HituxSearch
影响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相关因素调查分析
录稿查询
你的位置:首页 > 录稿查询 > 刊文精选

影响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相关因素调查分析

来源:www.jyjxltzzs.net 2019-3-12 20:06:10      点击:

汪琳

摘要:在卓越院校建设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工作的质量和状态,不仅影响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也会间接影响高校教学和服务工作的推进。职业倦怠已經成为高校辅导员身心健康和工作效率的重要因素。基于湖南多所专科院校在职辅导员的抽样调查,进行数据分析和实证检验,本文分析了影响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因素,主要是工作强度大,工作环境紧张,学生对辅导员的尊重程度低,以及学校对思想政治工作缺乏认识,导致高校辅导员社会地位较低,缺乏职业和自我认同感。并根据以上原因,提出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卓越院校建设;职业倦怠;因素分析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42-0093-02

在高校建设改革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高校辅导员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基层组织者和实施者,是学生工作的先锋,与学生有着密切联系。辅导员出现职业倦怠,对高校各项工作的开展不利,因此研究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问题,为建设卓越高校,推动高等教育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目标具有积极作用。

一、辅导员职业倦怠因素的实证研究

1.研究问题。笔者借鉴结构方程模型对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进行实证研究。模型假设影响职业倦怠的因素有11个。根据文献资料,影响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因素可以归纳为学生特征、职业特性、高校组织和社会因素,因此构建职业倦怠结构方程模型,并分析支持理论模型的假设。以湖南省多所高校辅导员为调查对象,对模型进行数据统计和实证检验。结构方程模型融合了因素分析和路径分析,是一种多元统计技术,更是研究者进行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技术。

2.对象。为了真实地反映调查结果,笔者对湖南五所高校的在职辅导员展开问卷调查。问卷发放采用两种形式,以网上问卷进行网上调查,以纸质问卷随机发放至高校辅导员手中,开展实地调查。线上线下结合,共发放网上问卷80份,回收73份,纸质问卷90份,回收87份。排除无效问卷后,有效问卷共156份,有效率为91.76%。

3.研究工具。为了更清楚地研究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笔者借鉴之前研究者的经验,设计基于结构方程的调查问卷,假设学生特性、辅导员职业特性、学校组织和社会方面与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有关,形成最终调查问卷。问卷由五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基本信息,第二至第五部分分别针对学生特性、职业特性、学校组织和社会方面进行问题设计。除第一部分外,其余部分都采用利克特五点量表对辅导员的反馈情况进行分析。本问卷共30道题,每一部分由若干小题组成,调查对象根据设定的小题结合自身情况进行回答,问卷形式匿名。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基本资料分析

调查对象为笔者选择的五所湖南专科院校,有效问卷中男性辅导员有67人,女性辅导员有89人;研究生学历122人,本科34人;工作年限为1年到20年不等。

(二)辅导员职业倦怠原因分析

在研究辅导员职业倦怠问题前,通过收集和查阅资料,通过对多位学者的文献资料研究,做如下研究假设。辅导员的职业特性与职业倦怠有关。高校辅导员具有特殊性质,在学生活动、学校活动中发挥上传下达的纽带作用,工作时间占用私人时间,长期以来的服务性工作性质导致精力耗损,工作无激情、存在感不高,工作强度和压力大,导致产生职业倦怠。此外,角色冲突、社会职业认同度低、缺乏职业目标和成就感,也是他们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而且,辅导员长期从事的思想政治工作投入大、见效慢,周期与投入产出比不对等,而渴望成功的心理导致职业倦怠产生。因此,做如下假设:H4,多重角色冲突对职业倦怠产生正向影响;H5工作强度和压力过大正向影响辅导员职业倦怠;H6对工作的高期望值正向影响职业倦怠[1]。

(三)假设检验

使用假设检验处理软件对提出的11个假设进行t检验,表1为各假设变量的t检验结果。

(四)辅导员职业倦怠因素的确定

从表1中可以清楚地了解,之前假设的11种影响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原因基本成立,只有“学生认为辅导员工作只负责思想政治教育而不影响学业”假设对辅导员职业倦怠不具有正向影响,这一结果的产生与近年来辅导员参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工作有直接关系,改变了辅导员不参与学生教学工作的传统印象,使学生和辅导员的关系不仅仅局限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2]。辅导员的工作期望值对职业倦怠也不具有显著影响,可能是现代辅导员的自我认知、职业认知使他们没有对工作有过高的期望,工作心态相对平和。

三、辅导员职业倦怠对策分析

1.基于辅导员职业特性提出对策。工作压力和角色冲突及工作压力是影响辅导员工作状态的职业因素,关键在于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职责范围过宽,对自身职业的性质、任务、责任等缺乏全面认知。多数辅导员工作尽心尽力,但理不清头绪,主要在于学生管理部分没有下放权力,与学校其他职能部门工作交叉,事必躬亲,从而导致身心俱疲。因此,对于日常学生工作,可以大胆交给学生干部去做,尽量下放权力;相关职能部门的管理工作,可以发挥其他部门的职能作用,学会从繁重的工作中缓解压力[4]。

2.基于社会影响角度提出对策。通过对优秀辅导员团队和班级建设进行表彰和宣传,使辅导员的工作得到更多人的理解,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一方面,激发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使社会公众更尊重和理解辅导员工作。在教育改革的大环境下,社会可以从物质和精神层面为辅导员提供支持,如住房、医疗和子女教育等方面提供物质支持,提高辅导员薪资待遇,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从事辅导员工作,给予社会尊重、认可,这样才能避免产生职业倦怠。

参考文献:

[1]潘国雄.HRM视角下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归因及对策分析[J].高教索,2014,(4):166-172.

[2]刘明,张军.影响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因素的调查研究[J].文教资料,2014,(13):108-109.

[3]范富霞.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倦怠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西部素质育,2017,(17):93-94.

[4]刘慧英,张丽琴,蒋丽丽.积极心理学视野下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心理优化[J].生活教育,2016,(17):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