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tuxSearch
新形势下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方案
录稿查询
你的位置:首页 > 录稿查询 > 刊文精选

新形势下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方案

来源:www.jyjxltzzs.net 2019-3-7 20:38:22      点击:

陈巍

摘要:高校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主要阵地,但是近年来高校马克思主义教育陷入了尴尬境况。本文概括了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问题;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44-0035-02

在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一门知识性的基础课,也是一门政治教育课,是教授大学生政治教育核心的课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系列课程虽然是国家重点的必修科目,但是在当今高校中易被教师和学生忽视。

一、当前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高等教育市场化使得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边缘化、教师队伍自我职业认同感弱化

首先,目前众多高校为了排名竞争和招生竞争,一味追逐经济效益,高等教育已被扭曲为市场化,这对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均会造成消极的影响。因此,部分学生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无法解决现在的社会问题,不能与时俱进。因此,如何防止马克思主义等主要产生精神效益的学科逐渐被边缘化变得异常重要。

其次,由于高校管理者在指导思想上容易忽视不能带来经济利益的马克思理论教育学科,而从无形中限制了该学科的发展,导致学科建设缺乏一定的物质基础,进而高校教师队伍自我职业认同感逐渐弱化,直接影响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教学效果。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模式单一,学生缺乏兴趣

目前,大部分高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课程类型都是纯理论的公共基础课,主讲教师往往面对几百人进行课堂讲授,主要的教学手段大多采用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也较单一,主要是以强制灌输为主,自主学习效果较差,没有因材施教,没有结合新媒体的优势。又因为班级学生人数众多,教师精力有限,所以过程考核略显苍白,期末考试学生也是“临时抱佛脚”。而且,长期以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学存在一种错误倾向,教师往往更注重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全面性,而忽视了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真正意义,变相使得学生为了学分、为了考试而学习,最终导致学生普遍认为马克思理论课程的学习过于单调乏味。虽然大部分学生的主流思想都是积极健康的,但此种落后的教学模式也使很大部分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产生了抵触情绪,造成学生对该门课程的理论学习缺乏热情。

(三)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内容重复、老旧

据报道,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与高中《生活与哲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存在较大重复,重复率大概在60%,大学教材并没有处理好如何避免重复以及重复内容的合理安排等问题。这种重复现象致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极大降低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最终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几乎失效的结果。

另外,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与社会现实脱节的现象依然存在。如何避免各门课程横向和纵向的简单重复,在当前的教育中仍没得到有效解决,仍需在教学实践中深入研讨。同时,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内容的相对稳定性与现实社会中的变化性也存在着显而易见的矛盾。当然,社会的主流还是积极向上的,但也不乏消极阴暗的支流方面,学生往往会过度关注社会支流而忽视了主流,导致教育的失效。

(四)就业方向导致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遭学生冷遇

由于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部分学生以及学生家长都存在重理工轻人文的思想,尤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更为轻视。当今时代人们对物质欲望的过度膨胀和追求,与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相冲突,使得受这种思潮侵蚀的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抱有一种成见和抗拒力。

在当今就业潮流中,专业选择在一定程度影响了未来的人生职业方向,致使大学生过度关注升学、就业和考证等与个人利益密切相关的事情,功利主义严重,从而重视社会上的一些热门专业,冷落了马克思主义相关专业。而且,马克思主义相关专业毕业出来就业面较窄,一般进入教育界,其他行业很少要该专业的,导致就业前景不乐观。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就业压力逐年增大。因此,大学生不得不选取市场需要的专业进行学习,导致大部分学生偏重热门课程,偏重专业课程,从而忽视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改革方案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必须与时俱进,具备科学性和革命性,符合中国国情,需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马克思理论主义学科队伍建设

首先,按照教育部的有关要求,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建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应当同属一个队伍。所以,马克思理论主义学科的教师需具备双重身份,既要承担专业课教学,又要承担公共课教学。

其次,提倡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教师培训工作。培训的内容不仅要包括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层面,还要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培训、研究生培养的培训等。

第三,注重教师能力,不唯学历。目前,45—50岁年龄段的一大批骨干教师中,大多是文革后毕业的大学生,其中有不少人因为毕业后工作任务重、年龄偏大等多种原因一直停留在本科或硕士学历。这类教师的教学经验很丰富,并具备较强的组织教学团队的能力,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时间较长。这些教师的作用和能力是不能以学历来衡量的。对于这种情况可以因人而异,一方面鼓励教师继续深造;另一方面,也要以能力取人,不唯学历而发挥其作用。

(二)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模式的途径和手段

要锻造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课堂,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主阵营作用。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教育模式也应与时俱进。利用最受年轻人喜爱的网络平台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更能深入人心。

比如,改革教学手段:利用新媒体教学,通过微信、微博、QQ等软件平台,建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教学平台,使师生随时随地都能掌握党和国家的动态消息,不断吸收党的最新理论知识。改革教学方法:采取案例教学法,利用社会上或者是身边的先进人物事迹来感染学生,以先进人物为榜样,使学生从内心深处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增加实践教育:比如参观红色基地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节,参与社会志愿服务来培养学生的为人民服务精神等,从而达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实效。开展娱乐教育:高校应定期开展有意义的娱乐活动,寓教于乐,如红色歌曲竞赛、知识竞赛、诗歌朗诵、演讲比赛、红色故事再现等多样化的娱乐活动来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这样娱乐化的教育方式,使学生更加容易接受看起来枯燥的理论知识,更易深入人心,获得实效。

(三)整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内容

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内容的选取应遵循整体性原则和差异性原则。首先,整体性是指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与中学《生活与哲学》的课程内容应是有机结合的,通过对这两个过程的学习,使得学生获得一个完整的马克思主义教育,二者的培养目标是一致的,但是教学内容应针对各个时期的学生有不同时期的要求,这也就是差异性的体现。学生由中学升入大学,逐渐走向成熟,意识形态也在日益变化,因此大学的《概论》教育内容应针对这一时期学生的心理变化、三观的变化而有所改革,帮助大学生更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概论的内容。

(四)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的指导地位

首先,加强高校党委建设,充分发挥党政干部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带头作用。高校党委应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的标准严格律己,积极贯彻执行党的十九大提出的精神,不断加强学习,积极宣传和执行党的方针和政策,努力探索新的工作路线,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能有效解决问题。具备团结拼搏、负重奋进、改革创新的精神。

其次,加强高校意识形态管理制度建设。党委领导要巩固党委在高校意识形态建设中的政治核心地位,充分发挥意识形态工作的思想导向作用,引领广大教师积极传播思想和意识形态工作,增强高校师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和理论自信。

参考文献:

[1]卫灵.关于马克思主義理论学科定位与队伍建设的调研与分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29(01):23-27.

[2]陈锡喜.气壮理直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J].中国高等教育,2014(01):7-9+17.

[3]张永红.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模式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6.

Abstract: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the main positions for the dissemination of Marxist theory. However,Marxism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s been embarrassed in recent years. This article summarized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theoretical education of Marxis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reform measures.

Key words:Marxism;problems;refo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