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tuxSearch
高职高专贫困生“心理贫困”及救助对策探析
录稿查询
你的位置:首页 > 录稿查询 > 刊文精选

高职高专贫困生“心理贫困”及救助对策探析

来源:www.jyjxltzzs.net 2019-3-13 20:51:29      点击:

李茜

摘要:在社会转型时期,高校突发事件时有发生,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贫困生作为高校的一个特殊群体,存在更多的心理安全隐患。本文立足于高职高专院校实际,研究高职高专贫困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困境,并从学生资助工作角度提出相应的心理救助对策。

关键词:贫困生;心理贫困;资助工作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42-0236-02

一、贫困生和心理贫困的概念

(一)贫困生

贫困生,即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是指那些由于家庭经济困难而缺乏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生活质量达不到社会可接受的最低水平,处于困难、窘迫状态的大学生。东华大学学者花蕊依据家庭经济不同情况,将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分为绝对贫困状态、相对贫困状态和临时贫困状态。随着高职高专院校的飞速发展,高职高专贫困生人数不断增加。据不完全统计,高职高专贫困生占在校总人数的20%左右,其中基本生活都无法保障的特困生有7%左右。

(二)心理贫困

“心理贫困”,是指贫困大学生由于经济贫困所引起的一系列个性特征和心理健康上的负性变化。这些负性变化突出表现为心理失衡,具体为自卑、多疑、孤僻,以及对周围和社会上的人和事的不满情绪等。2007年6月,《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国发2007【3】号)的颁布,建立健全了“奖、贷、勤、助、补、减”和“绿色通道”等为内容的高校学生资助体系。国家政策的支持、政府拨款、社会资助力量的贡献及高校资助工作队伍的努力,基本上解决了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经济问题,使得高校资助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随着高校学生心理健康越来越受到重视,贫困生的心理贫困问题也日益显现出来。而与经济资助相比,对贫困心理方面的研究和教育相对滞后。高职高专贫困生可以说是“三重弱势群体”,除了生活上的贫困,他们还面临着两方面的实际:一方面是因为贫困生往往会以学习成绩来补偿物质上的缺陷,但高职高专贫困生未能被本科院校录取,这让他们感觉进错了门,内心不平衡,甚至对自己的智力和能力产生怀疑;另一方面从目前就业形势看,专科贫困生要比本科贫困生面临着更为严峻的就业压力和社会地位低下的现实。所以与普通高校贫困生相比,高职高专贫困生可能存在着更为明显的心理贫困。

二、高职高专贫困生的心理贫困剖析

(一)自卑心理

在当今市场经济高度竞争的时代,物质上的财富成为了衡量人们是否取得成功的主要标准。贫困生的家庭物质相对匮乏,从小成长的环境相对偏僻,他们的家乡处于社会竞争的边缘,他们的父母处在社会的最底层。还有的贫困生来自于离婚、单亲、重大疾病家庭,家庭遭遇会对其家庭成员产生负面影响。人的个性是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贫困生内向自卑的心理,一方面可能是父母辈在社会环境作用下形成的个性的影响;另一方面贫困生在校园生活中,因为手头缺钱,在吃、穿、住、用、行等生活花销方面需要精打细算,不如普通同学生活得自在,对各种需要花钱的娱乐活动、培训学习机会只能望洋兴叹,平时日常生活中还可能会遭到其他同学的歧视。长期的心理反差体验,使得贫困生容易产生自己处处不如别人的自卑心理。

(二)自闭心理

随着心理发展水平的提高以及自我意识的增强,青少年对父母的依赖和服从度下降,开始带着强烈的好奇心探索外部社会,渴望走向社会人际交往。高职高专贫困生从以前的小地方来到了陌生的城市,渴望融入班级或者寝室的集体环境中。但是由于他们以往的生活体验单一,除了学习大多无其他的娱乐爱好,很难找到和其他同学的共同话题。话不投机,尴尬的交往困境,让贫困生觉得别人瞧不起自己,选择退回到自己的内部世界中。笔者曾在学生咨询工作中,多次接触到贫困生前来咨询人际困惑问题。如贫困生A和三位上海同学同住一个寝室,A觉得自己独来独往很不好,很想加入其他三位哥们儿的生活中。但是其他三位舍友特别喜欢玩游戏,在寝室不是玩游戏就是谈论游戏,这让对游戏很陌生的A根本无从插话,感觉自己像空气。从对他人充满期待,并主动迎合,到体验到伤害和隔阂,贫困生再一次习得了自闭和防御,不得不继续选择自我压抑和自我控制,投入到整天抱着书看的生活中去。

(三)焦虑心理

每位贫困生背后都会藏着一些故事,他们对自己的家境之贫困有着异常深刻的体验,背负着改变整个家族命运的情感负担,这使得他们自尊心过强,自我奋斗的意识强烈,时时驱动着自己发奋读书,他们需要通过不断努力奋斗来证明自己。但是一直以来,过多的负面情绪体验,使他们形成了较低的自我效能感。过低自我效能感的人对自己总是不满意,总觉得自己表现不好,总是处于自我的焦虑中,担心被别人瞧不起,担心考试考不好等。高职高专贫困生的焦虑还体现在面对各种选择时的纠结状态。有的新生贫困生迫于经济压力,在外面寻找兼职,但是又怕耽误学习,所以无论在兼职还是学习的时候都难以投入其中。还有的高职高专新生贫困生对自己的未来选择充满了焦虑。因为本身对学习有兴趣,专科就业压力又大,他们想考“专升本”,但一考虑到家里面的经济负担,就想早日出来工作,养活自己,减轻家庭负担。

三、高职高专贫困生的心理救助和资助对策讨论

高职高专贫困生心理贫困问题是社会环境、家庭环境、校园文化、及个体个性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同时它也是一个影响个体成长成才、校园安全稳定、祖国未来发展的大问题。笔者认为只有构建经济资助和心理救助相结合的资助体系才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一)以人为本,加强经济资助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提出人有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根据这一理论,对贫困生的经济资助工作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通过学校、家庭、社会的合力作用,多渠道解决其经济上的困难,满足其基本的生活和学习需要;第二,贫困生具有安全的需要,在资助工作中,需要注意细节上的管理,注意对贫困生家庭情况等隐私进行保护,相关材料应进行封袋移交。在勤工助学岗位面试时应要采取“一对一”的方式进行,不能为了效率采取集体面试汇报,甚至公开演讲等竞聘方式;第三,贫困生具有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这就需要高职高专学校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加强对学生的人性生命教育,营造平等、尊重、关怀、和谐相处的校园环境,让贫困生真正感受到来自老师、同学们的关怀和接纳,愈合因贫困带来的心理创伤。

(二)咨询辅导,加大心理救助

高职高专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的构建应诉诸情感和人文关怀。对贫困生最具情感上的觸动和人文关怀意义的莫过于停下来听听其内心世界。贫困生的心理贫困,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是由于经济上的贫困带来的,但从心理学角度看认知上的偏差,心理弹性太低才是关键因素。心理咨询和辅导是直接和人心进行工作,对贫困生的内心成长具有很大的作用。所以在资助工作中,应当有一批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定期针对高职高专贫困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一方面通过个体咨询,在心理咨询室中,贫困生敞开心扉倾诉家庭的故事、生活中的压力和苦闷,在接纳与保密的环境中,能起到宣泄负面情绪和心理减压的效果,同时咨询师在陪伴的过程中,运用合理情绪疗法等技术,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认知,提升其心理弹性。另一方面,开展贫困生团体辅导,搭建贫困生和贫困生的沟通平台,开展压力管理训练小组、自信训练小组、人际交往训练小组,改变成员希望改变的问题,增强其心理承受力和自信力,进行潜能开发等。在这样同一性的小组中,成员之间更加信任对方,他们之间的陪伴使得彼此更加有安全感,从而达到心理救助的作用。

总之,资助工作应紧跟时代步伐,坚持“立德树人”为宗旨,从应助尽助,到精准资助,再到资助育人,经济资助和心理求助两条线相结合,激发出贫困生内在动力,为其提供更多的实践平台,让其更有安全感,从而获得感和幸福感。

参考文献:

[1]仲丽娟.我国高校贫困生资助问题研究的盲点[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27(3):31-34.

[2]花蕊.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状态调差语分析[J].思想理论教育,2014(增刊):106-109.

[3]邬红芳.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弱势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J].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2009,12(4):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