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tuxSearch
浅谈小学生工程意识、工程思维与能力的培养
录稿查询
你的位置:首页 > 录稿查询 > 刊文精选

浅谈小学生工程意识、工程思维与能力的培养

来源:www.jyjxltzzs.net 2019-4-30 9:21:04      点击:

王秋明

【摘要】技术和工程领域的思想应该从小学就开始培养,这一点已经写进了小学科学的新课标。对于教师而言,适应新课标,做好技术与工程领域的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思维与能力。为了做好这一点,需要我们教师在课堂的前后做得更多、做得更好。

【关键词】小学生 工程意识 工程思维与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2-0178-01

2017年颁布的《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1]中提出了“技术和工程”这一新的领域。工程是指人类为实现自己的需要,对已有的物质材料和生活环境加以系统性的开发、生产、加工、建造等实践活动,其中,工程包含技术。技术和工程能够使生产和生活更加便利、快捷、舒适,创造更丰富多彩的人工世界。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会学生能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解决问题方面,是技术与工程领域的一个核心内容。

关于工程领域的研究及教学,更多出现在高等教育阶段,小学阶段一直是注重探究。但是,近年来,很多教育专家,甚至是一线的科学教师已经意识到:除了探究,习得知识之后的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其实更为重要。很多科学教师已经在课堂上作出了相当多这方面的尝试,其中最常见的有两种:

一、导入时,展示包含了这节课要学习的知识的实物或情景。简单地说,就是先展示这节课要学的知识,并且这些知识已经在现实生活中得到运用,然后按照教学设计上完这节课,学习该学的知识。从生活过渡到课堂,课堂更加流畅。例如,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电磁铁的磁力(一)》,这节课教科书先给出一个电磁起重机,然后就研究电磁铁的磁力與什么有关。

二、探究后小结前,展示包含了这节课学到的知识的实物或情景。这种教学模式更加常见,目的是回归现实生活,让学生将知识迁移到生活。例如,教科版六年级上册《小苏打与白醋的变化》,这节课通过前面的探究,最后会得出小苏打与白醋反应后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还会学到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的特性,然后出示一个二氧化碳灭火器或图片,以此回归到生活。

这两种教学的方法简单而实用的,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更加完整流畅,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还能将知识与生活结合起来,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对于学生而言,将知识运用于生活的意识得到很好的培养,学习不会太枯燥。

但是,新课标颁布以后,我们可以发现,以前的做法是不够的。无论是引入时的实例还是小结前的实例,都只是说明“我们已经将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这可以说是工程意识。“已经”这两个字说明这样的运用不是学生做到的,是前人的成果。技术与工程领域的内容要求学生要有自己的成果。要有成果,前提是对知识要理解,理解之后要有目的性地思考这些知识能解决哪一方面的问题,为了解决问题,要怎样去利用知识或制造出有针对性的工具,这是工程思维与能力。工程意识的培养相对比较简单,只要我们在课堂上尽量多的结合实例,强化知识都可以结合生活的观念,学生的工程意识自然会培养起来。而工程思维与能力的培养需要我们思考的,就是另一个不同层面的、更加深刻的甚至是更加深奥的方面。工程思维与能力,不仅仅要知道,更要创造。作为教师,我们自己都难创造,还要去教学生创造,困难重重。另外,创造是自由的,我们要听学生的想法,但是学生的想法天马行空,太自由了,课堂很难控制,没有效率。这些都是我们一线教师面临的新考验。但是,如果我们静下心来仔细想想,这些都是可以解决的,无论是课前、课中还是课后,我们都有很多可以去做。

课前,终身学习。“终身”指的是我们不要因为年龄而出现不一样的思想。技术与工程领域的内容虽然是新课标提出的,但是这不是说这一方面的内容就是年轻人的事,就是那些想做课题评职称的人要做的事。只要你是一名科学教师,你就应该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做,因为这是我们作为一名教师最基本的责任,年龄越大,决心应该越坚定。“学习”指的是我们要跟上科技的发展。技术与工程是日新月异的,要创新,首先要知道现有技术,才能知道什么才算“新”。而小学科学的课程内容包含的学科非常多,所以我们要多学习各学科的知识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另外,可能我们当中很多教师没有接受过工程方面的教育,但是这不是不作为的借口。每一次改革都是新的,只有学习才能做好迎接改革的准备。学习不只是学生的事,我们也要一边教一边学。另外,新课标并不是要求我们教师自己要创造什么出来,而是要求我们要培养学生创造的思维和能力,所以我们可以多思考、多学习培养学生的方法。

课中,将课堂的环节细化,增强每个环节的目的性。培养学生工程思维与能力,肯定是以学生为主,听学生的想法,帮助他们实现。但是,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想法,而课堂的时间短暂又宝贵的,我们不可能照顾到每一位学生。如果我们在课堂上直接抛出一个问题然后任由学生自由想象,这样的课堂肯定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其实,创造也是有目的的,是为了解决一定的问题,例如我们发明开瓶器是为了打开瓶盖,有汽水开瓶器、红酒的开瓶器。我们的课堂也可以这样细分,我们可以将本节课要解决的大问题细分成若干小问题,一个小问题就是一个环节。这样学生的思维就更加有目的,不会跑偏,至少不会跑得太偏。这时,我们在学生众多的想法中提炼出较为合理的,提供必要的素材,让他们去发挥。这时,情境教学[2][3]的模式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在情境中提出问题,可以将学生思考的方向集中到一个点上。我们可以将整节课置于一个情境中进行,也可以在一节课中引入几个不同的情景。

课后,加强与学生的交流。课后交流有很多种方式:简单的交谈、兴趣班、竞赛辅导等。正如前文所述,课堂的时间的短暂的,如果学生的好想法没有及时发掘,到了第二节课又是新的内容,旧的没学好,新的没学到,长期下来,肯定会失去学习的兴趣。要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与能力,是要花很多时间的。爱迪生就算产生了发明电灯的想法,也要通过无数的实验才能真正发明出来。所以,如果学生的想法在常规的课堂上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课后的交流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兴趣班和竞赛辅导是对课堂的延伸,更加专注有特长的学生,也更加具有趣味性。所以,当课堂上发掘了好主意,不妨将这些学生带到实验室,帮助他们去发挥创造,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他们工程方面的意识、思维与能力肯定会得到较好的培养。此外,课堂前后的交流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这里说的交流并不限于对于课堂内容的交流,更加是对学生日常的了解。交流多了,知道的自然越多,我们了解学生平时接触什么,会遇到哪些问题,对于我们的课堂有怎样的好处无须赘述。因此,我们不要把课堂仅仅看作是我们工作,更要结合课后,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

改革是一件好事,增加的技术与工程领域,也肯定是一种先进的内容。我们不必担忧,既然能提出来,就肯定有办法可以实施。所以,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只要我们还是坚定不移地以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为自己的信念,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能持续地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小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胡亚林.小学科学情境教学对课堂实效性的影响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6(8):24.

[3]王明光.情境教学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10):158-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