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tuxSearch
2021年第44期·数字驱动行业背景下高校旅游课程建设研究
录稿查询
你的位置:首页 > 录稿查询 > 刊文精选

2021年第44期·数字驱动行业背景下高校旅游课程建设研究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22-7-26 10:41:39      点击:

[出处] 教育教学论坛_2021年第44期

[关键词] 数字信息;旅游接待业;教改

[作者简介] 陈吉韵(1982—),女,江苏南京人,硕士,金陵科技学院人文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旅游管理、旅游接待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44-0150-04    [收稿日期] 2021-03-19

“智慧旅游”的概念与实施已是深入人心。“智慧旅游”的概念于2011年提出。伴随大数据、信息化和数字化的加快发展,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消费接待人群结构发生变化,都需要旅游接待业质量全面发展,培养出有国际化眼界、精通东西方文化的高素质旅游接待服务人员。

行业层面,企业面对跨界旅游业态,急需大量具有跨界服务能力的从业人员,他们不仅掌握扎实的旅游理论知识以及实践服务能力,还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技能。高校层面,旅游专业教育须顺应形势,加强跨界知识的讲授,比如物联网、云计算以及人工智能相关知识。应用型本科教育,是提升中国旅游接待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高校旅游接待相关学科发展越完善,课程体系和内容建设越合理,专业教师队伍职业素质越高,就越能更好地培养出符合数字驱动的旅游产业发展大环境需求的综合性人才。

一、“旅游接待业”课程改革以行业需求为导向

文化和旅游部资料显示,全国高校以及开设旅游专业的普通高等院校总共超过1500所,在校生将近60万。但相对拥有千亿美元消费市场的产业来说,从业人员培养规模还是不够的。

(一)所需专业人才的素质要求

具有较高专业知识水平的学科和综合文化素质。各类旅游综合体的诞生是大势所趋,一个旅游地能否吸引游客,涉及从资源整合到营销推广的一系列综合策略。在刚过去的牛年春节,在国家鼓励的“就地过年”政策推动下,在酒店“旅游过年”成为许多就地过年人的新选择,且正在朝着多样化、个性化趋势加速转变。

即将举办的冬奥会,使得“冰雪旅游”成为旅游业热门排行榜上的常客。中国已与126个国家和29个国际组织签署了176份“一带一路”合作文件。虽然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国际间的各种交流和旅游活动暂时停止一年多,但随着疫苗推广,国际间的交流和国际旅游活动还是会重启。我们应充分利用这段时间,积极进行深度的人才培养改革,培养技能更全面的旅游接待人才,时刻准备更好地服务世界各国各地的来访者。

所以,旅游从业人员更加需要有较高的语言和文化素质,精通主要客源国文化、地理、社会背景知识,通晓国际旅游业规则惯例,能够以流利的英语甚至小语种语言参与各国跨文化交际的旅游活动以及接待工作。

(二)所需專业人才的技术能力要求

实践能力是旅游学科的培养重点。旅游接待企业无论是酒店、景区和旅行社,都需要从业人员有很强的行动能力。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是关键所在,光纸上谈兵知道如何对客接待的书本知识,即使有很高学历也不能真正融入行业中。

差异化的体验式旅游消费市场的兴起,各种各样的会议及展会都会选择在酒店召开。旅行社开始有会展策划相关的独立部门,承接大型会议和展览会的现场运营与接待工作。需求差异化明显的散客旅游也是另一大消费主体。新型的各类媒体工具的使用和旅游信息个性化的处理,成为主流发展趋势。信息技术产业的更新速度之快,一年甚至几个月就会有新的旅游形态或应用产生,激发新的游客消费行为,提出了新的行业接待标准。双学科(如信息技术和旅游接待),甚至多学科知识的交叉掌握和应用是旅游业人员必须具有的核心能力。信息技术的大量应用,旅游App的设计和使用,在线旅游产品的设计和营销,对这些新的旅游运营模式和学术理论的梳理掌握,是旅游业人员形成高学科素质的基础。

二、“旅游接待业”课程建设面临的挑战

(一)结合国家课程思政要求建设“旅游接待业”课程内容

要出版结合国家课程思政发展总纲要的旅游接待业核心权威教材。培养高素质、具有国际视野的涉外旅游接待人才,国际体系的课程设计是最基本的框架。高质量的教材更是重要的教授内容的体现。高质量的专业核心课本,不仅需要对旅游接待业发展较早、研究较全面的西方学术界编写的优秀文献进行分析介绍,更要突出中国旅游资源的丰富多彩,结合中国文旅融合国家政策的指导,总结中国旅游接待业取得的成就,举例分析我国发展比较成功的地区或者产业。比如海南,其旅游接待业发展起步早,各大国际顶级酒店品牌的争先入住,为接待高端国际游客提供看硬件条件。特别在2021年1月初,海南“十三五”建设发展新闻发布会上,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初步估算2020年海南旅游接待国内外游客65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860亿元人民币。

(二)高质量旅游接待业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欠缺

专业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建设必须以国际化水平为标准,教授者必须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优秀的实践操作技能、中西结合的思维方式、出色的外语讲解授课能力和对国际形势敏锐的洞察能力,而这些正是目前高校旅游接待业教师急需提高的薄弱环节。如今高校的新进教师,大多是具有博士学位的90后,这一类人群对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应用具有较高的实践操作能力,但教学经验有欠缺。教育部提出的“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理念早已深入人心,特别是旅游专业的教师,如果没有旅游企业的实际工作经验就是教学缺陷,打造有高学历且同时具备丰富行业实践背景的教师队伍是关键。高校教师应该致力于获得国际化的从业以及研学经验,增加对不同文化的感知、了解,参与国际旅游事务工作。

(三)深度应用互联网技术辅助教学程度不够

如今,大一新生已经是00后的一代,其成长伴随着全球信息科技发展和人工智能革命。从企业方面来看,用人要求也在随着行业信息技术的高速更新换代在改变。学生今后进入旅游企业,对于互联网、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技能必须及时更新与提高。高校旅游接待类课程必须结合“智慧课堂”的使用,为学生提供针对性教学,强调差异化学习,综合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虚拟现实技术形成教育教学的主流模式。

三、“旅游接待业”课程教改核心策略

“旅游接待业”课程教改的核心包括培养目标思路和教学内容的同步更新、智慧化“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以及以信息技术为支持的教学方式更新。这都要建立在政府、企业和研究基地全面联动的基础上。

(一)以政府政策为指导原则,培养思路实时更新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积极构建优质教育资源信息化的学习环境。2015年,国务院又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再次指出各行业都必须以互联网为基础深化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与时俱进,创新人才培养理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在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之后,2015年和2016年都被国家设为“丝绸之路旅游年”。大量互通友好合作备忘录和协议的签订,高校应该结合旅游行业的综合和涉外性、创新和实践性等特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及专业技能,避免单一化发展,为智慧旅游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并着眼于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多与企业交流和沟通。未来的行业需要智慧型人才,高校也要转变培养理念,让学生学会主动思考问题,更好地认识行业发展的现状和需求,成为行业需要的智慧型人才。

(二)建设应用型“双师双能”教师队伍

旅游接待业师资力量的教学水平和自身专业素质的高低,对于能否培养优质的国际性人才起到关键性的决定作用。要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前提是要有一支高质量的师资队伍。

教师参加校企间和国际组织的会议培训交流是有效的解决策略。定期选出旅游接待业的专业教师,到国际上旅游专业排名靠前的高校进行半年到一年的学者访问交流,是提升教师教学技能和素质、及时了解国際接待业最新发展动向的重要途径。优秀的旅游接待业教师应该积极参加国际旅游各类旅游组织的峰会或者沙龙,了解最新旅游统计数据和未来发展趋势。教师的积极参与将让其直接获得一手的最新行业发展资料。各国优秀旅游从业人员或者教学工作者的头脑风暴,有助于参与者更好地理解目前的发展现状,在思想的交流碰撞中形成业界新的学术理念。

专业教师应该积极获取当前旅游业现状和发展的最新资讯,积极参与校内外培训、企业调研活动、挂职锻炼等。只有不断融入旅游企业,了解最新的行业需求和发展动向,结合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才会有真正有价值的行业知识,并将其高效率地传授给学生。学校也应重视定期对教师进行智慧课堂、云技术、互联网等的培训和更新,使高校旅游专业教育走向智慧化发展道路。

(三)建设高质量实训体系

“旅游接待业”课程实践操作是核心内容,涉及的服务和管理范围很广,为学生提供模拟现实环境的各种实训室和教学场所是关键。通过采用先进的实验设备、科学的教学模拟软件、先进的技术手段、建立与旅游企业相近的仿真职业环境,包括模拟软件的设计,或者实景建设小型导游实训室、小型酒店的前厅区域以及客房、餐厅等,都可作为旅游专业必不可少的实训选项,也是实践教学的基本保障。因此,学校要加大建设校内实训基地的资金投入,以缓解校内实践教学的瓶颈。旅游接待业中涉及的住宿酒店业类课程,在课堂教学之外,还应带领学生参观当地酒店,在参观过程中要求学生注意观察酒店人员如何为客人服务。学生在参观学习中既贴近了行业,又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为后面的课堂教学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教学模拟软件的操作应用也是重要的实践内容。

提倡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实际扮演前厅服务中的一些角色,会得到非常好的学习效果。让学生扮演各种角色,融入角色处理问题,学会处理和解决各种问题、矛盾,可达到加深对专业理论知识理解和灵活运用的目的。

(四)利用移动交互教学技术培养“知行创”人才

将线上教学与线下课堂教学进行混合,是教学内容通过移动终端渠道展现的混合,从而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和创造性思维。打造移动交互教学的主要实施条件包括:移动终端手机、平板电脑、传统计算机、投影仪、屏幕等硬件部分;支持教师移动交互教学的相关软件。在无线网络环境中,教师和学生借助移动终端与教育App互动交流,实现移动设备和多媒体环境连接,将终端画面投射到投影屏幕上。利用移动云技术平台,混合多种教学策略,通过多种教学媒体将网络学习环境与面对面的课堂教学环境有机整合。只有教学资源是不断更新和发展的,才能最大化地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调动学生主动实践操作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创新,促进院校创新型。只有在移动互联技术软硬件的支持下,通过资源、学生、教师和软件设计企业之间的互通互联,才能培养出真正意义上的“知行创”人才。

(五)运用高质量校企合作方式

鼓励旅游企业和学校合作,产学结合。只要规划全面,对企业、学校教师和学生都是三赢的局面。智慧旅游背景下,应用型本科旅游接待相关的课程设置,根据培养目标可以包含不同的类型。实施企业定制式培养。

数字驱动型旅游发展强调实现旅游接待企业的移动化和智能化建设,这也是顾客购买方式和消费习惯的改变导致的。它需要高校不断创新智慧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提倡校企合作,与智慧旅游景区或酒店行业等签订“订单式”的智慧旅游人才培养合同等,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场所。旅游旺季时企业人员紧张,学生在此时顶岗实习,可解决企业实际问题。对于学校和教师,要有效评估教学课程的实际操作效果,更好地获取行业的一手资源,拓宽教学思路,根据每年学生的实习效果反馈,及时修改课程设置、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学生先一步适应行业发展需求,可增强其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对专业技能的掌握程度。

(六)推廣双语教材和全课程双语教学

教师运用双语教学时,不能停留在PPT用英语、讲授用中文的层面,应从头到尾用英语授课。全世界各国的文化和习俗与中国差异较大的部分,在内容设计中要有意识地突出它们之间的差异。更要指出的是,入境游客发展潜力巨大的“一带一路”沿线覆盖国家,官方语言超过40种,有些是中国语言类教学为主的高校都有限开设的小语种,所以目前用当地官方语言教学有实际的困难,但仍然需要用英语对于这些国家的文化背景和接待核心注意事项做出讲解。实际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服务理念,特别强调发展潜力巨大的重要客源国市场的民俗文化和接待技巧。

(七)积极开展国家国际合作办学

技能型、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国际背景的培养环境。整体高等教育水平高、旅游接待业发达的国家城市和旅游管理专业优秀的高校都是我们重点的合作对象,比如欧洲国家中的瑞士、意大利、奥地利和俄罗斯,亚洲国家的新加坡和泰国,大洋洲的新西兰。与这些地方的优秀高校开展“2+2”或者“3+1”模式的旅游专业合作办学,是非常有效的人才培养方式。

四、总结

随着国家智慧数字驱动、智慧化旅游产业推进工作的一步步加深,实现旅游产业创新化、移动化和智能化建设是大势所趋。加快“旅游接待业”课程的全面改革及与国际接轨是旅游产业发展的必然需求。旅游接待业建设和课程改革也需要创新的思想和技术支持。在人才培养中确立符合智慧旅游发展趋势的人才培养目标,围绕市场需求,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以加强实践,构建基础知识、综合素质、实践能力为目的,完善的课程结构、大纲和设计思路,以及从业教师的国际化视角和眼光、实际的国际化工作研学背景,和对各国文化的理解以及尊重,是满足国家“旅游接待业”教学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