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文精选

教育教学论文: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德育路径思考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21/11/30 14:04:58

王伟强 巩冬阳

[摘 要] 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迅速发展,以及人工智能和智能手机技术的不断更新,以微博、微信、短视频为代表的大众媒体不断发展,进一步方便了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播和交流,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更改了许多年轻人的社交方式、社交理念和生活行为习惯。新媒体是一种不断更新的事物,它在给当代大学生带来便捷、对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对他们的思想观念、交友观念、思想道德水平、行为习惯,以及生活学习习慣产生了不可小觑的消极影响。

[关键词] 新媒体;影响;德育

[基金项目] 2021年度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重点课题“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对突发事件策略研究——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为例”(GJB1421095);2020年度黑龙江科技大学教学研究项目“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对突发事件策略研究——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为例”(JY20-41)

[作者简介] 王伟强(1977—),男,山东禹城人,法学硕士,黑龙江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正处级辅导员,副教授,主要从事大学生德育、法学研究;巩冬阳(1991—),女,内蒙古通辽人,法学硕士,黑龙江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辅导员,助教,主要从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26-0173-04   [收稿日期] 2021-05-10

新媒体时代对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社会交往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他们从单一的传统媒体升级到全新的新媒体时代。同时,新媒体也对当代的大学生德育工作起到了创新推动作用。新媒体技术与大学生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如何将新媒体技术运用到高校德育工作中去,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新媒体的特有作用,如何构建处于新媒体平台之中的德育体系,这是我国高校德育工作者新的工作方向与攻坚难题。

一、新媒体对大学生德育的双重影响

新媒体是网络时代信息的传播者和承载者,肩负社会教育的艰巨任务,如今,社会新媒体的崛起和飞快壮大给大学生德育带来一定的难题,随着难题而来的是新的机遇,新媒体的产生引起了许多思考,怎样借助新媒体的机遇和难题来推动大学生德育工作,这是一个新的探寻。

(一)新媒体与大学生德育的关系

1.新媒体改变了大学生德育的传统信息来源。新媒体内容丰富、信息量大的特点,使大学生对新媒体的关切日益增长,巨大的信息资源、实时更新的信息种类、快捷方便的交流手段、可靠的隐私保密服务,这些都是快节奏生活下大学生们所憧憬和神往的,由于新媒体的这些特点,使得大学生们的信源从传统媒体中转换,投向新媒体的宽广怀抱。但是,现如今部分信息监管不当、大众媒介素质不高等缺点,致使新媒体产生了各种不足,尤其是面对鉴别能力不是很高的大学生,信源的偏差、正能量的减少,还有在信息阐述上太过浮夸,误导了大学生们接受的结果,甚至还有大学生盲目跟随,结果令人担忧[1] (P148-151)。

2.新媒体加快了新思想传播的速度。信息的加速传播使得“新”走进了大学生的生活,并慢慢取代了“旧”,变成了必需品。新媒体不但是对德育的矛盾关系有所影响,而且也对人际关系与网际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得传统德育教育产生了更大的教育难题;还变更了大学生德育教育的“信源”,在某种程度上使得“信源”出现偏差或虚假、正能量减少,并且,“信源”在德育教育中的表述上太过夸大,让传统德育教育失去客观性和话语权,但新媒体让新思想传递的速度变快,给德育提供了机会,给正能量的传播提供了途径。

(二)新媒体对大学生德育的积极影响

1.新媒体拓宽了大学生了解世界和掌握信息的广度与深度。在新媒体产生之前,大学生信息获取的主要渠道是传统信息渠道和网络信息渠道,这些信息获取的渠道宽度相对不大,而且获得的信息也比较零散。而新媒体信息传播的即时性可以使它的传播速度相较于报纸杂志、电台、电视、门户网站等多种渠道更快一些,新媒体的出现扩大了信息获取渠道。

2.新媒体的发展还具有丰富大学生的精神需要的作用。就信息制造而言,大学生不需要受到其他方面的管制与约束,他们是独立存在的个体,他们所制造的信息都是个人的所见所思,并且是有趣而高效的个性化信息。同样,作为新媒体信息的发布者、接收者,大学生可以传播各种有效的信息,他们可以传递和接收不同的政治环境、文化背景、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专业知识等信息,使得大学生不再拘泥于学校、课堂、书本,打破了相对封闭的环境,走出学校,走出原有的传统模式去看世界[2]。

3.新媒体创新了大学生德育教育的方式与方法。新媒体的出现给高校教育工作者带来了崭新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他们通过网络渠道发布大学生感兴趣的新闻信息,经过新媒体平台大幅度地收集大学生平时学习、生活、思想、心理状况等,弥补了大学生德育教育工作中的不足,拓展了新的渠道。教育工作者把新媒体当作中间媒介,可以及时地了解到大学生更加真实的思想、心理、生活、学习、交往的情况,从而借助新媒体的优势为学生展示生动、活泼、直接的信息,通过轻松的文字图片去感染和激励大学生。

4.新媒体为高校学生德育教育提供了崭新的信息传播网络平台。教育工作者也能够利用新媒体平台传播主流意识形态,制约、引导大学生的行为规范,同时使正能量的信息在大学生之间广泛传播,使得教育和自我教育同步进行。可以将新媒体当作一种新兴载体,通过教育工作者在新媒体平台上的资源分享,高校学生可以更加方便地通过网络阐述自己的想法,一方面可以让老师听到大学生真实的声音,另一方面通过虚拟网络使得师生之间交流更加密切,双方有了良性的互动。

(三)新媒体对大学生德育的消极影响

1.新媒体的出现对教育者的权威性带来重大冲击。随着进入新媒体2.0时代,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丰富多彩,原有的由教育者主导的教育教学方式不再是知识获取的唯一途径,更加多元化的信息获取方式使得教育者的权威角色受到了冲击,大学生学会了甄别不同的信息,会质疑教育者所传授的一些信息。学生对教师的教育教学依赖性降低,教师的教育教学的知识含量受到了挑战,导致大学生对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越来越不适应。

2.新媒体对传统的德育教育工作理念产生了重大冲击。在新媒体时代还没有到来之前,学校作为德育工作的中心,具有极高的话语权,一切工作都是围绕着学校展开的。进入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发布或转发各类信息来表达自我,高校的话语权已经不再是专利,大学生的话语权对其产生了冲击。

3.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思想观念、价值观念、生活行为习惯影响深远。新媒体信息的多样化导致一些腐朽和不健康的信息可能会进入大学生的视野,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在新媒体信息中会出现,传统价值观念却不能足够体现,而高校面对复杂的新媒体信息,在监管上存在很大的难度,一些不良信息不断地侵蚀着大学生思想。大学生正处在一个具有较强好奇心的年龄,对于新媒体信息关注很多,往往会形成舆论氛围和谈论焦点,各种非官方信息、诽谤信息在大学生中迅速传播扩散,满足了大学生的猎奇心理,对大学生的价值认知产生了负面影响。

二、新媒体对大学生德育产生影响的成因分析

(一)新媒体具有两面性

新媒体具有其优势,同时新媒体也具有不可掌握性。从新媒体的优势来说,新媒体时代,人们都有话语权,当然也包括大学生。大学生容易接受新兴事物且愿意与他人交流,很快就会使用新媒体,然后在新媒体上更新信息。同时,新媒体能够广泛传播许多社会问题并使之得到人们的关注,促进了一部分社会问题的解决。

从新媒体的不可掌握性来说,虽然新媒体的内容很广泛,含有更加多元的文化,但由于门槛低,再加上普通大众媒体水平不高,造成了信息的内容良莠不齐。虽然学生的文化水平高,但由于心理还未完全成熟,对事物的把握能力不够,容易受外界的影响。另外新媒体的传播速度虽然很快,但却难以控制,加之新媒体上的信息比较驳杂,容易引导事情往恶性方面发展,加上较难的控制力,使得问题不仅得不到解决,还会产生消极影响。

(二)新媒体对大学生德育产生积极影响的因素

相比较传统教学方式较为固定的德育模式,新媒体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满足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需求。新媒体被运用到教学当中不仅能让教学方式多元和新颖化,还能创新和丰富教学内容,为教学环境添彩,使之不再单调死板,这无疑是使教育者得到自我提升的大好机会。

新媒体不仅可以作为信息传播站,它还是一个社交网络平台。它创新了人们的人际交往方式。大学生是典型的受教育者,他们正处于人生最美好的时期,他们积极进取、渴望知识、追求进步、表现自我,接受新兴事物能力强,而新媒体能满足受教育者勤奋好学、完善自我等多方面的需求[3]。大学生可以在新媒体平台通过对一些时政热点的关注讨论认识到更多的朋友,进而扩大自己的交际圈,有利于锻炼自我,培养情操,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三)新媒体对大学生德育产生消极影响的因素

由于高校在开展德育活动时对新媒体的重视程度不够,即使大多数高校都已经建立了微博、微信等公众账号,但他们还是习惯于运用传统的方式,而对这些新的形式运用较少。而且,德育工作者缺乏对于新媒体认识的前瞻性,在德育过程中缺乏对新媒体的重视。高校对于新媒体建设、规范、资金投入明显不足,如何建设新媒体平台使其成为具有高校特色的德育教育平台,还需要提高。而且,多数高校的教育者对于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并不了解,并且使用新媒体的次数较少,从而容易导致对问题的剖析仅仅停留在表面,这就极大地影响了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在面对突发事件时,高校所采取的方式和方法不得当,不能很好地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教育和引导,暴露出“体制性”的弱点。利用新媒体爆发的危机事件进行处理是十分迅速的,但是由于新媒体信息传播速度快的特点,也容易出现明显的双面效应。如果在舆论事件爆发之前,高校便掌握了话语权,就可以及时地发布相关信息来进行教育和引导,这不但可以消除学生的疑虑,而且能够控制住不良影响的扩散,反之就会导致事件进一步恶化,从而极大地削弱学校的权威性。

大学生正处在人生的关键时期,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未完全成型,各方面都在发生着变化,这是他们所处年龄段身心发展的特点。在这个时期,他们渐渐变得成熟、稳重。另外,由于大学生的思维更加独立,同时具有批判性,加之其求知欲强、认知能力不断提高,他们对于新知识、新技能的渴求也達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但又因为大学生仍处在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对于取精华去糟粕、判断是非真假的能力稍显欠缺。

三、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德育路径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德育需要做好整体密切配合,又需要做好细致工作的有效衔接,在新媒体时代进行大学生德育教育,开展大学生德育实践活动,要认真遵循人的全面发展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要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要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当中[4]。

(一)拓宽网络德育实践途径

1.拓宽德育工作者的工作空间。德育工作者要借用新媒体缩小高校德育工作者与大学生之间的距离感,在运用新媒体的过程中,高校德育工作者不仅要有效地用德育对大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不断地提高学生之间的团体凝聚力,也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使得自身获得身心健康成长。

2.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新媒体平台极具风格的亲和力和不可小觑的传播力的特点,使其成为当下最具有信息传播、人际交往优势的平台,它不但开发了校园文化更深的参与性与包容性,横纵拓展,使校园文化发展到了新的层次。鉴于新媒体在大学生学习、交友、工作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和扮演的重要角色,借助新媒体平台进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必然趋势。

3.发挥个人的榜样引领作用。大学阶段正是大学生形成成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感的发展阶段,大学生们对于是非往往建立于主观臆测上,对于有害信息的辨别也不是十分清晰。面对纷乱复杂的网络环境,激发大学生们勇立潮头,积极向上,向楷模学习的同时,使他们的事迹与自己的生活、学习相对应,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促進德育理念的转变

1.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德育要坚持发展主体德育观。在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的主体性大大增强,因此,在德育活动中注重大学生的德育主体性显得尤为重要,要充分尊重和关爱学生,培养受教育者的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在教育的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自由成长。

2.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德育要转变德育目标。大学生德育目标的设定要坚持正确的培养方向,它也制约着德育的效果,是整个德育过程中的重要因素。根据工作需求,根据所要达到的效果的不同,所采用的德育目标类型也不尽相同。从坚持层次性、超越性和渐进性的原则出发,大学生德育目标的设定可以从个人层次、社会层次、全球视野层次和最高理性层次来进行系统设计[5]。

(三)丰富和创新德育内容

高校开展大学生德育是跟随时代不断发展着的一个复杂、开放、多元的体系,是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具有稳定性的特点。大学生德育内容应该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坚持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发挥传统内容的优势,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法纪教育、身心健康教育、劳动美育教育和德育实践教育等五个方面的教育内容。同时,在此基础上要结合时代特色,结合党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按照“五讲”“四文明”“四有”的德育目标,在大学生中开展德育实践工作,使其发挥更具现实意义的作用。

丰富大学生德育的方法要从发展“生活化”教育着手。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德育更要注重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以生活为教育教学的场景,通过生活琐事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性,使学生在生活中被感染、被激励;以现实生活为背景,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到活动当中的积极性,使他们在生活中学习;要把德育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求,让他们从生活中获取有活力的知识,从生活化的教育中陶冶情操。

参考文献

[1]蒋广学.网络新青年培育与创新人才培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

[2]刘辉玲.新媒体挑战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对[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19.

[3]王伟强,邹宜兵.手机新媒体视域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思考[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10):36-37

[4]王伟强,张波,张政.“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创新思考[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17(19):4.

[5]武昭阳.大数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经济师,2019(7):197-199.

On the Route of College Students Moral Education in the New Media Era

WANG Wei-qiang, GONG Dong-yang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rbin, Heilongjiang 150022,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age, as well as the constant updating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smart phone technology, the mass media represented by Weibo, WeChat and short videos have developed continuously, which has further facilitated the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and communication between people, and changed the social ways, social concepts and living habits of many young people to a great extent. New media is a constantly updated thing, which brings convenience to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and has a positive impact on their study and life.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has a negative impact on their ideas, their ways of making friends, and their ideological and moral standards, behavior habits, and life and study habits.

Key words: new media; impact; moral education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