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文精选

浅议中职学生语文学习逆反心理的处理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9-3-19 20:05:10      点击:

何金勇

摘要:中职学生语文学习的逆反心理不仅影响其学习效果,也影响教师的教学效果,这种状况应引起教师重视。教师要认真分析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根据职业教育的特殊性,树立为学生就业和创业服务的意识,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和引导学生克服语文学习的逆反心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情趣,从而实现教学目的,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

关键词:中职学生;语文教学;逆反心理

中图分类号:G718.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39-0256-02

逆反心理是指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因自身固有的思维模式和传统定式,在特定的教育情境下所产生的与认知信息相对立的并与一般常态教育要求相反的对立情绪和行为意向。它作为一种特殊的心理现象,具有强烈的情绪色彩,是一种情绪厌煩或者情绪对立状态,是人在情感上的反感或者烦闷的体验,通常表现为“不受教”、“不听话”,常与教育者“顶牛”、“对着干”。中职学生对于语文学习就普遍存在这种心理,从而影响了语文学习的效果,并对教师的语文教学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分析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帮助、引导学生克服这种不利于语文学习的逆反心理、提高学习和教学效果已成为广大中职语文教师面临的重要任务。

一、中职学生语文学习逆反心理的成因

造成中职学生语文学习逆反心理的原因包括主客观诸多因素,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重专业学习而漠视语文学习。学生对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缺乏正确认识,认为只要专业知识学好了就可以就业,包括语文在内的文化课可学可不学,学好学坏都无所谓,从而对语文学习缺乏应有的积极性。

2.语文基础差、学习吃力而不愿学习语文。学生由于在中学阶段没有形成比较系统全面和扎实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对中职语文学习丧失兴趣,不愿意学习,大多对语文课望而却步。

3.反感现有的教学方法而缺乏语文学习的兴趣。相对于专业课教学而言,作为基础文化课的语文课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革新改进要滞后得多。有的学校为突出专业课教学挤压文化课教学时间,让语文教师产生被边缘化、不受重视的感觉,加上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从而在教学研究上缺乏必要的热情和投入,因循守旧,千篇一律,教学方法和手段单调落后,导致课堂教学枯燥无味,死气沉沉,引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4.抵触语文教师而放弃语文学习。处于青春期的中职学生,有着强烈的自尊心和敏感性。因为受到教师不公正的待遇或者听到教师经意不经意的话而对教师产生抵触情绪,讨厌反感语文教师,从而导致讨厌反感这位教师教授的语文课。这种情况不但在中职学校存在,在其他类型的学校也屡见不鲜。

二、中职学生语文学习逆反心理的处理

针对学生语文学习存在逆反心理的普遍现象,语文教师要正确认识语文教学在学生技能培养中的地位,突破传统,创新教学方法、开拓教学领域,帮助和引导学生克服逆反心理,激发其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1.语文教学要树立为学生就业、创业服务的意识。中职学校是培养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语文课程作为中职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要通过培养学生语文应用能力,为其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后继学习奠定基础。为了真正体现语文教学在职业教育教学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语文教学活动的组织安排必须围绕“职”字作文章,突出职教特色,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学生的就业、创业服务。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善于根据学生就业、创业的实际需要精心编写教学计划、科学合理的选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尤其在确定教学内容上,不限既有教材的范围,要能根据形势需要灵活增减必要的内容,做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例如,根据中职学生的现状和就业需要,教师可以在一般文体写作教学方面少花费些气力,而在学生生活、就业实践中常常接触和使用的社交文体和公文写作教学方面多下工夫,增加课时和课后实践,让学生掌握这类常见常用文体的写作。

2.语文教学要和学生专业学习相结合。语文教学与专业学习相结是消除学生语文学习逆反心理、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融合专业学习的中职语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运用已有的语文知识、生活知识去仔细体悟、加深理解专业知识的内容和技能的要求。例如,学生在实操课上会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制作各种工件,这是其专业实践能力的展示。结合语文教学的需要,要写一篇说明文,教师就可以拟定《XX的制作》的写作题目。这种做法会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既实现了教学目标,又在不经意间帮助学生对专业知识温故知新,可谓一举两得。学生专业学习普遍兴趣比较浓,语文教学围绕学生熟悉的专业知识开展,确定教学目标,布置教学任务,学生乐于接受,自然语文教学目标容易实现。当然,要实现语文教学和学生专业学习的完美结合,达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语文教师需要对学生的专业课情况要有基本的了解,可以到专业学习的课堂或者实操车间(厂房)多看看,多了解相关信息。如果对学生的专业课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二者的结合就不会达到应有的效果。

3.语文教学要创新教学方法。逆反心理是由多种心理因素、心理特征综合产生的。其中原因之一就是“好奇驱力”。这种“好奇驱力”使人对新的事物表现出高度集中的注意和兴趣,同时对旧的事物表现出极大的厌倦。中职学生对语文学习也不例外,也存在这种喜新厌旧的心理特征,即使是一种比较好的教学方法,如果经常使用,过多重复使用,也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反之,如果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不断更新和变化,就可以有效激发学生进行新的探求活动,保持与发展旺盛的求知欲。语文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切忌千篇一律、陈旧保守,不唱“满堂灌”的独角戏,不做机械死板的老学究。即使是同一单元的文章,尽管它们存在的共性很多,但是细加分析还是会发现它们存在的明显差异。语文教师要能根据发现的文章存在的差异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这样才会让学生真切体会教师别有用心使用的教学方法的美妙。语文教师可以根据中职学生好动爱玩的特点,把语文课变成表演课、比赛课、演讲课、讨论课等,从而引导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中充分展现自己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自学能力、交际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只有做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多样性、趣味性、灵活性,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使他们真正享受到语文学习的快乐和成功。

4.语文教学要和学生课外生活相结合。相对于普通中学的学生来说,中职学生大多由于没有升学压力,课业负担较轻,其课外生活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如何帮助、引导学生利用好课外生活、提高其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是学校和广大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任务。语文教师应该把学生课外生活作为教学工作的延伸,把语文素质的培养和学生的生活实践有机联系起来,通过各种活泼健康有益的语文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例如,可以通过辩论赛或情景剧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通过主题演讲或征文比赛的形式培养他们的职业意识;也可以通过文学作品、影视作品赏析和讨论的形式来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和鉴赏能力。可以说,在学生课外生活中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是促进学生利用课堂课外学习资源实现书本学习与实际应用的联系、培养语文能力的有效途径。这种实践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他们很容易体验语文学习的快乐、收获活动成功的喜悦,进而迸发学习语文知识、参与语文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无定法。在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要以学生为本,正视学生,尊重学生,从职业教育的特点出发,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积极探索实践开放活泼的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灵活地把学生的逆反心理引导到积极轨道上来,就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现教学目的,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张吉良.浅议中职生逆反心理的疏导教育[J].中国体卫艺教育,2010,(05).

[2]韦丹华.中职生逆反心理教育对策初探[J].广西教育,2009,(15).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