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文精选

浅议中职作文教学中面和系统的构建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9-3-4 20:30:36      点击:

牛富俭

摘要:中职作文教学面临着就作文而论作文、注重方法指导的抓“点”怪圈。为此,教师需要在审视作文性质,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引导学生勤于练笔三个方面将作文教学作为一个“面”和“系统”加以关注,改进教法,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关键词:中职生;作文教学;“面”;“系统”;建构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47-0265-02

对于职学生来说,奠定良好的写作基础为其以后走向职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中职阶段,语文教学则很少涉及作文教学,极大地制约了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发展与提高,这需要引起学校、教师的高度重视。单就教师而言,在课堂教学中,可充分利用对教学安排自主性比较强的优势,重视作文教学,不断创新,改进教法,摆脱作文指导就作文而论作文,就方法而论方法的抓“点”怪圈,将其作为一个“面”和“系统”加以建构,实现作文教学的突破。

那么,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建构“面”和“系统”呢?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尝试。

一、审视作文性质,重构教学理念

无论是在平常的作文教学中,还是在作文公开课中,我们不难看到好多教师在教学时,都以引导学生掌握写作方法为重。显然,在课堂上,教师把作文完完全全当成了一个知识点,把写作方法完完全全当成突破这个点的手段,以点攻点,所以,往往看似热热闹闹的一节课,一开始就违背了作文这一课型固有的属性,教学效果可见一斑。

要知道,作文本身不是一个知识点,而是一个“面”和一个“系统”。在这个“面”和“系统”中牵涉到遣词造句、选材组材、立意构思、表情达意等一系列的语文知识和技术手段,也牵涉到课内阅读教与学的收益与迁移,课外阅读的数量与运用,学生动手练笔的兴趣与质量,学生思维的开发与训练等一系列语文综合能力要素的系统功能,这一系统功能不是仅靠单一的方法指导与掌握就能产生作用的,而是通过在课内、课外引导学生进行多批次地阅读、感悟、训练等方式,使之语文素养得以提升才能见其成效。

因此,作为教师,不妨换个角度审视问题,在关注方法指导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在积累、理解、应用环节上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与能力,切实发挥作文教学的功能,提高学生的素养。

二、培养阅读习惯,丰富学生内涵

我们知道读、写相互关联,永不分家。读是入口,写为出口;读管输入,写主输出。而输入的多少和质量决定着输出的数量与质量,即阅读的范围与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低及他们对作文兴趣的取向。

读,要读什么?毋庸置疑,首先要读教材,因为它是每个学生实现阅读价值不可或缺的载体和跳板,离开它,谈阅读,好比痴人说梦。而学生阅读教材的兴趣与收益则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行为。如伟大诗人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短短两句诗,十四个字,竟不可思议地给读者呈现出一个自秦代到唐代七百多年的历史断面,在这个断面中,读者可以清晰地看到七百多年间历朝历代从未休止的惨烈战事,一波一波的戍边将士不断轮换,一去不复返,战死疆场。那被将士用献血和生命保卫的边关和那挂在边关上的凄清明月,又好似默默地在向人们诉说着这里所发生的一切。其语言之简洁,意蕴之深刻,意境之凄美,读来让人惊心,令人深思,回味之间,颇有意味,绵延悠长,如品醇酒。再如《林黛玉进贾府》一文,曹雪芹先生主要通过对人物容貌、服饰、语言、动作、神情等的细致描写去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内心。教师在教学时,如能切实引导学生领悟教材中传递的这些信息,以典范的实例为媒介,结合他们作文中的弊端,因势利导,加以点拨,学生就会明白这些大家立意构思、表情达意的方法,并尝试着在自己的作品中予以应用,这必然对提高他们的写作兴趣与能力起到拨云见日的作用。

其次,要引导、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籍。今天的社会和时代,学生只学习课本知识已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也不能满足他们职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引导学生大量阅读课外书籍,阅读那些经过历史筛选而流传下来的经典名著,阅读反映时代潮流、捕捉时代脉搏的报刊杂志,阅读表现自然奇观和探索科学奥秘的科普小品……使其从中不断汲取人类智慧的精华,丰厚他们的知识,拓宽他们的视野,启迪他们的思维,丰富他们的思想,开启他们的智慧。只有如此,才能切实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那些枯燥的写作方法,才有可能被他们主动接受,娴熟运用,让它们焕发出勃勃生机,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也只有如此,才能满足他们当下和今后的发展需求,充盈他们的美好时光,更好地体现出职业教育的内在价值。

因此,把好输入关,上好每一节阅读课,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断地为他们输送养料,提高他们的作文兴趣与水平才会成为可能。

三、倡导勤于练笔,培植写作能力

输入部分的功夫做足了,并不意味着学生就具备了一定的写作能力,写作水平就能得到提升。在这个系统之中,还要做足输出部分的功夫——勤练笔。

怎样练笔?首先是引导学生每周完成数篇练笔。在引导学生练笔的起步阶段,教师要减掉一部分机械性、重复性强的作业,时时关注学生写作现状,并将之作为他们语文学习精神优劣的重要指标,对其学习行为和成果进行评价,学生自然会从思想上对此予以重视,有助于将其延续下去,使之成为其语文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此过程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淡化练笔即作业、作业即练笔的认知,提高学生的练笔兴趣,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当学生心生抱怨时,教师要及时予以引导,多向他们强调练笔的乐趣所在,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及时肯定他们的学习成果。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有了收获,兴趣就会萌生,练笔即作业的意识自然也会淡化,使之逐渐成为习惯。

其次,在学生练笔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持续关注学生写的情况。由于中职生的学习动机脆弱,因而在关注时要讲究策略,不要轻易对他们练笔中的语言、内容、构思等方面给予负面评价,更不能揪住一些如错别字之类的小毛病大做文章,只要他们写了,就应当予以肯定和鼓励。而且当发现他们有用得好的词语,写得好的句段或整篇文章优美时,不妨在全班读一读,点评点评,这样不仅能让作者获得成就感,还能给其他学生以写法或内容上的启发。久而久之,全班学生练笔文法上的错误会渐渐减少或消失,质量会相应提高,他们的写作欲念和主动性也会相应地增强。

当然,对中职学生来说,要求他们勤练笔并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小事。教师最好在教学过程中时时留意,帮助学生捕捉能引起他们写作兴趣的火花——生活中的见闻,校园里的新闻,大自然的景观,摘抄感动自己的话语,编写属于自己的故事,记录幽默笑话等等。只要教师愿做有心人,而且潜心去做,与学生一路走下去,积少成多,其功效自然就会显现。

因此,在中职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树立以“面”带“点”,以“系统”带“面”的教学理念,攻克作文教学这一难题,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丰厚他们的语文素养,为其以后走向职场,甚至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参考文献:

[1]张中行.作文杂谈[A]//中国语文教学经典[M].香港三联书店,1998.

[2]叶圣陶.怎样写作[A]//中国语文教学经典[M].香港三联书店,1998.

[3]张红霞.抓好以读促写 提高作文水平[J].作文教学研究,2016,(2):51-51.

[4]余航.内化写作材料 提升思维品质[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5,(25):67-68.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