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稿查询
联系我们
在线投稿
刊文精选

碎片化学习与传统课堂学习演变的问题和观点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9-2-26 19:42:43      点击:

李宁杰 孙晓杰 靳振江 黄亮亮

摘要:本文以智能化的趋势为基础,结合新媒体与传统课堂的优劣比较,思考如何适应教学智能化趋势。

关键词:碎片化学习;传统课堂;新媒体;功能性替代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50-0230-02

一、引言

碎片化是信息革命与传统工业化社会经济环境下交界的产物。阿尔文托夫勒最早在《第三次浪潮》一书中描述了碎片化时代的表现为:时间的碎片化、信息的碎片化、受众的碎片化、媒介的碎片化。处于这样的变革时代中,学习的方式也开始出现新的变化。碎片化学习是近二十年互联网和移动信息等新媒体技术发展下相对于传统学习方式而言逐渐形成的个性化学习方式。

二、不同阶段碎片化学习的特征

碎片化学习以特定的新媒体为标志,在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特征,总的表现为在与传统学习方式之间的交叉渗透程度不断深化。一切事物或多或少都要经历一个从碎片化到重构的过程。其碎片化过程能够从学习时间的分配、知识来源渠道、知识组合方式等三个维度来进行描述。

1.个人电脑开始普及的阶段,以计算机技术为支撑的学习方式成为了传统学习方式的一项有力补充。此阶段标志特征是,传统课堂的教学功能开始部分地向课外的信息网络转移,以个人电脑为代表的网络信息新知识渠道逐渐兴起,但传统课堂仍然占据着不可动摇的中心地位。在功能碎片化的过程中,课外学习时间的权重增加,网络信息逐渐变得繁盛和便捷。

2.移动信息技术推动了碎片化的第二阶段发展。移动信息技术特别是智能手机的普及让使用者在传统教学体系之外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一方面碎片化时间的价值增加,传统教学受到一定的挤压;另一方面以针对碎片化时间供给的学习内容增加。学习者需要新的学习能力来将碎片化内容进行重新整合、归纳和总结。在这一阶段,时间的分散及内容的割裂是重要的标志。

3.多媒体定制化推送学习。以大数据技术为支撑的定制化学习方式由内容提供者根据网络大数据信息提炼出适合个人的个性化学习方案,是目前正在经历和演变中的学习方式。通过大数据的科学计算,学习内容会因学习者的个人学习习惯、知识背景、认知能力被有效地区分开,进而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地向学习者推送。特点是渠道多样,新媒体占据的学习时间进一步膨胀,但因所提供的学习路径是类似知识的重复推送,学习者的知识组成结构容易固化,创造性和发展性受到一定的限制。

4.个性化智能学习方案组建阶段。智能化发展是可预见的未来学习方式演变方向。因人工智能技术的逐渐完善,传统课堂学习与课堂外新媒体学习的边界日趋模糊,两者的有机结合使得无法从学习时间的安排上严格区分。得益于新媒体的智能化,学习内容及学习方案不再是简单的机械化推送和单一固定的学习模式,甚至可能会出现人格化特征的新媒体。因此学习者也不单是知识和信息的接受者,通过与具有人格化的智能系统进行交互反馈,设计最佳的学习方案。这需要人工智能技术的信息处理能力和知识学习能力得以质的提升。

三、碎片化学习与传统课堂学习之间的矛盾

从演变趋势上看,碎片化学习是新媒体向传统课堂学习的渗透和替代,直至融合为一的过程;从学习工具的角度看,碎片化是对原有课堂教学功能的分解、裂变的工具,又是知识的重新组合的工具;从碎片化过程的本质来说,实质就是一个去中心化、解放学习物质约束的过程。这个时期传统教学与碎片化学习之间的所有矛盾都能归结到两个矛盾:一是,两者在有机结合的过程中,两者之间互相磨合、重新取舍造成的矛盾,是新旧失误交替普遍存在的“发展性的矛盾”;二是,新媒体全面进入教学系统作为新事物,因具有中间性和不完全性等局限性而自身带有的矛盾,即新事物自身特有的“属性矛盾”。

1.“发展性的矛盾”。①传统的课堂教学是经过了较长时期的实践发展多年的教学经验积累而成,具有比较完整的标准体系。优点是系统性强,教学方式已被过去的实践多次考验,但因高度的标准化和统一性,难以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因每个学习者自身条件不同,包括学习能力、背景知识、学习的特点,如何针对这些特点制定适宜的学习方案、学习内容、学习激励对实现教学目标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碎片化学习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了个性化学习的路径。一方面学习者能够从网络媒体等多方渠道搜索获取相关学习资料、学习方法等有助于提高自我的材料;另一方面能够根据自身短板寻找弥补方案;②传统课堂教学的内容来源于教授者的长期在某一专业领域的知识经验积累,但在新时期下,特别是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教学内容的固化容易脱离高速发展的实际,不能满足实际应用所需知识的及时性、前沿性和广泛性要求。碎片化学习的资源体现了较强的实效性,网络的内容贴近实际,学以致用更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热情,广泛地涉略避免了知识的单一化。

2.碎片化学习的“属性矛盾”。碎片化学习的“属性矛盾”关键在于碎片化的“度”上。碎片化程度不高,教学过程中传統教学的缺陷更明显,相反的,过度碎片化,暴露出新媒体在阶段性发展中的不足。①从认知的角度看,碎片化学习的系统性较差。传统课堂学习的过程为:条件A→过程B→结果C。即A为学习者已经掌握的背景知识,过程B为学习者需要学习和掌握的A条件下相互的逻辑关系,最终得到结果C。相比较而言,碎片化学习的过程为:条件A→结果C。过程B在碎片化学习中部分或完全的省略掉,条件A与结果C之间通过直接的映射相关联。没有经过过程B意味着无法建立起原有知识体系与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当面对的基本条件有所改变的情况下,问题无法得到正确的解答。当碎片化的知识脱离了整体性而单独存在,学习者在学习时思维过程会出现突然短时间中断。因此,通过碎片化学习得到的信息只能部分地、低效率地融入学习者的知识体系。②学习者学习能力的高低对碎片化学习的成果将产生更显著的影响。碎片化学习无法完美解决学习者的个人能力因素对学习成果的约束,反而对学习者的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信息技术和自身的归纳总结能力。③教学环节反馈机制的缺失。正常的教学反馈机制为:教学→考察应用→获得结果→改进教学环节再教学。通过观察应用知识获得的结果,调整教学过程中的相关部分。单向的信息输入使得碎片化学习中该反馈过程不再成立。反馈过程发生在教学中的任意时刻,一旦该机制被切断,教学中的谬误将很难得到及时更正。反馈过程的缺失,是不成熟的碎片化学习存在的空白,需要被重新构筑。

四、碎片化环境下,传统教学与新媒体的结合

综上,结合碎片化学习及教学智能化发展的趋势,教学者、学习者及学校应分别从自身定位出发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趋势。

1.教授者积极主动地将新媒体纳入到课堂的教学范畴,提高自身新媒体的应用能力,增加相关的碎片化学习内容,更着重培育学习者碎片化知识与系统性知识结构的整合能力;主动重构新的反馈机制,更多地考察学习者的实际应用,及时调整教学环节以适应学习者的需求。

2.学习者应更注重学习成果的主动输出,避免被动成为碎片化内容的接受者。被动接收信息在信息过剩的时代容易沦陷在信息的海洋中无法自拔,唯有主动输出是学习者学以致用,检验自身学习成果,提高碎片化学习效率的有力手段。

3.学校是碎片化“度”的把握者,应当立足于自身的平台定位,确立好碎片化学习的边界,防止过度碎片化。学校是为教学者和学习者发生教学关系的平台,教学设施及教学环境的供应方式都依赖于校方对新媒体进入校园的态度。限制太死,学校教学环境会错过新媒体浪潮的红利;放任自由,新媒体的不利因素反而使得校园教学功能弱化。如何评估新媒体对教学的影响将成为学校面对碎片化学习问题时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建立起动态的、有预防性的、长期的新媒体管理机制是未来学校管理的必由之路。

五、结语

碎片化学习是以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教学阶段性产物,属于课外学习范畴。碎片化学习是新媒体发展下对教育的新诉求,是一种不可回避的新的学习方式。与传统课堂教学是有比较明显的分界,但两者之间又存在部分的功能性的渗透和替代效应。

参考文献:

[1]黄建锋.基于“互联网+”的碎片化学习策略研究——从“碎片”到“整体”的嬗变[J].电化教育研究,2017,38(08):78-82.

[2]王竹立.面向智能时代的知识观与学习观新论[J].远程教育杂志,2017,35(03):3-10.

[3]潘洪建.网络时代的教师碎片化学习策略[J].教育科学论坛,2017,(07):65-67.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