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稿查询
联系我们
在线投稿
刊文精选

基于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大学生个性化教育模式构建研究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9-2-23 9:48:37      点击:

李艳霞 马改红 胡良铨 李珊珊 王迪 刘瑞斌

摘要:基于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大学生个性化教育模式有利于实现“三全育人”。通过研究及实践,本文提出“多维立体协同”育人模式,以便指导新形势下大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

关键词:主流意识形态;三全育人;多维立体协同;个性化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52-0207-03

作为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当代大学生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主要内容的认知、接受以及践行情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社会稳定、政治安全以及未来走向。新形势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多元化社会思潮、多元文化冲击、社会转型、网络及新媒体的快速发展等诸多挑战。为了更好地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急需构建基于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大学生个性化教育模式。

一、构建基于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大学生个性化教育模式的意义

1.加强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教育是做好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客观需要。主流意识形态是一个民族精神信仰和民族凝聚力的基础,是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也构成了社会思想文化的支柱。大学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重要力量,党和国家历来非常重视对其进行意识形态的教育和引导。高校作为青年学生的聚集地,同时也是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前沿地带和敏感地带,大学生群体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是否后继有人。

2.构建个性化的教育模式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实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坚定信念及良好道德修养和行为规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就必须充分发挥意识形态的功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当下大学生成长的社会、家庭和教育环境的不同,决定了他们的个性特征十分强烈。不同性别、年龄、年级、政治面貌、生源地的大学生在意识形态方面具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基于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教育,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构建个性化的教育模式,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实需要。

3.基于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大学生个性化教育模式有利于实现“三全育人”。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社会意识形态泛滥,而大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过程中,如何争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已经成为高校育人工作的一项重要课题,而采用正确方法开展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实施的重要保证。

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我们该如何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呢。首先,要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坚持好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同时,要把握学生成长的基本规律,从大学生个体思想的特点和差异性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到以人为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统一性与个性化相辅相成的培育方法,通过加强师资力量和科学有效的教育理念,与时俱进,培养新世纪的创新型人才。

二、当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现状的基本情况

1.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知及认同情况。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对我国主流意識形态有很好地认知,但是对于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认知不够深入和全面。大学生对于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持普遍认同的态度,但是认同情感并不稳定。

同时,调查结果显示,不同家庭背景、不同成长环境、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性别、不同角色以及不同信仰的大学生,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

2.大学生对重大政治事件的关注程度。绝大多数受访的学生比较关注“十九大”的召开,从学生对2016年、2017年重大政治事件的了解及关注程度看,学生对于重大政治事件中宣传较多的或者跟自身关系密切的关注度较高,主动关注并了解重大政治事件的积极性不够。

3.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践行情况。根据调查结果,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很好地认知和认同,同时可以较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采取合理恰当的方式来处理道德与法律选择。

4.新媒体的使用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影响。当下,新媒体技术主要包括手机信息、网络、广播、数字电视、移动电视、数字报纸和电影等,意识形态的传播渠道和载体越来越多,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产生着深远影响。新媒体的使用促使大学生对于时事政治的关注度和参与度增强或提高,但是由于一些负面信息的传播,新媒体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也产生了一些消极的影响。

三、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现状的主要成因

1.大学生自身因素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影响。大学生对于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具有自身的运作机制,一是通过内在机制,依靠熏陶、实践、自发学习,实现“我要认同”的目标,二是通过外在机制,依托灌输、教育等方式,实现“要你认同”的目标。(1)内在机制。主体需要是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内在动力。大学生对待不同的意识形态,会根据自身需要和利益进行类比,并具有选择性地将个人纳入某种意识形态范畴,只有与主体已有观念、价值标准、自身需要相符合才能被认同。在现实情况中,主体会根据个人的意志、情感、习惯等心理因素对意识形态的认同进行调节。大学生的个体差异、强烈的主体意识、明显功利化的价值取向等,都是影响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重要内在机制因素。(2)外在机制。外在机制主要包括教育机制、引导机制和规范机制。学校教育是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主要机构,学校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具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引导机制是指一定阶级或社会利用自身的权威,或通过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种优势,充分展示意识形态的作用力、影响力、吸引力,以引导社会成员自发地接收、认同本阶级的意识形态。规范机制主要来自国家的法律强制、道德约束来实现。

2.家庭因素对当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影响。家庭是社会的最小单位,每个人自出生就生活在特定的家庭环境中。当代大学生都出生在计划生育的时代,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不同家庭成员在关爱程度、教育方式等方面会存在差异、分歧甚至争执,这会给孩子形成良好思想观念造成障碍,进而影响他们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程度。他们关注更多的是孩子的成绩,一切以孩子找到稳定或高薪的工作为出发点,对于孩子的道德素质以及思想价值观念的关注程度不够。

3.社会因素对当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影响。当今世界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和较量尖锐复杂。经济全球化、多元思想文化、社会转型以及社会信息化对于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都有较大的影响。在全球化的驱动下,随着日益频繁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的交流,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有了更多的渗透渠道。大学生很容易接受并愿意尝试新鲜事物,西方节日、西方文化、西方审美方式冲击着我国校园文化,不良的社会思潮影响着当代大学生对于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一些负面影响,随着社会信息化造成了不恰当地传播,也使一些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持怀疑态度。

4.高校因素对当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影响。目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很多都存在以下问题:偏向于学术化、精英化的理论表达,严重脱离大众;脱离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社会实际的讲授内容,导致教学的时代性和吸引力不够;强制性灌输、硬性说教,形式单一僵化的教育教学方式,容易使学生产生疏离感和排斥感;以意识形态教育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较少,实践活动形式单一、覆盖面窄等问题,都在各种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认同。

5.新媒体因素对当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影响。当今社会,新媒体的兴起使信息、文化、价值观的传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给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一方面,新媒体技术使信息爆炸式增长,传播速度快、影响面广,大学生随时随地可以获取各类信息;另一方面,新媒体传播信息具有一定的随意性,迅速传播的各种信息真假难辨,不同层次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念自由传播、碰撞和交融,使社会舆论从一元化转向多元化,弘扬主流意识形态的传统媒体的话语权被削弱,也使腐朽落后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趁虚而入。同时,西方一些国家通过网络、影视等方式传播并大肆宣扬资本主义民主自由观,对我国社会主义思想进行文化渗透。近几年大量涌现的选秀类节目、戏说经典、恶搞英雄等节目,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我国当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强化对策

针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现状的主要成因,本文主要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1.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当代大学生接受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形势下,必须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加强教育和引导,不断强化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1)高校要推进主渠道与主阵地的有机结合,构建“大思政”、“一体化”工作格局。这在客观上要求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机融入整个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当中,以“大思政”工作理念为指导,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工作和日常思想政治工作一体化,形成主渠道与主阵地有机结合的合力育人态势。(2)高校要做到坚持主导与包容多样相结合。一方面,要坚持和确保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统领和主导地位;另一方面,又要充分考虑当代大学生的自身个性特点,充分认识到当前社会意识形态多元化发展的趋势。(3)高校要继承借鉴我国传统文化精华。高校需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努力把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要将传统文化中优秀的政治思想赋予新的时代价值内涵,要巩固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精神内核,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挖掘高校办学历程中的文化资源,培育具有中国特色的校园主流文化。(4)高校要积极搭建家校共建平台。高校有服务社会的重要职能,要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深入到社区、农村等基层单位,在社会中宣扬主流意识形态,加强社会对于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通过高校的积极作用来加强每个家庭单位对于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从而进一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加强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

2.利用新媒体做好网络舆论宣传。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学习深受新媒体的影响,因此,新媒体的导向正确与否,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主动占领新媒体思想阵地,掌握话语权,创新舆论宣传形式,积极发挥新媒体的德育教育功能。要制定有效的措施,加强对新媒体的规范化管理和引导,推进新媒体依法依规有序运行,使新媒体成为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的强大阵地。

3.大学生要提高对意识形态的判断和选择能力。面对社会各种意识形态,当代大学生要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主动思考、理性选择。要通过“咀嚼消化”,不断地加深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感受和理解;要通过主动思辨,不断增强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知和认同;要通过社会实践,提高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内化和践行。马克思曾经说过:“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大学生要积极参加“三下乡”、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通过亲身实践和切实观察,感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进步和卓越成就,领悟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和魅力,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五、基于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开展多维立体协同育人模式

“多維”是指通过多种载体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学生工作的各个方面,从而做好学生的入学教育、综合测评、评优评先、学风建设、诚信教育、感恩教育、创新精神培养、职业生涯规划及就业指导、社会实践等各方面的工作,把显性育人与隐性育人进行有机结合,将德育渗透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社会实践等环节,从而实现全方位育人。

“立体”是指学生从入学到毕业,从工作日到节假日,从课堂到操场,从学校到单位,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有一定的规律性,高校要根据学生发展的实际需要,科学制定教育规划,有步骤地开展育人工作,从而实现全程育人。

“协同”是指要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充分调动学校、社会、家庭以及学生个人的积极性,共同构建协同育人机制,从而实现全员育人。学校方面,育人主体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老师,还包括党政领导、共青团干部、专业课教师、后勤管理服务等人员,共同实现课程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心理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资助育人、组织育人。

为了更好地运用于实践,湖南中医药大学以“多维立体协同”育人模式为指导,搭建“三工程(党员先锋引领工程、班集体建设工程、师生连心工程)、一体系(新生、党员学生干部、毕业生德育答辩体系)、一品牌(院长书记友约)、一会(专业学习师生联合会)、一室(扬帆启航特色成长辅导室)、一团(青年国医讲师团)”等多个育人平台。同时邀请优秀校友担任新生班级的“校友导师”,每个班级设一位“人生导师”,一位“专业导师”。

通过“多维立体协同育人模式”,针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性别、不同政治面貌、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以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教育为根本出发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杨晓倩.“90后”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研究[D].郑州:河南师范大学,2015.

[2]丁建飞.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现状及培育路径的四个维度——基于八所高校的实证研究[J].锦州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6).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