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声音

大学生法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路径初探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9-12-4 16:13:32      点击:


  大学生法治教育旨在培养在校非法律专业学生了解法律相关知识及技能,内容涉及法律知识普及、法律意识养成及法律能力提高等几个方面。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主要力量,增加其法治意识能够有效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高校应当重视大学生法治意识的教育和培养。

  1 大学生法治教育的意义

  首先,针对大学生开展社会主义法治教育有利于依法治国这一治国方略的践行;其次,针对大学生开展社会主义法治教育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建设;再次,针对大学生开展社会主义法治教育有利于学生的成长成才;最后,针对大学生开展社会主义法治教育有利于促进德育教育的发展。

  2 大学生法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目标定位不清是法治教育存在的体制性问题

  法治教育存在的体制性问题是法治教育的目标定位不清,高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注重课堂法律知识传授,忽视学生法律素质提升。同时,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多数学生将法律知识的学习看做被动的思政教育,缺乏对法治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上法治教学的考核以书面考试为主,无法有效的识别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法治理念、行为模式和应用能力等技能的提升。因此,法治教育应该由过去单纯的灌输式知识教育,转变到更加强调法律意识教育的重要性。

  2.2 教育形式单一是法治教育存在的实践性问题

  法治教育存在的实践性问题是法治教育形式的单一,高校的法治教育拘泥于以教师为主体的单向教学。教师枯燥地讲,学生单调地记,即使引入一些相关的案例教学,也存在案例陈旧、讲解乏味等通病,法治教育在实际操作中变成学生死记硬背地应付考试。同时,法治教育内容与大学生实际遇到的法律问题脱节严重,导致学生缺乏心理体验而无法产生课堂共鸣。

  2.3 重道德轻法律是法治教育存在的观念性问题

  法治教育存在的观念性问题是现有教育重道德轻法律,从小学开始就开设“思想与品德”课程,却缺乏法治课程的教育。在目前的大学教育中,存在重道德品质教育轻法律法治教育的现象,教师更多关注培养大学生道德品质、政治素质和心理素质,较为忽视法律素质与其之间的联系和衔接,这就导致道德品质教育和法律法治教育的协同作用不能有效发挥。由于法治素质的欠缺,使得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存在短板,对其求学、就业都存在很大的不利影响。

  2.4 教师素质不高是法治教育存在的组织性问题

  法治教育存在的组织性问题是现有教师队伍的法治教育资质及能力欠缺,法治教育是一门政治性、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课程。这对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育方式都有很高的要求,而现有高校开设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一般由一位老师执教,这就很难保证其专业性和针对性。

  3 大学生法治教育的意见建议

  3.1 建立灵活的工作运行机制

  在现有的法治教育的基础上,要建立灵活的工作运行机制。从过去的以书面考试为主向能力考核转变。同时,在法治教育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建立政府主管部门与社会团体的协调机制,统筹各项社会资源营造良好的高校法治教育环境;另一方面,要增加高校与家长的法治沟通机制,把家庭法治教育纳入高校的法治教育体系中来。

  3.2 进行有效的教育课程改革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进行有效的法治教育课程改革,首先应该改良现有的教材,增加教材中符合现有社会实际的案例部分的比重,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基本掌握我国法治建设的现状,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提升其维权意识和能力。于此同时,教师应当结合社会热点事件,运用多种现代教学手段,拓展教材内容进行实践教学。

  3.3 营造良好的法治教育环境

  营造良好的法治教育环境有利于学生法治意识的习得和养成。因此,加快高校的依法治校进程将促进高校法治教育的开展。同时,在高校内要增加法治文化建设,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意愿,提升大学生的法治意识,同时开展各项法治类竞赛活动,及时将学生学到的法治理论得以运用和实践。

  3.4 加强源头的师资队伍建设

  大学生法治教育的落地需要加强源头的师资建设,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保障教育质量的前提。教师自身的法治素质及教学能力的高低会直接影响法治教学在学生中的影响力。只有不断提升教师的法治素质,才能在教法、守法、用法、护法过程中以身作则,因此有效的教师队伍建设及业务能力提高迫在眉睫。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