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文精选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的团队教学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9-3-18 20:49:31      点击:

杨志刚 陈乃松 华雪铭 李松林 冷向军 吴旭干

摘要:《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是上海海洋大学水产大类的专业课程。本文对上海海洋大学《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教学团队人员的研究特长和主要业绩及团队教学的一些工作做简要介绍。

关键词: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教学;团队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39-0107-02

《水产动物营养和饲料学》是上海海洋大学水产大类的专业课程,该课程的开设和发展是伴随我国水产养殖业的飞速发展,适应蓬勃兴起的水产养殖业对专业人才的迫切需要而同步进行的。早在上世纪80年代,王道尊教授为淡水渔业和海水养殖专业本科生讲授《水产动物营养和饲料学》课程,为研究生讲授水产动物营养和饲料学专题。上世纪90年代,周洪琪教授为动物营养与饲料专业的研究生讲授《水产动物营养学》。为适应学科发展的需要,2006年上海海洋大学招收第一届动物科学专业营养饲料方向的本科学生,次年由陈乃松教授开设了《饲料加工工艺与设备》,杨志刚副教授开设了《动物营养学》,冷向军教授开设了《畜牧学概论》,华雪铭副教授开设了《饲料分析与检测》。随后,冷向军教授为“水族科学与技术”(都市渔业方向)专业本科生开设了《观赏水族营养与饲料学》,吴旭干教授为水产养殖卓越班开设了《水产动物营养和饲料学》全英文教学课程,杨志刚副教授为水生动物医学专业开设《水产动物营养和饲料学》选修课程。上述研究生课程和本科生课程的开设从多角度、多层次丰富了《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课程的深度和广度。在我国水产养殖业高速发展的推动下,上海海洋大学的《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课程建设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师资力量不断充实,学校有计划的从四川农业大学、浙江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高校引进了多名具有博士学位的高层次人才,形成了《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教学团队。学校还通过分批选派教师去基层生产单位挂职或海外开展教学培训和科研合作等多种形式进一步提高教学团队的教学科研水平,从师资力量上保证了该门课程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本文对上海海洋大学《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教学团队人员的研究特长和主要业绩及团队教学的一些工作做简要介绍。

教学团队目前由6人组成,年龄结构含老中青梯队,学缘结构含本校毕业、名校引进(四川农业大学,浙江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海外留学等。陈乃松教授,教学团队的负责人。目前主要从事于肉食性鱼类营养与饲料加工工艺的研究,兼任浙江科盛饲料集团有限公司和上海农好饲料有限公司等技术顾问。主持《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上海市教委重点课程建设,参编全国农林院校“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第二版。主持国家特色淡水鱼产业体系项目《淡水鲈营养与饲料的研究》、上海市农委重点攻关项目《大黄鱼和石斑鱼等肉食性鱼类高效生态配合饲料的研制》《环保型水产饲料加工工艺的研究》、上海市科委高校能力建设项目《大口黑鲈营养需求与饲料加工工艺的研究》、上海市教委高校知识服务平台项目《优质大黄鱼的高效全价人工配合饲料研发》和上海市科技兴农推广项目《南美白对虾产业发展关键技术的集成与示范》等课题。冷向军教授,四川农业大学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博士毕业,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理事、中国水产学会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粮油学会饲料分会委员、上海市饲料行业协会理事、《饲料工业》和《上海饲料》杂志编委。目前主要从事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饲料加工工艺学、饲料安全与水产品品质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多项科研课题,在《Aquaculture and Fisheries》《Aquaculture Research》《Aquaculture Nutrition》《Aquaculture International》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10余篇,获3项国家发明专利,主编、参编教材、专著6部,制订行业国家标准1项。吴旭干教授,澳大利亚James Cook University博士毕业,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系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甲壳动物营养生理和品质育种。任农业部淡水种质资源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甲壳动物学会、水产学会和上海市动物学会会员,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三项,主持上海市科委、教委和农委等项目6项。先后获得上海市首届“晨光学者”、上海海洋大学“优秀青年教师”、上海海洋大学“海燕学者”、上海海洋大学“海鸥学者”和上海市“曙光学者”等荣誉称号,先后获得国家海洋局海洋创新成果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上海海洋大学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学术奖励。目前已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60多篇,其中第一作者SCI论文30余篇,作为第一发明人获得授权专利5项。华雪铭副教授,水产系动物科学教研室主任,水产养殖专业水产动物营养方向负责人,主要研究方向为鱼虾饲料蛋白源的替代水产动物营养生理水产动物营养与免疫。主持上海市教委项目等多项科研课题,在《Fish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Aquaculture Nutrition》《Aquaculture International》等学术刊物发表多篇学术论文,获5项国家发明专利,主编、参编教材3部。先后获得上海海洋大学科学成果奖二等奖、上海海洋大学本科毕业设计优秀指导教师、渔经奖教金和汉宝奖教金、上海海洋大学师生联系工作优秀指导教师、海海洋大学大学生创新活动优秀指导教师、上海海洋大学本科毕业设计优秀指导教师、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奖和上海水产大学优秀青年教师等荣誉称号。杨志刚副教授,浙江大学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博士毕业,主要研究方向为甲壳动物营养与饲料,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课题。在《Aquaculture》、《Frontiers in Physiology》、《PLoS ONE》、《Proteome Science》、《Comparative Biochemistry and Physiology Part B》、《Vaccine》、《Chemistry & Biodiversity》、《Molecular biology reports》、《International Immunopharmacology》、《Veterinary Immunology and Immunopathology》等刊物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曾获得上海海洋大学科学成果奖(自然科学类)一等奖、辽宁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上海市优秀成果(学位论文)指导老师等奖励。李松林师资博士后,中国海洋大学博士毕业,主要研究方向为肉食性鱼类营养与饲料。曾获得博士生校长奖学金、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中国海洋大学爱杰奖学金和第十届世界华人鱼虾营养学术研讨会-研究生论坛优秀口头报告奖等奖励,在《Aquaculture》、《Aquaculture Research》、《PLoS ONE》、《British Journal of Nutrition》、等刊物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在教學团队负责人陈乃松教授的带领下,团队教师形成老、中年教师带教青年教师的组合式授课方式,各位老师之间既分工明确,又精诚合作,形成了乐于奉献、积极探索、服务实践、勇于创新、科研型教学且具有较好专业素养的教师队伍。注重教学内容的科学组织与安排、教学方法的改革,注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开发与运用、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教学资料的收集与教材的编写等。使该课程先后获得上海海洋大学和上海市教委的重点课程建设,教学内容日趋丰富,教学方式日益完善,教学效果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在上海市教委实施的本科教学激励机制的策动下和上海海洋大学双一流建设及高水平特色大学建设内涵式发展的驱动下,该团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正积极准备上海市精品课程的建设。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