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稿查询
联系我们
在线投稿
刊文精选

基于“雨课堂”的《嵌入式系统》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9-2-23 9:47:59      点击:

谈俊燕

摘要:近年来,信息技术逐渐地渗透到高校的教学改革中。本文通过对《嵌入式系统》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实践研究,探索了基于“雨课堂”的“课前+课上+课后”新型教学模式。通过课程教学实践证明,基于“雨课堂”的教学模式可以增强师生互动,改善课堂氛围,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了课程教学效果。

关键词:“雨课堂”;教学实践改革;师生互动;嵌入式系统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52-0095-02

《嵌入式系统》课程是高等学校面向多个电类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是一门以计算机各种专业知识综合应用为主要特色的课程,课程知识内容覆盖面大,同时课程的应用性强,强调学生在课程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要培养从“整体”的角度认识、研究和解决嵌入式系统工程问题的方法和动手能力。

针对传统的教学方式中的不足之处,在2017年教育部的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的支持下,在新的一轮《嵌入式系统》课程授课过程中,引入了清华大学的“雨课堂”教学辅助工具,对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

一、《嵌入式系统》课程的教学现状

1.《嵌入式系统》课程传统教学模式。《嵌入式系统》的课程作为学校物联网工程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一直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及实验课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本门课程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存在下述以待解决的问题:(1)先修课程涉及多门专业课程,跨度较长,不同的学生掌握程度不同,无学习情况分析,因此对课程的教学难易度无法把握。(2)由于课时有限,学生自主复习约束性不高,因此课堂教学效率会有所降低。(3)课程教学过程中,因为课时数和学生人数的原因,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性较差。(4)对于学生知识掌握情况无法及时了解,从而不能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课程进度。

2.《嵌入式系统》课程考核模式。《嵌入式系统》课程采用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即期末的试卷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平时成绩以作业、出勤以及实验成绩作为考核参考。目前考核方式的单一性,造成了部分学生通过机械性地背诵知识点和典型編程题的程序来获得较好的分数,而没有真正达到本课程教学目标所设定的要求。同时,为了获得较高的平时成绩,部分学生按时上课,但是课堂上却将注意力集中在了手机上。因此,传统的考核方式也无法再很好地适应目前的教学现状。

因此,在《嵌入式系统》课程中的教学过程中,传统教学方式有待于新的突破和改革。

二、基于“雨课堂”的教学方法的探索与改革实践

对于传统教学方法的局限性,本课程联合北京时代行云公司联合申报了2017年教育部的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在本门课程的新的一轮教学过程中,引入了“雨课堂”教学辅助工具,借助于手机微信和互联网,将课程教学分散化,不再局限于短短的课程教学时间。通过课前预习、任务检查、课上互动、随堂检测、课上知识掌握程度反馈以及课后反馈等一系列相关功能,从教学模式和评估方法上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实践。

1.雨课堂简介。“雨课堂”是一款由清华大学在线教育办公室和学堂在线联合开发的智慧教学工具。基于“雨课堂”的教学模式是一种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改革,课程PPT和微信中融入了先进的信息技术,通过线上的虚拟课堂和线下的实体课堂相结合,确保了教师与学生在课前预习、课堂教学及课后复习这几个阶段中的有效互动[1],同时该模式的教学方式还为整个教学过程提供了数据化的信息支持,为教师能及时掌握课堂教学情况、修正教学进度及内容提供了依据。

2.课前知识推送及预习任务布置。因为《嵌入式系统》课程教育是基于多门先修课程的基础上展开的,因此,课前进行对先修课程的相关知识的复习和新内容的预习能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雨课堂”提供了课前推送功能,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2]。课前的推送功能主要可以帮助教师实现:(1)推送所需的预习资料。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推送课程所需的相关先修课程的资料和新课程的预习内容,资料的形式包括PPT、视频、语音等内容,学生在明确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之后,可以根据教师提出的预习问题收集资料以及整理信息,从而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2)推送课程公告。教师以图文、网页文章、在线视频或者云盘文件的方式不定时地推送课程公告,从而可以提醒、督促并引导学生的预习工作。(3)评估预习情况。教师可以通过软件的功能,调看学生预习人数,并可以通过课前的习题、投票等不同方式采集学生的预习情况及对课程的要求,从而便于教师更好地设计上课内容。通过“雨课堂”的课前推送功能,既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便于老师及时设计及调整课程内容,从而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3.课上互动及测试。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引入“雨课堂”,形成了“手机+PPT+板书”的教学模式,给学生带来了一种全新的课程学习体验,改变了现有的课堂教学环境,活跃了课堂教学的氛围,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以往的教学中,《嵌入式系统》课程以大班教学的模式进行,学生之间存在着认知能力、理解能力以及性格的差异。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提问大多是通过点名的形式来让学生回答,教师无法通过一个或少数几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来及时地了解班级的整体情况。“雨课堂”为师生的互动提供了平台,学生手机上可以显示每一页的PPT,通过自己的学习情况,学生可以点击“不懂”,来及时让教师了解教学情况。老师根据学生所推送的数据,可以及时调整课程进度,对学生点击“不懂”的知识难点进行更详细的讲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雨课堂”还提供了实时弹幕功能,学生可以通过这个功能把真实的想法展现给老师,而不会因为害怕、腼腆不向老师反馈。教师在讲完相关的知识点后,可以发布事先准备好的随堂测试题,以选择题或填空题的形式为主,借此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除此之外,教师可以通过“雨课堂”,掌握学生出勤情况,不再需要拿着名单花费课堂时间进行点名。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引入“雨课堂”,可以将学生手中的手机从教室课堂教学的“敌人”变为一个教学实用工具,让学生从低头玩手机变为低头用手机学习,让不爱发言的学生利用手机来向老师表达自己的想法,将手机的实时性、便捷性优势充分运用到课堂教学中。

4.课后复习推送及数据统计。传统的教学中,下课后老师就很难再与学生有直接的互动,学生如果有问题需要提问,也需要在课外单独找老师解答。而通过“雨课堂”平台,教师可以对关键知识点制作相关的复习课件,搭配相关的辅助视频或语音讲解,并布置相对应的试题,推送到云端,学生利用课后时间,在手机端可以多次针对课程知识难点进行观看复习,并完成试题。教师通过学生从“雨课堂”平台返回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知识掌握情况,通过课后的数据统计和分析,及时进行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调整,从而为每一堂课的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

5.教学模式改革成效。在《嵌入式系统》课程的新一轮教学过程中,采用了“雨课堂”对教学方法的改革,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平台的系列功能,实现教师与学生线上线下的互动,教师通过课前的预习任务的推送及反馈,及时了解学生对先修知识的掌握情况,安排课程教学进度及难易度。学生及时向教师反馈问题,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相关的数据采集和分析,及时调整课程安排和教学难易程度。通过弹幕、课堂习题的推送,调动课堂学习的氛围。在课后,教师通过推送辅助学习资料,帮助学生巩固课堂知识,学生通过习题反应学习中的问题。通过基于“雨课堂”的教学模式改革,形成了《嵌入式系统》课程教学中的课前+课中+课后的学习模式,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通过“雨课堂”软件平台,将学生不离手的手机微信功能融入到《嵌入式系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形成了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学生的碎片化课余时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课堂上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借助“雨课堂”数据采集和分析功能,协调课程教学资源建设,从而改善了本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引入“雨课堂”,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活力,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和延续性,丰富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性,从而提高了整个课程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国培.论“互联网+”背景下的雨课堂与高校教学改革[J].中国成人教育,2017,(19):94-96.

[2]陈曦.基于雨课堂的高等数学混合式教学模式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7,(8):431.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