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文精选

意识形态视阈下军事理论课精准教学研究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9-7-8 20:27:41      点击:

李建铁 刘翠玲

摘要:立德树人是高校意识形态领域争夺战的重点,立什么德,怎样立德和育好德既有方向意义,更有操作指针,明确忠诚、爱国、担当等道德品质,并充分融入国防军事教育这一高校意识形态教育新途径,将有助于为国储才,为国防和军队建设培养高素质后备兵员。

关键词:军事课教育;意识形态教育;精准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37-0196-03

大学历来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各种理念、文化、思潮和观点在这里汇聚并形成碰撞。在2016年12月8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1]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2]。为把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立德树人的要求落到实处,教育部制定并颁布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教基二[2014]4号)[3]。充分发挥国防军事教育课程对学生意识形态影响,强化其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对于进一步提升综合育人水平,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一、立什么德,国防军事教育的应然拷问

立德树人,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立什么德,怎样立德,如何立好德,是教育工作永恒的主题,也是人才培养的核心。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防军事同样也离不开具体的个人,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只有建立在有德有能,德才兼备,一个个德艺双馨、个体性、具体化的人的基础上的国防军事,才会有坚强可靠的保证。

立什么德,是人才培养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作为国家建设、安全的保障,国防军事责任在肩,意义重大,不可不慎,不能不强。培养什么人充实到国防军事建设队伍中,培养什么人服务于国防军事建设等都是国防军事建设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更是国防军事教育教学执行中要思考的问题。由于我们国家高等教育业已进入到大众化阶段,高校人才培养基数不断增加已是必然。国防军事教育作为特殊意义的课程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开设,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国防军事教育课的开展首先要研究、讨论并回答“立什么德”这个问题,只有这个问题解决了,国防军事教育课的课堂教学队伍建设才会有要求,教学组织才会有方向,教学内容才会有取舍,教学评价才会有依归,教学考核才会有标准。根据最新的《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4],结合近年来我国为适应军事斗争准备和新军事变革需求,加大征召大学生服兵役的力度,征集高学历青年入伍,解决士兵文化素质不高的问题的战略举措,国防军事教育的“立德”应定位于培养大学生的忠诚、爱国、担当等道德品质。在促进大学生民族精神、国防意识、国防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一)忠诚品质

忠诚指对待人接物,处事交友的真心诚意、尽心尽力、没有二心。忠诚代表着诚信、守信和服从。在当下物欲横流、人心不古的背景下,忠诚品质尤为可贵难得,而培育、涵养这一品质,激发正能量,于国于家于已都是必要、必须、必然的。军队是执行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国家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人民生活的稳定安康、富裕和谐都离不开强大国防的保障,而强大的国防军事是建立在一个个忠诚卫士的基础上的。新时期国防军事人才储备与培养及国防后备力量需要,大学生将是军队的主要来源,大学参军入伍将是校园生活的常态,大学生兵将是军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生中培养“忠诚”的道德品质,无疑是极其重要的,而培养与养成“忠诚”品质,国防军事教育课任重而道远。

忠诚,体现在对党忠诚,体现在坚持与服从党对军队和国家的绝对领导。坚持和加强党领导地位,是国不变色,军队永不褪色的基础,也是我们国家和军队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培养忠诚品质要确保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中央军委保持高度一致,一切行动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指挥,这既是一条纪律,也是一种道德品质,更是一项政治要求。

忠诚还体现为在黑暗面前始终如一、坚贞不屈、视死如归、忠贞不渝,“宁可站着死,绝不跪着生”、“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在困苦、危难之中矢向不移,意志坚定,“咬定青山不放松”,霸得蛮,有那股子狠劲。在利诱、腐蚀面前能出污泥而不染,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一尘不染。而这些品质,归于一点,就是忠诚,既是国防军事教育的重点,也适应当下人才培养、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的需要。唯有忠诚,才是我们军队强大的精神力量,是克敌制胜的重要武器。唯有忠诚,才能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取得一个又一个辉煌胜利。

(二)爱国品质

爱国,简单地说,就是爱自己的祖国,但爱国不是空洞的,不是虚无缥缈的,是具体而真实的存在,其中爱国的阶级性是不容置疑的永远主题。在当下,就是爱我们社會主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是每一个国家存在并得以发展强大的基础,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之所以体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一脉相承并延续发展到今,成为人类文明史上唯一一个没有断代的文明体系,其中最重要的是,千百年来已深深融入中华民族意识之中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爱国是鼓舞中华民族艰苦奋斗、坚强不屈、继往开来的重要精神支柱。通过爱国这个纽带,祖国统一得以维护民族团结得以实现。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什么时候团结统一,国家就强盛,人民就安宁;什么时候分裂内乱,国家繁荣,人民的幸福安康就成为奢望,颜色革命后,东欧国家一改往日的宁静,阿拉伯之春后,中东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人民流离失所,过着朝夕不保的生活,苦不堪言。一个人能够成为什么人,应该成为什么人,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社会,依赖于生于斯、长于斯的祖国。祖国给个人的成长发展创造条件,不可想象,一个连国都不爱的人,怎会为国洒尽最后的一滴血。只有爱国才能推动祖国的全面发展和进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动力。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建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了非常坚实的基础。

(三)担当品质

担当,顾名思义就是承担并负担起责任,有魄力。是人们在职责和角色需要的时候,虽知困难重重,压力山大,明知毫无胜算,却还是能够毫不犹豫,义无反顾,责无旁贷地勇于亮剑,能够挺身而出,尽心尽力,全力履行自己的义务,并在承担起义务的进程中,激发出自己的所有能量。担当是一种责任履行、是一种自觉自为、一种境界升华、一种修养修为。当前正值改革攻坚期、经济调整期、社会转型期、矛盾凸显期,前进道路上充满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和问题,迫切需要担当品质,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担当精神,是因为“是否具有担当精神,是否能够忠诚履责、尽心尽责、勇于担责,是检验每一个领导干部身上是否真正体现了共产党人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方面”[5]。只有做到担当,才能“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在他看来,担当精神不只是为了“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奋斗”,更是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担当是人民的期望,“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担当也是改革的需求,“看准了的事情,就要拿出政治勇气来,坚定不移干”。

二、怎样立德,国防军事教育的教学探索

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关系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败、关系着党和国家的兴衰存亡。谁占领了这一高地,谁将决定中国未来的运命。要将国防军事教育这门课程作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创新课程,借助大学生关心国家命运在国防军事教育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国防军事教育的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国防军事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实现多途径育人、多方位育人,创新国防军事教育课程的教学手段、方式方法,借助互联网的信息优势,让国防军事教育插上互联网的翅膀,实现互联网+,课堂上继续弘扬传统教育模式,灵活运用多媒体渠道,使国防军事教育课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的一个创新点,一面旗帜,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1.抓牢国防军事教育的顶层设计。将专兼职军事教师队伍和学生国防教导队作为国防教育生活化的两支骨干队伍来抓。在全方位确保军事课教学组织、制度、经费、师资四个到位基础上,通过引进与自培相结合,形成年龄结构合理,职称层次有序,教授水平给力的教师队伍,依据《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关于全面提高学生军事训练质量的通知》,选送教师参加专职军事教师培训和定期举办国防教育专题研讨会、建立集体备课和听评课制度等有效提高军事课专兼职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

2.抓细国防军事教育人员与经费。充分挖掘潜力,依托自身国防教育力量建立、健全和完善自训体系。通过湖南省省军区教导大队“四会”教练员培训考核和20天多天封闭集训,逐步打造成一支政治思想合格、军事素质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规模适度、技术精湛的国防教导队这一学生骨干队伍。在军训经费上,给予重点支持,保障按时足额到位,专款专用。

3.抓实国防军事教育效果。依托学生国防教导队训练新生的自训模式,发挥新老生年龄相近、知识相似、校园环境熟悉、人员相对集中、训练相对稳定的优势,教导队的学生既是教官又是班主任助理,既严格施训又悉心指导。通过实践—日常小结—阶段总结—再实践突破等程式,国防教导队能力得到巨大提升,用实际行动,出色的完成新生军事训练、每周升国旗、校园安全执勤巡逻、国防教育知识宣讲以及学院的各项大型活动安保任务。

三、育好德,國防军事教育教学创新

(一)在生活中融入国防军事教育,在国防军事教育中融入生活

国防军事源于生活、国防军事教育离不开生活。生活是人类为生存发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要引领并指导人们的生活,最终为人们所认同,就须将国防军事教育教学回归到日常生活中。习近平指: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这就告诉我们,国防军事教育教学必须要融入生活,既要“生活化”,也要“化生活”,只有将国防军事理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才能将“躲在深闺人未识”的国防军事知识不再神秘,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人们的国防军事理念与能力,让“四个自信”提的起来,说得出,做得到,能够积极响应和投入国防军事建设,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助力。

(二)构建三个课堂,务求国防军事意识入脑、入心、入行

加强国防军事教育,可以构建以课堂教学为主、国防讲座为辅和微信推送为补的军事教育“三个课堂”。在进一步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夯实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国防军事能力,达到训练储备合格后备兵员和培养预备役军官,增强国防军事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的目的。

日常化国防军事教育有助于国防军事意识入脑。可以借助现有的每周“国旗下的名师朝话”、“军事教学沙龙”平台,充分讨论、设计教学方案,邀请有经验的专家学者进行教学示范与微课预演。把军事课堂教学与专业教学相结合,突出提升学生专业能力、提升学生国防素养。如:面向农林类专业学生,突出军事地形学内容的学习;结合医卫类专业实际,强化战伤救护常识掌握;每年邀请部队首长进行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大学生应征入伍等专题讲座;邀请校内外国防军事教育专家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专题教育,保持这一措施不间断,将普通的事件做成不普通,将平淡的事做成不平凡,让国防军事意识无形无影中进入学生的大脑。

提升青年学生对国防教育的参与度,有助于国防军事教育入心。为将国防教育牢记于心,可以开通国防教育公共微信平台,通过定期推送国防教育相关政策信息,将国防知识编成顺口溜、红段子,抓住重要时期和关键节点,从多个角度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定期普及国防知识、传播国防信息。

(三)打造特色基地,认知并形成国防军事意识

借助区域特色文化优势,打造相应的国防军事文化教育实践基地,将有助于大学生更多的认知并形成国防军事。如在湖南的高校,可结合“军事思想”章节学习,组织学生代表参观近现代湖湘军事文化教育实践基地——曾国藩故居、毛泽东故居,深度了解近代湖湘文化“经世致用,敢为天下先”真谛;参观红色军事文化教育实践基地——彭德怀故居、罗荣桓故居,深刻体会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博大精深;结合“战略环境”教学,组织全体学生参观抗战军事文化教育实践基地——南岳忠烈祠、抗日纪念城、陆家新屋,累累白骨,斑斑弹痕,沧桑耻辱、英勇抗战历历在目,学生们爱国热情被激荡、责任感被唤醒、国防意识不断增强;结合“军事地形学和综合技能”章节教学,组织学生参观现代军事文化教育实践基地——虎形山人防公园,学生们能在这个全国首个平战结合人防文化主题公园实地体验拓展防空防灾知识,开展人防疏散演练与专业技能训练,提升军事素养与能力。

参考文献:

[1]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切实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教育部党组学习传达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J].中国高等教育,2016,(24).

[2]杨天平.中国教育方针发展研究[D].武汉大学,2011.

[3]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中国教育报,2014-06-23(008).

[4]崔运生.对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改革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1,(21):17-20.

[5]领导干部要带头讲政治守纪律敢担当 把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落实落细落到位[J].实践(思想理论版),2017,(04).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