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文精选

基于多校区排课模式的探讨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9-6-7 10:43:57      点击:

张勇 高炜 杨波

摘要:大多数高校使用计算机编排课表虽然能减轻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但是目前高校大多数是多校区甚至是跨城市校区办学,对高校课程编排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因此需要教务人员在排课之前进行宏观调控,解决教师资源、教室资源合理优化配置。本文通过结合笔者多年课表编排经验,针对市际间跨校区排课问题,提出整合时间模式,利用组课表模式能解决市际跨校区教师授课时间的问题,编排出更加人性化的课表。

关键词:跨校区排课;教务管理;人性化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18-0195-02

随着高校连续多年扩招,学生人数逐年增加,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单校区已不能满足学生上课和学习的需求,许多高校在办学地点出现了多个校区[1]。但是,教室资源在多个校区分布不均匀,不同校区使用教室资源时产生了冲突,特别是教师跨校区上课在时间上提出了较多要求,给排课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因此,要保证多校区协同排课,实现资源共享,必须对各校区资源进行统筹协调,寻求多校区排课对资源利用的最优化。本文以太原理工大学三校区排课系统研究为例,研究通过利用统计分析手段和对教学资源的宏观统筹调配,处理好高校多校区模式下教学资源共享与调配的问题,提高高校教学安排的效率,提升资源利用率,更好的服务于高校的日常教学管理和本科教学发展。

国内高校基本利用了各种系统编排课表,这样能减轻排课的工作强度,提高排课工作的效率,同时系统编排课表之后还能解决诸如在客户端录入成绩、打印课表、学生选课等操作,实现了教务管理信息化操作[3]。但是,在计算机系统编排课表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4],例如:排课系统不能完全自主排课、课表不够合理、教师跨校区上课时间安排不合理等问题,特别是在师资短缺的情况下的跨校区排课问题,计算机系统会排出大量存在硬性冲突的课表,需教务工作人员后期进行人工调整,这给管理工作帶来了很大的不便[5]。笔者在查阅各类文献并结合4年(8个学期)的排课经验,结合排课系统的综合性从教学运行的流程上对高校排课的改进进行了阐述,对教学排课流程进行了简述,提出“排课”这一多目标组合优化过程的简化策略,最后在排课过程的各个环节中加以约束,提出了有效的跨校区改进策略和方法,有助于免除排课人员后期课表调整的劳苦和制定出较优化、合理的课表。

一、基于排课系统的教学运行流程

大多数高校采用以下流程进行学期课表的前期工作,多数高校采用如图1所示的流程编排课程表。

第一步,根据各个专业的培养计划制订当学期教学实施计划;第二步,根据当学期教学实施计划落实教学任务,确定合班数和上课教师;第三步,根据教学任务编排课程表,确定上课时间和教室。

目前高校约有2600名教师,其中约有1600名教师需要乘坐通行车跨校区授课。学校共有A、B、C三个校区,A、B校区相距1公里(无须乘坐通行车),A、C与B、C校区相距约36公里(通行车约40分钟)。基于目前校区的分布情况,给教务排课人员提出了极大的挑战,同时排课系统仅仅能辅助人工编排单校区课程表,有一部分课程不能编排,部分课表编排的不够科学合理,考虑人性化因素较少,需要工作人员在后期进行手工编排。

为了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上课教师的要求,笔者根据课表编排经验给出了实践过的较好的借鉴方案,如下图所示。

二、跨校区编排课程表的宏观调控

(一)大类划分

为了能够将课程表更加人性化,根据多校区的实际情况,从排课策略上进行改进,编排课表之前先进行人工宏观规划,根据不同校区学生的专业、年级分配进行分类。分类标准根据实施计划制定如下。

1.根据年级划分为两大类:基础课程类和专业课程类。一、二年级基本为公共基础课程,包括《高等数学》、《大学英语》、《大学计算机基础》、《程序设计》、《线性代数》、《大学物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这些课程由教务处编排;三、四年级基本为专业课程,由专业学院编排。

2.根据专业类别划分。工科类和文科类:机械、材料等专业划分到工科类,该类课程设置中包含金工实习等实习类课程;经管、政法、外语等划分到文科类,该类不涉及实习课程。

(二)根据大类划分对班级进行分组,编排课表,进行时间整合

现阶段每个年级的学生约7600人,共250个班级,由于一、二年级涉及公共基础课程较多,针对一、二年级班级分别进行分组,兼顾工科类和文科类,每组班级数为16—20个班,可分为12—16个组。在执行教学任务之前,针对每个组提前编排好本组的课程表,这样每门课程有10个时间选择。对于《高等数学》周学时为6的课程,尽量安排在周一、周三和周五上午上课,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务处下达教学任务之后,各位承担基础公共课程的教师规划出需要在两个城市中各呆几天的分布情况,以此不仅可以人性化地满足教师的合理要求,而且避免了后期的硬性冲突。例如,在主校区有3门次课程,分校区2门次课程,此时可将教师在主校区上课的时间限定在周1—周3,而将周4、周5作为教师到另一个校区的上课时间,另外考虑到学生的上课效果,还要考虑在同一天同一门课程不能给相同班级授课两次的情况,从而充分利用有限的教师资源。

三、结语

课表编排是落实教学任务的具体实施,是上课教师、时间、地点的排列组合,同时需要满足学校、教师和场地等一些特殊要求。目前国内高校尚有辅助排课系统排出的课表针对跨校区的问题,考虑人性化因素较少。本文将排课过程分解成为各个环节,宏观安排进行合理化布局,尽可能考虑到各个学科的专业特殊性,避免后期修改课表。实践证明,本文所述方法较好地解决了跨校区排课难的问题,不仅使得排课结果更具人性化,而且在节省教务人员后期课表调整的时间基础上,制定出了人性化的合理课表。

参考文献:

[1]王树利.教务管理排课软件的系统设[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2003,(3).

[2]黄文丛.教务排课系统的研究与实现[J].济南:山东大学,2008.

[3]宗薇.高校智能排课系统算法的研究与实现[J].计算机仿真,2011,(28).

[4]王仲华.遗传算法求解排课问题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6.

[5]邵长斌,陈海关,王丽敏.基于人工辅助计算机排课的优化研究[J].价值工程,2011,(36).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