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稿查询
联系我们
在线投稿
刊文精选

浅论在医学高职院校开设国学课程的必要性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9-2-25 20:20:25      点击:

屈楠

摘要:随着“国学热”的兴起,近年来许多学科领域都开始尝试将国学教育引入学科发展中来继承中国传统经典文化,国学教育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在当今社会医学领域,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极为匮乏,因此,培养拥有专业技能、创新能力的综合性人才时,不能忽略对人才人文素养和道德素质的培养,所以,在医学高职院校开设国学课程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医学领域的人文现状进行探究分析,旨在探索医学院校开设国学课程的必要性。

关键词:医学;高职院校;国学;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51-0277-02

国学,即中国学术,即以儒家哲学为主流思想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意在传承中华文明,培养人的文化素质、民族意识、道德品质、健全人格以及传承人类美德。国学教育近年来也成为一股社会热潮,一些知名院校更是成立相关学院,2001年武汉大学创立国学实验班,2005年中国人民大学成立国学院,2006年安徽大学成立中国传统文化研究院,我国甚至在100多个国家创办了400多所孔子学院,在人类意识到文化需传承这一优良传统之外,更多的是社会道德的缺失使人们有了精神文化危机。但是在我国高职院校中,只是在基础文化课中将部分文化穿插进去,并没有开设专门的国学教育课程。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等思想精华,正是素质教育需要大力传承和弘扬的精髓部分。医学高职院校在培养医用人才时,更需要从根本上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修养,为社会文明传播正能量。

醫学高职院校由于自身的院校特色,主要偏重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临床实践能力,忽视了学生文化素质和高尚品德的修养,致使人才在学生阶段形成道德缺失以及心理不健全的现象,将这些不良品行带到社会临床实践中,难免会出现医德的缺失。因此,在医学高职院校开设国学课程显得刻不容缓。

一、国学课程的主要内容

(一)经典学术作品

国学以儒家文化为中心,儒家思想文化在我国传统教育中还是有很大影响的,因此国学课程的内容少不了儒家经典名篇的研读。其中《四书》《五经》便是代表,由于医学高职院校的专业特色及学习时间较短,国学课程可摘取部分哲理深刻,能发人深省、引导并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德行的篇章,同时根据医学高职院校的专业特色,在国学课程中引入中国古代医学学术方面的文化知识,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我国传统的医学技术,在接受现代科技的同时,不忘其根本,牢记国本,并且将中国传统文化得以全方位的继承发展。

(二)当地文化资源

国学课程可借助地域文化的特色,立足当地,将地区特有的文化资源引入到国学课程中。凡是拥有特色文化资源的地区往往都会将其开发为文化旅游景点,而学生均能熟知当地的旅游景点,并利用节假日旅游观光,亲临其境,这种因感官刺激而深入脑髓的文化印象,往往是最深刻的。国学课堂上,教师将学生熟知的旅游资源进行深度的文化剖析,往往会更易被学生乐于接受。

(三)儒家文化精髓

儒家文化一直以来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儒家文化以儒家思想为指导,为春秋时期孔丘所创,倡导血亲人伦、现世事功、修身存养、道德理性,其中心思想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其核心是“仁”。儒家在历经多次其他学术的挑战还是绵延至今,其原因是因为儒学植根于中国固有的价值系统而又能随时自我调整,适应了时代和社会的变化。以至于今天在某种意义上说它是国学(传统文化)的代名词。儒家是国学的核心与主体,因此医学高职院校国学课程中,不能缺少儒家文化精髓。

二、医学高职院校开设国学课程的意义

(一)传承经典文化

中国文化已积淀几千年,在很早以前就是多元化并存的,历经诸子百家、焚书坑儒、独尊儒术等历史政变,在历代社会发展过程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逐渐被丰富,流传至今成为我国文化产业的中流砥柱。医学高职院校开设国学课程,使中国文化渗透于现代科技发展的各个领域,不仅仅是作为文学研究而出现。当今时代,文化多元化已成为文化发展的趋势,东方文化在顺应社会发展,接受西方文化的同时,并不能放弃自身固有的传统文化集大成者的优势,而传承国学经典文化是我国振兴文化产业,发展政治、经济的需求,也是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文化竞争,增强综合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我们更没有丝毫道理不去继承、不去推动,不去发展。

(二)推广医德教育

中国古代文化是基于封建社会的性质上产生的,其核心就是“礼”,所谓的“礼”乃是封建社会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就表示在我国古代封建社会,人与人之间存在一定的礼仪关系,遵守并奉行这种“礼”的人,便是有德行的人。改革开放,人民当家作主,科技飞速发展,人们的欲望也难得到满足,尤其是处于身心发展阶段的大学生,心理发展不成熟、自控能力较弱、思想品性不稳定,稍有不慎就会误入歧途。而国学教育恰恰能引导学生奉行“忠、孝、仁、义、礼”,养成尊老爱幼的良好习惯和爱国主义情操。医乃仁术,医者仁心,相对于社会其他各行各业,医学生更应该注重国学教育和医德教育,将国学教育引入到医学生的医德教育中,通过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三)提高医技水平

韩愈《进学解》有语曰:“业精于勤荒于嬉”,认识事业、学业的成功都需要持续的努力和勤奋才能达到。对于医学生而言,自己所学专业的目的是救死扶伤,救人于身体的病痛折磨之中,所掌握的医学知识的多少直接关系到日后临床实践中病人的生命健康,这就要求从事医学专业的学生必须勤奋好学,一丝不苟。并且,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传统医学学术也是博大精深。医学国学课程的教育内容主要为培养医学生的思想修养和道德品性,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养,医学生通过国学教育接触古代医学学术,并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和勤勉好学的态度,探究古今医术的联系,从而促进医学技术水平的提高。

(四)促使全面发展

医学高职院校由于自身的专业特色,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与临床技能的培训,但是在此之外的其他方面则是完全被忽视的。中国传统文化则涵盖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包括文学、哲学、艺术等,医学高职院校国学课程的开设,恰恰能弥补高职高专院校专业性太强、社会延伸面太窄的缺点,从而让学生在各类文化的熏陶中陶冶情操,健全人格,通过多种文化的接触拓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创新精神。国学课程的开设也顺应当代教育试图取消文理分科的趋势,逐渐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结束语

国学教育的真正目的在于通过继承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北宋张载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道,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人生理想,国学的精髓便在于此。医学高职院校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应该更加重视人才高素质的培养,重新认识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改变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人才的技能培养由专业性课程和临床实践操作来完成,人才的高素质则应从文化教育方面来实现。国学的传承不仅仅是文化的先后传递,更重要的是在传承过程中能对人们思想、文化素质、品性修养的影响,医学高职院校开设国学课程,恰恰是在社会全面传承中国文化的同时,培养医学生在拥有专业技能的同时兼有高尚的品德和良好的操行,从而健全人格,传承人类美德。因此,在医学高职院校开设国学课程,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趋势,更是社会道德文明向前进步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曾睿.国学经典对当今教育的作用[J].江西教育:教学版,2005,(5):20-21.

[2]王文学.国学教育:培养高职学生人文素质的有效途径[J].中国德育,2010,(7):78-80.

[3]纪宝成.重估国学的价值[J].中国冶金教育,2012,(2):67-69.

[4]刘靓.浅谈大学国学教育的开展[J].河南教育:高校版,2008,(9):40-41.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