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稿查询
联系我们
在线投稿
刊文精选

新工科背景下的信息安全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探索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9-1-3 14:32:27      点击:
关于独立学院学生的思想引导建议
 
张晓婷  李斐   
(河北科技大学  建筑工程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18)
 
摘  要:本三学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大学群体,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他们认为自己并不属于特殊群体,所谓“特殊”似乎是社会以及身边的人们冠以的,可是又不可避免的表现出一些特别之处。本文拟在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日常教学中对学生的观察,陈述了师生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若干引导建议,因势利导,帮助他们对自己、对大学、对社会有更好的的认识,从而促进其健康快乐的学习和成长。
关键词:独立学院;本三;个性特征;成长;引导       教育教学论坛
Suggestions on the ideological guidance of students in Independent Colleges
 
Zhang Xiaiting Li Fei
 
(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Engineering, Hebe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ijiazhuang, Hebei 050018)
 
Summary: this three students is a relatively special group of universities, with their own distinctive characteristics, they think they do not belong to a special group, the so-called "special" seems to be the society and the people around them. However, it is inevitable to show some special points. Based on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of the students and the observation of the students in the daily teaching, this paper states som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Some guiding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to help them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mselves, universities and society so as to promote their healthy and happy learning and growth.
 
Keywords: independent college; basic three;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growth; guidance
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改革的新生事物,新的体系就会有新的群体应运而生。本三的学生有很多鲜明的特点,他们大多乐观开朗,多才多艺;家庭条件优越的同学比例较高;学生成份复杂,年龄跨度大,学习基础薄弱;他们当中的大多数具有极强的自尊心和上进心,愿意继续深造,但由于期望与现实的差距,又容易产生各种矛盾心理[1,2]。一切本着促进学生成长的目的,只有了解他们的内心和思想动向,辅导员和老师们才能更好地开展管理和教学工作,本文拟针对本三同学的个性特征,结合长期与学生接触的的观察经验,建议在以下几方面对学生加以引导:
1. 消除与“本一”、“本二”的比较。
之所以把这项提到第一个来说,是因为,这个问题应该是绝大部分本三同学心中的禁区。辅导员和老师们在日常的教学和管理中,不可避免的会拿“本二”“本三”来比较,出发点是善意的,希望他们明白自己的不足,更多的时候老师们是在告诉他们与本二没有区别,可是一次次的强调反而让他们意识到了不平等。其实,从对学生的了解情况来看,本三同学对自身的认知还是比较清晰的,他们承认自己与本二同学在高考分数以及学习基础上的差距,但同时也有信心,甚至更有决心在大学里奋发向上,因为大学的课程体系与中学时期完全不同,他们又重新站在了同一个起跑线上。这种信心和决心有很多在后续的求学期间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和保存,学生个体的原因我们姑且不论,老师们一次次的所谓“无差别化”在他们眼中成为了一种掩饰,心理上逐渐产生了抵触。学生就是这样一个敏感的群体,他们容易接受心理暗示,慢慢的反而放任自己去做一名“本三”学生。教导要因势利导,了解学生心中的石头,才能带领他们一起过河。建议老师们尽量减少“本二”、“本三”这些词语的同时出现,无论其目的是类比还是对比。
2. 学生应以学业为重。
如果说学生是一个职业的话,那么学习就是他的工作,考试就是年终考核,考核合格颁发的证书,是打开求职大门的敲门砖,没有了这块砖,纵使才华横溢,也没有施展的资格和机会。在当今社会,学习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成才的一条捷径,不然家长们为何愿以高昂的学费换取孩子们的学有所成。要告诫学生以学业为重才是他们最好的人生选择,尤其是对于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研究,所谓“干一行,爱一行”,拥有一技之长,才能在社会上立足,要使他们认识到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才是自己竞争力大小的体现[3]
3. 学生对参加学生组织要有正确的认识
步入大学的天之骄子们,很快就会发现自己身边藏龙卧虎,一直认为自己与众不同,原来大家和自己一样,甚至比自己更优秀。对于本三的同学来说,他们更加的迫不及待的想要锻炼自己、证明自己,学校里的各种学生组织就变成了他们的沙场。要鼓励学生参加社团组织,,帮助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以及自我塑造的方向选择适合自己的学生组织,不要盲目的的跟从或贪多。适当的社团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学会团结协作,增强责任心,作为文娱活动给平日里繁重的学习进行调剂,会让学生感到充实和快乐,更加体现大学生的朝气。
4. 引导学生明辨是非,优化校风、学风。
是、非、对、错,这些人人都认为懂得的道理,如果做不到明辨,只能说明并没有真正的懂得。在学生中间目前存在这样一些现象:
(1)对作弊行为的不认知。通过对近年来考试的观察,尽管校方一直强调并且加强监督力度,但依然遏制不住作弊的不良风气。有些学生甚至出现完全不复习,单纯的寄希望于考场上作弊侥幸通过。监考严厉的老师,学生会责怪其不通人情、过于苛刻,挂科是因为老师“不给面子”,全然意识不到自己行为的不当,更加承担不起行为不当的后果;
(2)高年级同学做不到模范带头作用。学生中的不良学风已经由原来的高年级化呈现为现在的普遍化,本来对大学怀有敬畏之心的大一新生,得到了高年级学长的不当言传,从一开始就歪曲了对大学考试的认知;
(3)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当前社会中确实存在一些不良现象,学生中间也出现了拉关系、走后门等市侩之风,认为学习无用, 很在意人情世故。没有了父母的跟随,大学生们自以为长大了,青涩的认为自己什么道理都懂,往往表现出固执的坚持自我,听不进别人的意见,认为上纲上线的道理没有价值,不过是假大空。在大学这个小社会里,他们以为自己了解了社会生存法则,处理一些事情或者面对一些结果时,过分的强调外在环境或者他人对自己的影响,而不能深刻的从自己身上找到原因,追求公平,但是又在制造不公平。作为老师,应该让学生明白,遇事首先应该辨明自己的对错,没有人应该为你的错误负责,只有敢于解剖自我,剖析自己的不足,自己心中的创伤才能愈合的更完美,未来才更具有生命力。
5. 让学生找到存在感和尊重感。
在本三的学生们进行自我评价时,有很多同学同时使用乐观和自卑这两个词语,大概原因在于,中学期间,老师们都会偏重于关注先进学生和培养和问题学生的训导,而能够考上本三的同学,大都是处于中间状态而长期缺少重视的群体,流于表面的乐观又有些无奈,他们渴望被关注,往往更喜欢表现自己,因为他们不甘于过去的沉寂,向往自我突破。其实,如果可以抓住本三学生的这个特点,是可以激励他们做出更好的成绩的。曾经在课堂上,增加了一个学生自学自讲的环节,本意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但是效果却出乎意料。对本二、本三均采用了相同的方式,本三的同学是自愿主动的上台讲解,并且讲解的非常流利生动,语言活泼,还能引用老师曾经激励同学们时说过的话,告诉大家要藐视困难;相比之下,本二的同学比较被动,讲解也比较沉闷、不到位。这并不是说本二的同学不好,只是两个群体所表现出的特点不同,本二的同学更沉稳,喜欢做有把握的事情,接受能力比较强,喜欢听老师讲课;但是本三的同学更喜欢参与的感觉,有创造性,喜欢激励。参与感会可以让学生找到存在感,感受到了自己的存在,会让他们更有兴趣和信心继续后续的学习,一次小小的激励产生的作用是不容小觑的。另外在对学生们的调查中发现,对于上课有个别同学说话、睡觉等问题,同学们其实是愿意被纠正的。
6. 珍惜校园时光,切莫虚度光阴。
其实,学生们并不了解社会的残酷和压力,总是幻想自己在将来在工作岗位上才华横溢、大展身手,正如他们中学时期幻想大学的自由与美好,却在象牙塔里初尝到郁闷和迷茫。
 
一个好的教师,应该是一个懂得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人。大学生是一个充满活力、却又在现实与理想中徘徊迷茫的群体,试问:谁的青春不迷茫?学生们渴望与老师心贴心的交流,渴望老师的谆谆教诲,作为教师,我们的任务除了授业,还要传道、解惑,新的形势下,要适应学生们新的特点,不断探索思路,创新方法。永远用欣赏的阳光看待学生,用正确的理念教诲学生,用宽容的态度面对学生,为学生的成长导航,引导他们的走上阳光之路。
 
参考文献:
[1]房文娟,何如海.独立学院学生特点的教学管理研究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9(18):92
[2]石月荣.“90后”大学生个性化特征下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68.
[3]林伟毅.独立学院学生心理特点和思想政治教育[J].教书育人,2009(12)
基金项目:2017年河北科技大学理工学院教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7Z04
作者:张晓婷,女,31岁,河北科技大学建筑工程学院,讲师,暖通专业
收稿日期:2018-4-20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