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文精选

学习型社会视域下的社区教育供给侧改革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9-3-12 20:06:22      点击:

朱政

摘要:目前我国社区教育存在诸多问题,远远不能满足当前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鉴于此,文章阐述了社区教育供给侧的涵义,采取一些措施来开展社区教育供给侧改革。

关键词:学习型社会;社区教育;供给侧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42-0044-03

一、引言

党的“十九大”确立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这说明了发展社区教育事业不但是创建学习型社会、和谐社会的当前需要,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但我国社区教育仍存在多方办学力量不能通力合作、教育资源(本文指狭义教育资源,下同)重复建设、师资配置不均衡、教育产品供给质量不高等诸多问题,导致有效供给不足,远远不能满足当前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因此,作为学习型社会建设重要载体的社区教育,更是迫切需要供给侧改革。

二、社区教育供给侧改革内涵

“供给侧改革”这一概念是习总书记在2015年11月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首次提出的,他表示面对经济新常态,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持续增长动力。”[1]其内涵就是改革重心从需求侧转向供给侧,完善制度供给,通过供给侧改革全面提升各方面的要素生产率,优化供给结构,提高供给质量和生产效益,从而破除当前的供需失衡状态。这也是我国面对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所提出的特有经济名词。

之后,供给侧改革浪潮逐渐从经济领域扩展到其他领域,部分学者随之开展社区教育供给侧研究。高洪波、马素萍认为社区教育是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题中要义,开展好社区教育有利于进一步满足公共教育需求,推进教育公平,对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2]王少华则通过研究社区教育供给侧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3]李斌认为,在获得制度性支撑的前提下,社区教育项目制是区域内推进社区教育工作一种的策略选择,它具备了社会治理工具的性质。[4]齐敬席从“互联网+”时代当前社区教育的需要出发,依据供给侧改革思想及建构主义抛锚理论,大力加强微课资源建设。[5]江虹、徐玉琳等人则对社区教育参与基础教育等其他类型教育进行了研究,她们认为这样可以有效整合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发展。[6,7]可见,尚未有学者对社区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含义进行明确地说明。

结合上述学者综述,笔者认为社区教育供给侧改革就是在一定地域的社区范围内,以社区全体成员为对象,通过创新社区教育制度,优化教育供给结构,整合教育资源,提高教育供给质量、效率和创新性,从而增加有效社区教育供给,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和人民群众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需要。

三、社区教育供给侧改革的路径实施

与传统学校教育相比,社区教育具有后者无法具备的社会教育和终身教育功能。因此,学习型社会的建设迫切需要大力推进社区教育供给侧改革,落实“十八大”、“十九大”提出的“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要求,满足不同群體的多样化学习需求,提高人民生活质量,适应经济社会发展。

(一)更新社区教育理念

理念是社区教育供给侧改革的本源。对于社区教育来说,它不仅取决于社会经济和教育的发展水平,还受制于全社会对它的认识和接受程度。因此,要充分发挥政府部门对社区教育的宣传职能,勇于担当,让社区教育理念真正深入人心,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的进程。

首先,通过政策文件、宣讲及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各种媒体渠道,广泛宣传社区教育的价值与意义,尽快让全社会认识到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重要性,增加大众对社区教育的认同感与接受度;其次,通过“社区教育节”、“市民读书月”、“全民终身学习周”、“十讲百场”进社区公益讲座、“市民大讲坛”等宣传活动载体,展示社区教育优秀成果,大力宣传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理念,全面提高社区教育在广大群众中的影响力,促进全民终身学习体系的构建;再次,积极创建各类学习型组织,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百姓学习之星”、“学习型家庭”、“学习型社区”、“终身学习品牌项目”等各类先进的评选活动,引导社区内各单位带动单位成员共同参与各类学习型组织的创建,提升社区成员对终身学习的认识和参与度,充分挖掘社区教育的潜能,提高全民素质,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建设。

(二)创新社区教育制度

制度作为保障社区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社区教育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成分。目前社区教育制度建设明显滞后,产生制度效率递减效应,导致社区教育边际生产力递减,使其处在一个比较混乱无序的状态[8],成为阻碍我国学习型社会建设的负面因素。推行社区教育供给侧改革,必须加强制度供给。对现有社区教育的法律、法规和制度进行创新和优化,从制度层面对社区教育发展进行规范和引导,从而提高全民生产要素效率,即社区教育成效。

第一,坚持“教育立法”。绝大多数欧美发达国家都制定了科学、完善的社区教育法律法规。同样,我国的社区教育也离不开相应的法律法规保障社区教育的开展。在当前形势下,政府应早日制订并通过《社区教育法》、《终身教育法》等类似法律,并且出台一些有利于社区教育发展的法律法规、相关制度,从法律层面对社区教育的发展进行正确地引导、规范和督导,使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有了具体的法律、制度支持,尽可能地为社区教育发展提供生存的空间,并争取获得切切实实的自主权[9]。第二,改革社区管理制度。政府要勇于简政放权,会同教育机构、高校、行业、企业等,共同制订、完善“管办评分离”制度,明确政府权利清单、教育机构责任清单、行企或市场负面清单,划定各方教育权责,形成完整配套的制度体系和科学有效的运作机制。比如说借鉴电大的分级管理机制,推进社区教育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增强社区教育发展的动力。通过制度供给的加强,对社区教育的发展进行规范和保障,消除社区教育发展的各种阻碍,提高社区教育供给端的效率。第三,推行学分互认制度。要承认学员在不同机构、不同类型课程和活动的学习成果,就需要政府充分发挥其统筹、协调作用,牵头成立“学分银行”,引导、协调各类组织和机构对学员的学习成果进行有条件地互认。这种灵活多样的制度能够缓解社区教育的有效供给不足,有助于化解人才供需失衡这种结构性矛盾,推动人力资本转型升级,服务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强国建设。

(三)提供教育经费保障

社区教育经费是正常开展社区教育必要的保证。主要依赖地方财政投入这种单一的经费筹措方式导致社区教育经费供给不足,成为阻碍社区教育发展的“绊脚石”。为此,必须推进社区教育经费供给改革,建立政府主导、多元筹措的社区教育经费体系,为构建终身学习体系提供物质保证。

其一,保障政府经费投入。面对我国不同地区社区教育发展不平衡的现状,政府应加大对社区教育欠发达地区的专项经费投入,以确保社区教育在全国范围内均衡发展。此外,各级地方政府要保障社区教育专项经费的额度和经费的及时到位。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社区教育经费也随之逐年稳定增长。其二,拓宽经济筹措渠道。在办学主体上,除政府相关部门和社区教育机构外,引导、鼓励社会教育培训机构、高校等多方参与办学,拓展办学经费筹措渠道。在办学内容上,除原有的公益性培训课程外,还可以争取、开展一些盈利性质的各种培训,比如在职人员继续教育、行业协会技能培训等,丰富办学经费来源。此外,还可向社會各界呼吁,请求他们对社区教育的资金支持,补充办学经费的不足。最终形成政府主导,多元筹措的社区教育经费保障体系。其三,统筹教育资源建设。教育教学资源的重复建设给社区教育带来了资金浪费,通过政府统筹安排,协调各部门和教育机构,采取公开招标、统一建设的方式,可以有效提升教育经费使用的效益,促进社区教育更多有效供给地生成。

(四)提升教育师资水平

教育部将电大定位为终身教育体系的主体之一。同时,它具有一批数量庞大的经验丰富、技能高超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因此,借鉴它在师资培养的经验,帮助形成完善的、科学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有效提升社区教育师资水平。

首先,规划师资队伍建设。建立社区教育指导委员会,制订、实施社区教育师资培养的激励机制,帮助形成完善的、科学的社区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优化社区教育师资结构配置,推动社区教育可持续发展。再次,加强专职师资培养。按照教师队伍建设规划,采取“外引内培”举措,加强专职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对口招聘引进具有本专业丰富实践经验和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的教师,能够从事一些技能培训类课程。同时,借助电大师资培训平台,采取培训进修、考察访学、教育教学资源开发等方式,加强对现有专职教师技能、素养、专长等方面的培养,培育教育教学名师、专业或课程带头人、骨干教师等。而后,稳定兼职师资队伍。选聘具有丰富社区教育经验的社会各界热心人士,比如离退休教师、专家及其他有一定专长的人员,充实兼职教师资源库,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

(五)整合教育教学资源

面对现有社区教育资源建设严重滞后的现状,鲁昕在2010年全国社区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提出“要创新社区教育的资源供给机制”[10],她还认为“电大资源是社区教育资源库的重要来源”[10]。因此,电大参与社区教育,可以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资源的效率和质量,同时增加资源的适配度,弥补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供给不足。

第一,建设适配教学资源。电大作为建立在居民家门口的教育超市,“开设了800余门课程,每门统建必修课程均建了3种以上的媒体教材,如文字、视听、IP课件、网络资源等各种教学资源”[11]。发挥其在教学资源建设方面的优势,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对不同社区进行侧重点不同的各种社区教育资源建设,可以对不同人群的多样化、个性化学习需求进行精准供给,符合“以人为本”的教育本质。第二,提高资源建设效率。在政府统筹下,依托电大为主建设社区教育教学资源,可以发挥电大较强的教学网络资源建设优势和各方在资源建设上的合力,借鉴、利用和整合电大现有丰富多样的远程教学资源库和其他各机构的教育培训资源,在避免资源重复建设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的建设效率,增加有效资源供给。第三,提高教育资源质量。亟待开发和建设的社区教育资源应是能支持学习者自主学习的高质量优质资源。按照电大多年资源建设过程中形成比较科学、规范的建设方法和系统的建设流程,可以建设具有开放性、实时性和互动性等特征的学习资源,符合社区教育成员学习的特点,从而提高社区教育资源质量。第四,建设自主学习平台。电大构建的天网、地网、人网“三网合一”的教育模式,使之建立了“三级平台联动”的公共教育资源平台,构建了覆盖全国的开放教育网络教学环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发、建设社区教育自主学习平台,比如说开发可供社区成员下载的“掌上社区”APP手机学习客户端,有利于实现各种各类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推动资源的横向和纵向流动,从而提升教育供给端的产能,便于所有成员选择随时随地学习任何自己想要学的内容,同时提供实时互动式学习支持服务,构成了灵活、开放的自主学习环境,从而全面提高资源利用率,使社区教育资源和学习技术支持的供给能够满足不同学习者的学习需求,达到供需平衡,最终推进终身学习体系的构建和学习型社会的建设。

(六)提高创新人才质量

我国产业经济要转型升级,实现“中国制造2025”等重大战略目标,人才供给是关键。社区教育作为面向全社会的教育,面对中低端人才的“产能过剩”和专业技能人才、创新技术人才的“供给不足”这种人才供需结构性失衡现状,需要积极推进社区教育供给侧改革,升级劳动力配置和释放人才资本,满足市场产业及创新型国家发展对高水平人才供给的迫切需要。

首先,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创新型可持续发展的引领。国家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创新的主体定为行业企业,这就要求社区教育机构承担起创新的使命,紧密结合区域产业经济特点,在社区教育过程中形成创新、创业的文化和精神氛围,重点针对在岗人员和下岗再就业人员,全面强化他们的创新意识,为创新人才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为社区教育供给侧改革提供了与社会发展相契合的切入点。要实现社区教育的创新人才精准供给,社区教育需要深入调查研究未来的产业走向及各种行业从业情况,重点针对下岗人员、农民及在岗人员等群体,开展相应的创新创业教育,引导、鼓励学员参与基础性和原创性的发明、专利,化解中低层次人才的“过剩产能”,升级劳动力配置,把人口压力转为人力资本红利,从根本上提高人才供给质量。最后,培育创新团队。面对新兴产业或中高端产业技能人才供给不足的现状,社区教育应该主动加强与其他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联系,组建、扶持和培育各种各类创新团队,通过开展科研项目和技术攻关,因地制宜为行业、企业培养一批创新型人才,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发展需要,最终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强调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 落实发展理念推进经济结构性改革 李克强刘云山张高丽出席[N].人民日报,2015-11-11(01).

[2]高洪波.论社区教育是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题中要义[J].当代继续教育,2016,(05):51-54.

[3]王少华.供给侧改革:城区社区教育面临的新课题[C].社区教育,2016,(05):2-6.

[4]李斌.项目制: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社区教育推进策略及其治理逻辑[C].社区教育,2016,(12):28-42.

[5]齐敬席.供给侧视阈下社区教育微课的抛锚模式[J].成人教育,2017,(37):36-38.

[6]江虹.以社区参与促进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供给侧改革[J].当代教育科学,2016,(23):30-33.

[7]梁新潮,刘丹.国外社区教育的实践及启示[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04):131-134.

[8]吴遵民.我国当代社区教育的历史回顾与展望[J].远程教育杂志,2011,(03):9-13.

[9]鲁昕.广泛开展城乡社区教育 大力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在全国社区教育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J].中国成人教育,2011,(01):5-11.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