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稿查询
联系我们
在线投稿
刊文精选

基于“动物来源药用蛋白/多肽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生物制药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9-2-26 19:41:29      点击:

王义鹏 陈燕

摘要:积极响应国家创新人才培养导向,探索基于成果导向的产学研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以“动物来源药用蛋白/多肽资源开发与利用”为核心,提出相互联系并互相支撑的从专业基础、技能培养到创新项目的纵向驱动模式,综合课堂、重点实验室研发平台、企业实践环境为一体,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无缝融合。基于案例驱动和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力求将教学从“知识导向型”和以“教师为主”的灌输模式向“成果导向型”和“以学生为主体”探索式主动学习方式转变。

关键词:创新人才培养;成果导向教育;能力培养驱动;药用蛋白/多肽;生物制药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49-0090-02

创新作为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和造就创新型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关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强调培养大批的创新人才应该成为面向未来10年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目标,显然“创新人才”培养应是今后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与此同时,《规划纲要》还将人才分为“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两类,其中“专门人才”是指经过专业培养,具有某种专门知识、专门才能,又能从事管理的应用型人才[1][2];并进一步指出,高等教育应“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是高校教师面临的巨大挑战,成果导向教育作为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在美国等一些国家已有多年的理论和实践探索,是高等教育改革的正确方向[3]。虽然以成果为导向的教育理念,已在全球,特别是发达国家形成了共识,但在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实践中仍未得到真正实施。目前我国高校中的教育大多仍采用知识为导向,教师教授为主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式,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灌输,并以课程考试为培养质量的主要培养依据,导致动手能力及解决实际为题的能力相对较差,缺乏创新思维和系统化思维,难以满足生物医药产业对人才的需要。

一、建立符合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规律的分阶段培养模式

“應用型创新人才”是指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人才类型体现为应用型,人才素质和能力结构突出创新要求[4]。在我们的教学改革中将创新人才培养分为知识集成和创新能力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介绍专业知识与培训技能培养为基础,以药用蛋白/多肽生物技术为主线,将药用动物资源、药用蛋白/多肽及生物工程技术、药用成分分析和文献检索等基本知识与技能融会贯通,使学生系统掌握与药用蛋白/多肽相关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在第二阶段,着重学生综合创新能力的培养,以省市重点实验室为依托,以科研项目、特别是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为支撑,从立项方向、文献检索开始训练学生的科研思维,结合前沿知识和行业趋势讲座等为知识模块,引入导师制,从动物来源蛋白/多肽药物所涵盖的药用动物资源保护、药理药化分析、药用蛋白/多肽成分功效评估及其动物性资源产品开发等四个方向,引导学生自主进行相关研究,形成注重创新能力培养的人才模式。采取“以产业引导研发方向、以研发带动学科建设、以项目驱动教学实践”的培养模式,根据国内生物与新医药行业的需要设置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使学生所学知识与行业经济发展相关联、使学生实现职业岗位能力与行业创新能力培养的双发展。

二、采取多元化教学模式,构建特色研究型实践教学体系

以专题模式讲授知识,重点培训基本技能。以创新创业实验项目为中心,将“引导—讨论—设计”与“发现—研究—实践”相结合,教师或学生提出项目需求,学生自主查阅资料,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实验方案,教师指导学生实施。这种教学模式既能保证学生基本技能的学习、又能促使其灵活运用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亲历从项目立项到研究整个过程,体验研究和创新乐趣,提高了学生分创新实践的能力。借鉴研究生教育的“导师制”,实现学生的“职业能力个性培养”。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个性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教师指导下参与科研活动,建立起以学生自主探索为主的项目化训练教学方式,推进让学生自由思考并独立完成项目任务,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借助平台优势,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

将实验室的科研资源转化为优质教学资源、将研究成果的精华部分、新方法、新技术编入教材中,使教材内容得到及时更新和充实。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将行业相关产业的发展趋势、最新成果及研究方法以案例或者讲座的形势引入课堂当中,开拓学生知识领域,教学效果不断提高。从培养单纯的技能型人才发展为培养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能人才。通过各领域专家行业发展趋势的讲座、最新研究方法和技术的报告,以及项目设计和实施的训练,使学生充分接触并了解行业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有创业潜质的学生提供起步的校内平台。

四、加强校外企业实习基地建设,将校内理论教学与校外企业实践教学相结合,用实践推动理论知识革新

借助所处的区域优势——医药资源发达的长三角地区,周边的医药企业发展迅速,技术革新快。我们与生物制药领域的多家药企单位合作建立了校外的联合实践基地,包括苏州立新制药、苏州特瑞药业、苏州润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苏州天马医药集团天吉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等。利用校外的实践基地承担学生的综合训练、科研创新、课外科研和实习等任务,学生在校外实践基地的实践活动中,将校内学习到的生物制药方面的理论与实验技能运用到实践中,通过实践的检验,能够更加深刻的理解校内所学,并在实践中不断检验、修正和创新,用实践成果进一步的推动理论知识创新,通过这种理论—实践—理论的螺旋上升式的培养方式,提升了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培养学生的综合创新和社会实践能力起到积极作用。

五、结束语

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是国家和高校都十分重视的一项工作。本论文提出了一个符合高校生物制药专业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规律的实践教学改革思路,构建了一个能够满足高校应用型创新人才能力提升需要的实践教学体系。在此基础上,积极推进实践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以期对生物制药等应用型专业提高实践教学效果、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EB/OL].

[2]廖庆敏.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之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1):168-170.

[3]李志义.用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引导高等工程教育教学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2):29-34.

[4]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做好“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EB/OL].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