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文精选

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在高校音乐治疗专业人才培养中的运用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9-3-6 20:24:02      点击:

宋博媛

摘要:通过对比不同类型学校音乐治疗专业的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环节、就业情况,并将这门外来专业放在国际同专业高等教育中比较,笔者发现有的高校存在着强调音乐治疗的实用而突出学习“技术”却忽略了音乐学基础课在人才培养起到的人文教育和职业伦理教育的作用,使得本应体现医学人文内涵的音乐治疗教育尚未达到应有的教育目标。通过访谈与调查,笔者认为这是因教育工作者对教育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认知不足导致的问题,并对音乐治疗教育中如何运用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促进专业规范发展培养音乐治疗人才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工具理性;价值理性;音乐治疗;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45-0199-02

一、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对音乐治疗教育的作用

教育活动也是一个由手段与目的构成的体系。教育活动体系的手段与目的的构成决定了教育活动的某些方面具有手段的价值,某些方面具有目的价值。无论手段价值还是目的价值,都有其合理性,因此有手段或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目的理性)之分。手段与目的虽然是一个统一的体系,但是两者有区别,也决定了两者具有相对独立性。它们作为对立面的统一,也会相互转化。教育的出发点是人,音乐治疗教育的出发点同样是人,作为医学教育的一部分,目的也一样,是为了人(患者),因此音乐治疗高等教育的出发和归宿更强调人文素质教育。

教育哲学是反思教育思想前提的学问,揭示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的合理性,目的是形成对教育的整体和根本的认识及系统的教育观,沟通教育的必然、实然和应然之间的联系。教育学的科学化即教育学的合理性,教育学实现科学化必须通过研究教育发展的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创造合理性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1]从教育哲学角度可以说,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在音乐治疗教育中的应用是必须的,其重要作用具体来讲是施教者和专业建设者有意或无意得以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之间的平衡为原则,用于设置培养方案、调整教学计划、特色课程定位以及师资培养等问题,这样才能正确指导音乐治疗理论与实践教学、学生就业和专业发展等问题。

二、如何做到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合理运用

(一)了解行业规范,观念、态度先行指导高校音乐治疗教育

音乐治疗是音乐学、医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多门学科的交叉学科,但本科课程计划并不是完全没有可供借鉴的经验。依据其学科性质和特点,在美国和欧洲的高校中已经形成了音乐术科约占全课程的50%,音乐治疗课程约占全课程的23%,医学、心理学、教育类课程等相关学科约占全课程的23%,临床实习约占全课程的6%。在欧洲把音乐治疗纳入医疗保险范畴的国家,如奥地利等,还有对音乐治疗的立法保障。法律保障音乐治疗师的执业资格,也制约了大学在开设音乐治疗课程上的随意性,提示着执教者的谨慎与规范。

美国是当代音乐治疗学的发源地,其音乐治疗教育、研究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音乐治疗专业教育的确立与二战中医生观察到为伤兵使用音乐后感染率和死亡率降低有关。在以工具为目的的音乐治疗教育创办初期,在临床实践上一开始就强调职业操守和治疗师从事公益服务事业的个人素质,这就是在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有机统一的观念下,以观念、态度先行指导教育。

音乐治疗师职业在美国是政府认可的职业,音乐治疗教育体系完善。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BarbaraL.Wheeler教授在担任美国音乐治疗联合会主席时主持了“1998—2008美国音乐治疗师职业调查研究”,这是美国国家音乐教师协会(MTNA)、国家音乐治疗协会(NAMT)于1998年组建美国音乐治疗联合会(AMTA)执行音乐治疗师行业职业标准化考核以后进行的首次系统调查和科学总结。该成果对全美音乐治疗高等教育的规范化、模块化、科学化具有指导性意义,对其他国家推广音乐治疗也影响深远。[2]美国音乐治疗学会(AMTA)下设的教育和训练委员会2005年颁布的《ADVISORY ON LEVELS OF PRACTICE IN MUSIC THERAPY》(关于音乐治疗实践水平的研究报告)明确提出,音乐治疗的教育、治疗师的个人心理成长、音乐能力的增长、治疗能力的增长以及理智地使用音乐而不是凭情感使用音乐,意味着更高层次的认知处理。[3]可以说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在课堂教学、实践教学、临床实习、临床督导教育等诸多环节中都有所体现。这种专业能力的成长是以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贯穿始终的音乐治疗教育的果实。

(二)以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指南文件规范办学,设置课程

2012年9月教育部公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两个文件,新的专业目录参照了发达国家的教育经验,在本科教育的专业设置中强调了“宽口径”、“厚基础”的原则,足以看出各学科的基础课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与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2011年印发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的学科门类基本一致,音乐舞蹈学一级学科下设音乐学为二级学科,二级学科下再设研究方向。音乐治疗就是音乐学专业的一个方向,从国内音乐学专业的课程建设角度来看,音乐治疗方向的基础课程应与音乐学专业基础课程相符合,这不但是专业分类对课程设置的要求,也是音乐治疗课程体系规范建设的内在要求。

我国大学课程设置除了公共课程外,专业课程如何开设都是由学校自主决定的。经笔者调查发现,有的医学类高校音乐学(音乐治疗)专业在办学十一年的时间里,先后使用了五版不同的课程计划。即使该音乐学(音乐治疗)被遴选为省级特色专业,教学计划经历了两次修改,但仍存在着培养方案表述不清、办学理念不清的问题,课程体系的构建不但没有显示出音乐学专业的核心本质,还存在音乐学必修基础课课时被挤占而严重不足,课程学时安排不分主次轻重,不注重先修、后修课程开设顺序,教学内容相冲突,课程名称不规范,等等问题,比如音乐基本素质课视唱练耳被压缩成一半的课时,《中国音乐史》和《西方音乐史》本是两门独立课程却被合并成一门《中西方音乐史》,课时缩减了三分之二,并且教学内容不涉及经典中外音乐作品的导聆;错误地将医学统计和音乐治疗评估等同,有的本应是专业相关选修性质的课程又被当成必修课学时增加一倍,这既不符合教育部的纲领文件,也违背了音乐治疗学科自身的既有规范。有扎实的专业基础是音乐治疗师在临床中灵活应变的前提。如果专业领导和教师认为“学理论没用”,“不需要课上听那么多音乐”,实则体现了高校教育管理者和施教者对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认知的缺失、音乐学专业之下的音乐治疗方向课程性质与课程归属的认知仍旧模糊的问题,把音乐治疗简单等同于照猫画虎学音乐游戏活动,而忽略了基础学科起到的人文教育和职业伦理教育的作用,重手段,轻目的,对学生音乐文化素养的忽视难以为学生在独立工作后的长远发展提供资源,使得本应体现医学人文内涵的音乐治疗教育无法达到应有的教育目标,从而导致毕业生评价和同行评议较差。

三、结论

随着音乐治疗方法在综合医院、精神康复、心理治疗、中医养生康復和特殊教育领域的推广,尤其是医学领域对人文关怀和整体护理的逐渐重视,音乐治疗方法逐渐被社会广泛认可,音乐治疗师成为社会需要的热门人才。要建设高水平的音乐治疗专业,首先要参考借鉴专业教育的国际经验和遵守教育主管部门对音乐学专业设置的要求,并以反思为前提,正确运用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教育哲学方法,做到人才培养的目的与手段并重,学生音乐能力和人文素养培养与技术方法学习并重,使音乐治疗教育发展的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统一,创造合理性的音乐治疗教育理论和临床教育实践。

参考文献:

[1]郝文武.作为反思教育思想前提的教育哲学[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4):31-37.

[2]张海涛.中美本科音乐治疗专业教育模式比较研究——以纽约大学等三校为例[A].中国音乐治疗学会.中国音乐治疗学会第十一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中国音乐治疗学会,2013:7.

[3]https://www.musictherapy.org/members/advisory_on_levels_of_practice_in_music_therapy/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