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稿查询
联系我们
在线投稿
刊文精选

基于高等院校实验教学的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9-2-27 19:17:26      点击:

许石青

摘要:实验教学是高校大学生培养的重要方式之一。本文基于实际,分析了当前传统实验教学在学生创新思维培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和调研,重点分析了如何通过高校实验教学平台,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的新型人才,对高校实现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实验教学;创新思维培养;创新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49-0271-02

一、引言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动力源泉,创新能力也决定着国家的未来发展。高校作为国家人才培养主要阵地自然也承担了为国家、企业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任务,而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也自然成了高校教育者关注的焦点。因此,在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当前社会文化背景情况下,如何保证一个有利于创新产生的社会机制,对于高校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工作来说尤为关键。

二、实验教学对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要性

目前高校的创新工作主要是以教学为出发点,主要包含课程教学和实验教学。课程教学主要是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去接受知识,学生通过教师的直观讲述去了解教师所讲的内容。这种教学方式基本就是一个知识填充的过程,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开拓和训练,难以激发学生的创新和拓展性思维。

实验教学与课程教学的方式和出发点完全不同:(1)从教学方式来看,实验教学一般是依托实验室、实验设备、实验材料等具体的教学平台让学生参与到其中来[1]。这种教学方式本质上具有较大的实践性和操作性,学生可以具体的参与整个实验过程。这个过程是发散性的,给学生较大自主空间去动手实践、操作并发现问题,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和实验教师的互动,动脑思考去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思维的拓展能得到有效训练。(2)从出发点看,实验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不断发现和思考才能有创新,因此实验教学对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作用不言而喻。

三、现有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实验教学内容不适应

实验教学内容是实验教学的核心,合理的设计实验内容十分关键。如果实验内容存在滞后,难度不对应等问题,无疑会影响教学效果,其次也会降低学生的实验兴趣。比如在“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实验教学中,一些高校使用的教学软件老旧,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学习的语法也严重滞后,无法应用到未来的工作学习中。这种情况下学生无法接受到前沿的知识内容,创新思维也无从谈起。

(二)实验教学课时占比较低

实验课时占比是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课时占比低实验内容就无法保证完整性,实验过程被精简容易导致学生无法理解实验内容,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得不到有效锻炼。最终实验的过程也仅仅是学生的模仿实验甚至于教师对学生进行演示的过程,这种情况下学生无法亲身参与,留给他们自主思考的空间也极其有限。

(三)实验教学条件落后

教学条件也是实验教学中的掣肘。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着实验教学资源不足,实验设备落后更新缓慢,实验室数量少等问题。譬如“纯教学实验”,学生只是观看,无法自己动手参与。这就无法给学生带来直接的体验,就更谈不上发现问题后去思考和解决,也就谈不上创新思维的培养了。

在当前实验教学存在较多问题的情况下,创新型人才、创新型思维培养遇到了极大的阻碍。这种情况下培养出的人才也间接导致了缺乏动手能力、缺乏创新思维,与社会当前的需求产生了极大的不适应性。

四、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途径

(一)优化教学环境与教学人才队伍培养

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是关键的一环,学生在实验学习过程中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反馈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产生。教师对学生的引导、激励和启发,有利于创建开放健康的实验教学过程。因此,高素质教师队伍的人才培养也不容忽视[2]。其次,很多高校教師在实验教学任务繁重的情况下大多数还承担了一定的科研任务。教师的时间和精力有限,难免会顾此失彼,应适量调整,让实验教师有更多的时间来思考实验教学问题和指导、引导学生进行实验。

(二)完善实验内容保障机制

前文提到高校实验内容存在的普遍滞后,实验教学内容亟需优化问题,实际上是高校实验室缺乏完整的教学保障机制。具体应包括:(1)合理的实验选题,既要保证实验的基础性,容易被学生接受学习,又要保证实验内容的前瞻性,不至于内容过于老旧,两者间要平衡。(2)保证实验教学的过程完整[3],“观摩式”实验不符合实验教学的目的,也无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因此,高校在进行安排时要给予充足的实验学时来保证实验过程的完整性,确保学生的参与度。(3)实验内容的创新性、开放性,在实验基本框架下的创新性、开放性思维应当允许和鼓励。(4)实验内容的分段性,实验教学过程中应当保证实验内容的区分度,比如,涵括基础规范实验、综合设计、探索研究等过程[4]。其次,针对不同年级实验内容也应与之相适应,如大一基础实验,大二工程实验,大三大四项目型或者专业型实验的分级结构。

(三)改革实验教学课程评价方式

评价方式是反馈学生在实验过程的表现方式。目前教学体系中,在基础实验教学中唯实验结果论是常见的学生实验评价方式[5]。而创新性思维却往往体现在学生的实验方案和实验过程中,因而应当将学生实验过程中存在的创新思维和方案纳入学生的实验评价当中。其次,实验过程中允许失败、鼓励失败。实验失败伴随的是引发对实验失败的问题思考,这个过程是学生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四)校内教学与校外实验教学结合

实验教学不能仅局限于在学校在实验室中进行。高校与企业的合作能解决高校实验教学的局限性问题,如实验条件的不足问题。企业与高校的合作模式早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概念,企业参与到高校的实验教学中或许能给高校完善实验教育提供一种可行的方案。如在工程教育领域,学生进入企业学习实验能更好的实现工程教育专业能力到工程实践能力的过渡。

五、结语

高校在培养大学生的过程中,对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国家创新型驱动发展战略的目标要相吻合。只有不局限于课程教育,保障和完善高校实验教学环境和教学水平,才能形成一个健康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环境。如何去不断完善和形成一个当前教育体系环境下相适应的实验教学机制,是广大一线教育者和管理者的值得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周立敏,杨桂朋,高先池.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改革研究[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6,14(3):165-167.

[2]张剑荣.构建研究型实验教学平台 实施研究性实验教学[J].中国大学教学,2014,(7):84-87.

[3]董欣.创新型人才培养与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9):142-144.

[4]姜艳萍.实验教学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1,(5):9-11.

[5]孙旭东,李成刚.工程本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美国Rose-Hulman理工学院的案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3):44-47.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