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稿查询
联系我们
在线投稿
刊文精选

整体性治理视域下大学生考试违规行为致因分析及规避路径研究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9-2-24 10:49:10      点击:

王勇 刘严萍

摘要:针对“碎片化治理”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高校大学生考试违纪现象这一问题,基于问卷调查,从学生自身行为、监考教师行为、教务部门行为、任课教师行为方面,对大学生考试状况展开分析,并基于整体性治理视角,针对性地进行规避路径设计,以期望对高校各部门整体治理下,降低大学生考试违规现象,引导大学教学步入健康发展方向,进而保障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关键词:大学生;考试违规;规避路径;整体性治理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51-0231-02

一、引言

大学生考试违规现象破坏公平竞争原则,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严重影响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近年来,在考前广泛开展“诚信考试”教育后,大学生考试违规的现象仍未有明显改善。对此,一些学者分别从社会学、经济学、法律等角度展开相关研究,但多侧重学生心理、管理部门的行为,成因分析不全面。整体性治理理论主张通过协调与整合,使多元主体有效整合,实现合作,实现整体利益最大化的治理方式。整体性治理理念所解决问题的角度和高校大学生违规现象治理之间存在契合,因此本文将该理念引入到此类问题解决中。课题组基于分层抽样,以科学的方法和真实的数据剖析成因,从而采取针对性的规避途径,提高教学管理部门的工作成效,激励教学改革与发展,塑造良好校风,以实现大学生学习能力和思想素质的双提高,最终保障高校为社会输送质量合格的人才。

二、问卷设计及测试问卷的效度和信度检验

本文以在校大学生的考试违规成因为研究对象,由于问卷调查可通过统计数据描述出当前大学生考试作弊问题的成因,因此,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大学生考试违规致因分析。通过参照相关文献编制调查问卷,经预调查和专家咨询后定稿,涵盖考试违规态度、监考状况、违规惩罚力度、教学方法及考试管理制度等。研究对象层内存在同质层间异质时,分层抽样可使样本具有较好的代表性,提高调查准确程度。采用KMO(Kaiser-Meyer-Olkin)指标和Cronbach α系数来验证调查问卷的效度和信度。α系数为0.801,大于0.8,说明问卷的信度较好,通过了信度检验。测试问卷的KMO为0.651,大于0.5,表明通过效度检验。

三、基于调查结果的大学生考试违纪现象致因分析

本研究采用分层抽样的方式发放正式调查问卷。此次研究共发放300份正式调查问卷,回收问卷286份,回收问卷占全部发放问卷的95.3%。在回收问卷中剔除了5份无效卷,最后实际有效问卷是281份,实际有效问卷占所发问卷的93.7%。5%的学生非常赞同为了获取及格成绩而考试违规,且均分布均处于60分以下;22.6%的学生赞同为了获取及格成绩而考试违规,这些学生中的83%分布在60—75分区间,14%分布在60分以下区间。这说明,高校以成绩为导向,绩点与双证挂钩的做法,给学生造成潜在压力,对学生产生考试违规行为起到了隐形的触发作用。

为更全面深入地探知大学生考试违规现象后的关键致因,采用荷载因子得分计算得到五个主成分。第一主成分的表达式中,科目较难、教学设计不合理、课程安排集中,学生没有消化课堂内容的得分系数分别是0.354、0.345和0.338,反映大学生作弊的外部因素—课程教学的诱因。第二主成分中,相关惩罚制度执行不严、监考制度执行不严、学风不正的得分系数分别是0.441,0.435和0.244,把第二主成分看成是反映大学生作弊的外部因素—高等学校的校风的诱因。在第三主成分,为及格而考试违规、效仿心理得分系数分别是0.480和0.408,反映大学生作弊的自身心理因素。在第四主成分,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个人学习能力不足得分系数分别是0.456和0.302,反映大学生学习能力和自控能力。在第五主成分,考试作弊与思想品德无关的因子得分系数是0.729,说明学生认识到考试违纪是思想道德不高的表现,从而体现出该高校大部分学生具有正确的思想观。

四、大学生考试违规现象规避路径系统化设计

针对以上成因,我们由教学管理部门、二级学院、任课教师、学生管理部门共同开展了整体性治理路径设计,涵盖净化校风制度、改进教师教学和引导学生学习三个方面。

1.净化校风制度。通过调查,“学风不正”、“教务处对考试违规相关惩罚制度执行不严”、“同意监考教师监考不严是导致考试违规”所占比重较高,我们对此针对性加强了教务部门及监考老师的管理力度。对监考老师进行关于大学生考试作弊心理和考试作弊方法的培训,提高他们开展实际工作的能力;从考试违规对于学生学风、教师教风、学校校风、社会对人才的评定等多个角度对监考老师进行责任心培训,以促使严格执行学校考试管理制度,促进他们放下“好人主义”的错误思想,敢于坚持正确的思想。

2.改进教师教学。调查数据分析表明,学生选择考试违规,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及教师的教学水平有重要关系。课前推送微课的方式有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选取学习的程度和方法,这种方式有助于将知识的理解和内化过程放置到课下,而把课程时间留给教师、学生之间围绕某些主题进行深度讨论,学生可以就自己在课下有疑问的部分在课堂上提出并和教师及同学自由交流,对于学生提高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团队合作的能力是非常有帮助的。教法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和引导了学生的学法,教师必须认识到自身教学工作实际成效,给学生、学校、社会带来的影响,并参与到教学环节的改革中去。

3.优化课程体系。重视并优化专业培养方案。教研室应积极总结和学习国内外教改成果,组织教师到其他院校学习考察,进而科学论证培养方案等,在相互交流中,加深对专业的认识。同时,应尊重学生的意见,通过问卷调查、个案调研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专业培养方案存在的疑问和建议,实现教学双方在培养方案推进上的共识。

4.创新考核方式。大学多年来所采用的闭卷考试,且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按照30%、70%或20%、80%的方式,对于学生的学习方式产生了不良影響,给投机行为的蔓延提供了土壤,且期末考试安排过于集中,加重学生复习突击性和违纪行为出现的几率。因此,必须给予一线教师更为机动的考核方式选择权,化终结考核为全过程阶段性随机考核,此外加大平时口试和操作测试的比重。制定并执行教学导师制度青年教师需要一段时间的实际教学工作,实现从学生身份到教师身份的转换,给青年教师制定并执行教学导师制度,通过教学导师把关教学设计,通过随堂听课及时纠正和改进教学方法问题,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五、实践效果评定

对改革效果的问卷调查显示,99.5%的学生认识到考试违规涉及个人品德,是人生污点。只有2%的学生会为了获取及格成绩选择考试违规,属于挂科较多的高年级情况,针对98%的学生选择不违规,在这些选择不违规的学生中,最关键的原因有:32%的学生认为教学方式更加生动且具有参与性;61%的学生认为以往突击方法,不再适应过程覆盖考核;6%的学生认为学校严格了执行处罚制度,注重平时学习才是较好的途径。在2015级学生在改革试点课程的考评成绩来看,综合4次随堂测试成绩和4次实验测试成绩,客观题的准确率较之2014级学生总体提高了26%和16%。专题学习和研讨阶段的考评而言,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意识有了很大程度提高。以上结果说明,教学改革试点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参考文献:

[1]侯晓晖,岑国祯.大学生作弊的研究现状与展望:心理学的视角[J].心理科学,2011,(6):1441-1447.

[2]何计蓉,高辉,花海燕.经济学视角下的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分析[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6):115-120.

[3]张艳萍.大学生作弊动因及应对路径分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4):115-117.

[4]赵成文,王启凤.越轨理论视角下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的社会学分析[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2,(3):157-160.

[5]于水莲,赵军.结构性紧张理论视野下的大学生考试作弊研究[J].教学研究,2013,(5):25-27.

[6]王林,李奇.教学管理视角下的大学生考试作弊成因探析——以北京某高校为例[J].高校教育管理,2013,(4):72-77.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