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文精选

关于高校思想政治课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9-3-1 20:20:16      点击:

赵雪 崔硕丹

摘要:体验式教学作为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又一探索与实践,其目的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参与性,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有效性。本文从理论的层面阐述体验式教学的内涵,分析思想政治课体验式教学的一般特征,从而总结摸索体验式教学模式在具体实际应用中的经验与方法。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高校思想政治课;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47-0148-0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种特殊的理论课程: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为主要内容,其根本任务是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学生的头脑,构建学生的精神世界。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本着“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事开太平”的责任担当,强基固本、立德树人。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系统化的理论教学,但传统教学模式又难以真正的构建起学生的精神,即入脑容易入心难。因此,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现,打造入脑入心、深受学生喜爱的思政课课堂就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重中之重。本文尝试从体验式教学模式的角度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提出新的方向与实践路徑。

一、何谓“体验式教学”

1.“体验式教学”的理论基础。体验式教学,最早由上个世纪70年代的美国凯斯西储大学组织行为学教授David Kolb提出,现已成为该领域中最具影响力的理论之一。他认为“学习是通过经验转化为知识的过程,知识源于掌握经验和转化经验的结合体。”由此可以看出,体验式的核心观点就是学习个体在和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中,以经验的方式适应外界环境,或不断调节经验以便寻求解决人与环境相互冲突的办法以重新适应外界环境。Kolb指出学习个体在经验的过程中会经历四个阶段:具体经历(感觉)、思考观察(观察)、抽象概念(思考)和主动试验(做)即学生基于自己的亲身经历,在经验过程中,经验从感官系统从眼耳鼻舌身的感觉表象逐渐上升为抽象的理论思考,抽象的理论思考会指导后续的经验世界。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也强调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综上所述,体验式教学理论积淀深厚,为后来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日渐成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体验式教学”的基本内涵。“体验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活动经验为基础,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遵循教学规律,有针对性地依据教学内容进行以互动协作、情境对话、团队分享等不同形式的教学设计,以提升学生参与程度、感受程度与内化程度为精神实质,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创新,促进学生在体验中学习理论,领悟精神、坚定信念、坚守行为,将发展学生能力与实现教学目标合二为一的一种教学方式。

二、高校思想政治课“体验式”教学的特征

正如上述“体验式教学”内涵所示,思想政治课“体验式教学”的主要特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明确教师和学生的双边主体地位。思想政治课传统课堂以教师作为授课主体,学生作为受众客体被动接受,主客体之间的关系表现为单向的人—物关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作为教学对象,只是被动地实现教学过程。思想政治课“体验式教学”将获取知识的主动权返还给学生,明确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地位,通过参与课堂,亲身体验思考,主动建构知识。

2.尊重学习规律,循序渐进。“体验式”教学模式在具体教学实践中秉持“理论—实践—理论”的过程,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由抽象转变为具体,学生在具体的经验过程中会收获不同的体验,以自身独特的体验去印证理论的真理性,或用自身的体验指导自己后续的实际生活。在这个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真理实现的是“入脑、入身、入心”,不断实现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础知识由听来的知识到自己的知识转变。

3.重视实践教学,促进学生知行合一。体验式教学模式不仅是在课堂之上实现课堂教学的活动化,也体现在课下学生的各种活动,如志愿服务、公益性活动、文体演出、调研活动、爱国主义教育参观展演等。学生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去做、去看、去听、去记、去反思、去感悟,从而在体验中提升道德感,塑造价值观,达到身动心动的教学效果。

4.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实现师生共创课堂。思想政治课“体验式”教学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师生共同合作,因此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保证课堂顺利实施的重要前提。教师与学生在教学程序上是师生关系,但本质上应该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互相尊重,共同合作、共同参与,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勇敢质疑,鼓励学生创新求变。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体验式”教学实施路径

1.选用多元体验式教学形式。(1)案例教学。在体验式教学方式中较为普遍、运用较多的就是案例教学。一方面案例教学对教学硬件设施要求不高,另一方面,教师容易操作,流程较为成熟,即寻找代表性案例—情境讨论—学生发表见解。案例教学能很好地模拟学生真实的生活场景,身临其境由此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经验。实践证明,受课程内容与性质的影响,案例教学最容易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课堂上实现,并效果突出。(2)情景模拟。情境模拟就是教师根据某一教学内容创设或还原情境,学生在情境中担任某个角色,并模仿该角色的语言特征、行为特征、态度观点或情感倾向,将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重新模拟或演绎出来。(3)辩论。教师针对教学内容设计问题相反的两个方面,正方和反方,相互驳斥对方的观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搜集资料,整合观点、明确主题、换位思考等体验活动提升学生演绎归纳等思维方法的运用,有效提升学生思辨能力。辩论本质上是学生观点交流、碰撞、反思的过程,这有助于新知识的再创造。(4)实地参观、调研、宣传活展演。实践教学也是思想政治课“体验式”教学模式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教师合理开发当地资源,将其纳入教育性因素当中。学生通过参观考察、实地调研、红色基地游览等活动,不仅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对社区民情的认知,更为重要的是在体验过程中获得独特的个人感受,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社会担当、民族自尊心或民族自豪感,以实现“四个自信”的育人实效。

2.掌握“体验式”教学技术方法。(1)连接:通过课前自主学习,线下的师生互动,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与学习期待,通过导入的环节,实现师生共情,拉进教师与学生的心理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连接的目的是实现师生共情,导入方式的选择依据必须是学生喜欢的、疑惑的、发生在学生身边的、能够引起学生共鸣的事件、案例、视频等。(2)呈现:将教材的理论内容设计成小组活动内容,以小组任务的形式呈现教材理论内容。其具体方式如价值画布、平衡轮、九宫格、可视化作品等。(3)体验:将晦涩枯燥的理论设计成身体力行的体验活动,从身体的直观感受出发体验、反思、呈现党和国家的治国治党方略。(4)反思:通过身体的活动体验或小组活动的实施,还原实施过程,体会理论内涵,或查找理论与实践结合过程中的问题,实现“我做—我思—我坚持”的实施步骤,真正实现思想政治理论入身、入脑、入心。(5)应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实现“实践—认识—实践”的教学模式。

3.设计体验式教学考核方式。育人始终是思想课教学的价值目标,而育人不是一纸测评更不是临考突击。所以“体验式”教学重在学生点滴日常的过程,而不是最终的结果。因此在具体操作上,可考虑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也可以小组互评、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相结合。

参考文献:

[1]佘双好.关于设想政治理论课体验式教学的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4,(4).

[2]唐土红,陈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体验式”实践教学:特征、理念与理论[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11).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