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文精选

“双导师制”下教育实习中师生交流的困境和对策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9-3-1 20:22:10      点击:

赵素萍 赵秀英

摘要:对于教育实习的师范生,需要高校指导教师和中小学的指导教师共同指导;本文主要研究“双导师制”下师范生教育中交流的困境和对策;论证了建立教育实习交流平台的必要性,说明了交流平台使用效果。

关键词:“双导师制”;教育实习;困境;教育实习交流平台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47-0218-0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1]和《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教师〔2011〕6号)》[2]提出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了更好地培养师范生的职业素养,河南省教育厅关于河南省高等学校教育类课程试行“双导师制”的意见(教师〔2012〕828号)[3]文件,要求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一体化,创新教师培养体系,提高教师培养质量,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水平。因此洛阳师范学院决定,从2012年秋季开始试行“双导师制”。

洛阳师范学院执行半年教育实习制度,并采用分散教育实习和集中教育实习两种方法。对于教育实习的师范生,需要高校指导教师和中小学的指导教师共同指导。本文主要研究“双导师制”下师范生教育实习效果,困境和解决对策。

为了解“双导师制”教育实习现状,特设计《洛阳师范学院师范生教育实习现状调查问卷》和《洛阳师范学院师范生教育实习带队指导教师访谈提纲》。以期通过问卷调查分析教育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一、现状调查分析

洛阳师范学院教育专业有14个,从多学科角度出发,学生实习的地方分布洛阳各个区域,在每个专业中抽查部分学生,发放问卷248份,回收237份。在237份有效问卷中,调查发现,100%的学生接触网络在2年以上,有63%的学生有4年以上网络接触时间;对于自己计算机操作水平认可度,95.7%的学生认为自己操作水平比较好,或是操作基本熟悉。这从一个侧面可以反映出学生对于网络还是极为熟悉的,具备基本的網络操作能力。从问卷中了解到学生所在实习学校硬件条件良好,基本都能方便使用互联网,为学生使用计算机和网络提供了硬件保障。

学生认为实习中遇到比较大的困难是:教学技能应用能力较弱、学情分析不到位或不会进行学情分析、班级管理方较法少,因此,实习学生通常向同学、实习学校和校内指导教师或网络寻求帮助,但是还有一部分问题需要自己探索解决。尤其对于信息技术师范生来讲,部分乡镇中学没有合适的指导教师,他们的专业指导基本上靠网络上查找相关资料。

调查发现,教育实习中,91.3%的学生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95%的学生会对日常的教学实习工作进行及时的反思。90.1%的学生可以利用网络查找教学相关资源,绝大部分学生可以与其他实习生交流与撰写个人实习情况,表明网络是实习中利用的资源之一,另外,网络也是学生主要交流渠道。实习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可以提高教育实习效果。

调查发现,60.1%的人在相互评价之后再对自身进行反思,32.6%的人都会进行简单的评议。说明学生对于相互之间的交流非常重视,而现实中一个学校的交流是有限的。

调查发现,94.6%的实习生有将自己的实习经验与优秀教案提供给同学分享的意愿,并表示愿意利用网络实习协作平台与双导师、同学之间交流与反馈,利用网络平台实现评价更是实习生所愿意接受的方式,这表明在一定程度上过程性评价可以被接受。

分析发现,师范生实习前已经经历培训,基本掌握了必要的技能。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能够满足对一般平台的使用与掌握,对于常见的通讯软件(如QQ、MSN、电子邮箱)与网络社区(如人人网、博客、播客)有一定的了解。同时,问卷也反映,学生能够熟悉利用信息技术环境来开展交互学习,因此能够接纳电子档案式的过程评价方式。这也表明了构建信息技术环境来辅助教育实习有其潜在的利用价值。

问卷从侧面反映了实习过程中资源、指导与交流方面的需求。学生认为实习前应该多与中小学教师接触,提前了解基础教育课堂特点。在实习过程中通过网络平台提供指导的人当中,中小学教师也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这表明实习生对实习环境实际需求己经从简单的教学实习更多地扩展到了自身专业发展的意识要求上。

二、“双导师制”教育实习中的问题

问卷分析发现:目前“双导师制”教育实习存在以下4个方面的问题:

1.协作交流不便。信息技术师范生分散到中小学实习,每个学校最多为2人,而部分农村实习学校信息技术教师是其他专业教师,甚至无信息技术教师,导致实习生在当地实习学校无法向实习指导教师获得专业上的有利支持。同学之间因为地域分离,无法深入探讨。

2.评价标准不统一。目前教育实习成绩通过查看学生实习手册、教案、班主任工作记录等完成评价,易受主观因素影响;而实习指导教师由于受时间空间限制,不可能对所有实习生的情况进行考察,导致实习成绩评定不客观。

3.教育资源获得困难。实习生实习的成果、实习生和指导教师的有效经验无法很好地保留和展示,也无法形成有效的延续和交流。

4.高校专业教法教师和中小学教师缺乏沟通。高校教法指导教师缺乏中小学教学工作经历,往往重视理论教学,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实际相互脱节;中小学教师具备教学工作经验,但缺乏教育理论;而且实习指导教师在指导实习生方面经验差距比较大,没有形成统一规范,专业教法教师和中小学教师之间缺乏有效、长期的沟通交流机制。

三、教育实习交流平台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开发了基于网络的“双导师制”教育实习交流平台。该系统可以满足实习生、教师和管理员使用需求。

1.实习生需求。共享资源:为了满足实习生使用要求,交流平台提供信息技术教育实习过程中的相关资源,如教育实习案例、教学资源(教案、素材库、教学课件、课堂视频)、班主任工作手册、中小学心理、调查研究报告等。交流工具:主要为学生之间、学生与校内专业导师和教法老师之间、学生与校外导师之间的交流与探讨。个人资料管理:实习生需要上传个人教育实习资料,如教学反思、教案、互评信息等。

2.实习指导教师需求。交流工具:主要为与实习生、三导师之间交流。实习成绩评定:对实习生教育实习成绩进行评定。

3.管理员需求。系统管理员要完成资源更新、用户权限设置等操作。

四、平台使用效果

教育实习交流平台在教育实习投入使用后,教育实习交流平台可以让分散的实习生建立连接,缩小实习生之间的距离,增强情感交流,降低了师范生融入新环境的难度;实习交流平台提供师生在实习中解答困惑的场所;实习交流平台可以动态保留实习生各种实习状态,如实习生登录情况,提出的问题、帮别人解决的问题,发表实习日志、教案、听课记录等情况。为指导教师对实习情况进行评价提供详实的依据。

五、结论

“双导师制”实施过程中,教育实习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为了研究“双导师制”教育实习情况,特对实施“双导师制”教育实习的实习生和实习指导教师进行调研,发现存在交流困难的问题。提出建立与中小学校校协同创新的合作机制,依靠现代信息技术构建资源平台,利用网络优势,进行多元化协作、多方位交流,实现多方资源共享、相互支撑、相互渗透,形成具有可操作性、实用性和实践性的师范生实践教育培养创新模式。变结果式考核为过程式考核,提高教育实习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

[2]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教师〔2011〕6号)[Z].

[3]河南省教育厅.关于河南省高等学校教育类课程试行“双导师制”的意见(教师〔2012〕828号)[Z].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