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文精选

课堂教学多媒体课件常见问题与对策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9-3-4 20:29:57      点击:

张鹏 黄富瑜 武东生

摘要: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运用质量对多媒体教学效果有着显著影响。针对课堂教学多媒体课件在设计和运用中常见的十种问题进行了总结分析,阐述了其主要表现及危害,并给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课堂教学;问题与对策;课件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46-0276-03

在计算机辅助教学(CAI)广泛普及的今天,多媒体课件(简称课件)已成为教学手段的主流,教师对其的设计与运用能力也俨然成为继传统“三字一话”基本功之后的一个新要求。多媒体课件的质量与教学效果有着直接关系[1],而课堂教学用途的课件又与网络自学、演讲解说或自动演示等用途有所不同[2]。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运用水平参差不齐,也暴露出了各式各样的问题。本文针对一些常见和突出的问题进行分析阐述,并给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问题的表现与危害

1.杂乱无章。相较于传统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可承载的信息量显著增加。然而,有些课件过度关注信息含量,却忽视了联系衔接,只有“信息量”而没有“信息链”,成了资料的堆砌;再加上多媒体课件本身“分页显示”的特点,导致内容繁复庞杂、结构支离破碎、逻辑模糊不清。一堂课下来看似灌输了很多,但学生理解掌握得很少,效果适得其反。

2.喧宾夺主。有的教师在课件制作上花了很多时间,但在教学方法、环节设置、模式创新等方面投入精力不足;有的教师忽视了思路引导与交流互动的作用,课堂上教师念课件、学生看课件,教學围着课件转,把过去的“照本宣科”变成了现在的“照屏宣科”。这些做法颠倒了教学目的与教学手段的关系,即使多媒体课件做得再用心也收效不大,反倒成了喧宾夺主。

3.走马观花。有些课件没有遵循学习记忆的心理学[3]规律,页面满满当当,事无巨细,导致内容过多、页数过长。试想一节课45分钟,若课件超过30页,则平均驻留时间就只有一分半钟,这还未扣除板书、互动、操作等环节所占时间。如此短的时间内要把每页讲清其难度可想而知,更多只能蜻蜓点水、一带而过。此外有的课件没有必要的留白,各节间缺乏缓冲,导致学生应接不暇,难以及时消化和记录笔记。如此课堂只是走马观花地播放课件,看似效率挺高,实则效果堪忧。

4.华而不实。漂亮的多媒体课件令人赏心悦目,但过于追求外在绚丽,而忽视了内在充实,就会导致华而不实。实际教学多媒体课件并不同于参赛用多媒体课件[4],其内容必须大于形式。有的课件在形式上下足了功夫,学生起初觉得新鲜,但看多了也会审美疲劳;同时注意力易被花哨的图案背景、炫目的动画特效和热闹的视频配乐所吸引,更像是看一场眼花缭乱的表演,而弱化了对教学内容的关注。教师虽然花了大量时间精力制作课件,但却达不到理想教学效果,事倍而功半。

5.素面朝天。这一问题与前一问题刚好相反。一些教师或出于对多媒体制作不熟悉,或缺乏艺术美感,又或者图省事,制作的课件仅是简单的素色背景、平淡显示。内容多是文字,图片多为截图,少有视频、动画、特效等生动素材。这样的课件形式单调乏味、沉闷呆板,既缺乏艺术观赏性,又丝毫体现不出多媒体的优势,而沦为了板书的电子化或者教材内容的照搬。

6.画蛇添足。采用插入趣味图片或设置特效动画来调节气氛、吸引注意是常见的做法,但用得好是画龙点睛,用得不好反成了画蛇添足。例如,有的设计目的性不强,仅是为了生动而生动,导致内容关联性不强、特效动画过多过滥、点缀时机位置不当等。从视觉生理来讲,动态比静态物体更易吸引注意力,因此若动态内容过多或使用不当,将极易分散学生对真正教学内容的关注;另外,若活跃气氛的时机不对,还可能造成学生不能及时从兴奋中平复,进而思路无法跟上后续讲授。

7.敷衍了事。多媒体课件的可复制性有利于交流共享,但也助长了一些教师在课件制作上的敷衍了事。有的不自己设计制作而是直接照搬网络课件或拷贝他人课件;有的简单采用内置或网络模板而不加任何修饰调整;有的课件年复一年一成不变;有的门门课件同一模板、同样素材,千篇一律;甚至有的教师因为对内容不熟悉或对原作者思路不理解[5],结果上课时错漏不断或语焉不详。这些问题既难以保证课堂教学效果,也不能起到良好的言传身教作用。

8.模糊不清。一些多媒体课件没有充分顾及观看者的体验,导致放映效果模糊不清。例如,底色与文字、线条色调相近;背景图案过于复杂且颜色较深;字号过小、线条过细、段落过密;图片和视频分辨率低或尺寸太小;投影仪参数设置或教室灯光环境布置不当,造成屏幕过亮、过暗或者对比度低,等等。这些问题导致后排和两侧的学生难以看清内容或细节,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9.兼容性差。有的多媒体课件在自己电脑中运行正常,而在教室电脑中却无法打开;又或是虽能运行但出现动画视频不能播放、布局格式错位异常、公式无法正常显示等问题。轻则影响教学演示效果、教师授课节奏和情绪,重则导致教学无法正常进行,甚至出现误课。这些问题的产生往往是由于忽视了兼容性,例如软件版本、视频格式、显示设置、公式编辑器版本、字体库等等。

10.手段单一。有的教师在教学中过于依赖多媒体课件,备课也只是准备课件,而不用心进行教学设计,导致形成教学懈怠。另一方面,学生长时间盯着屏幕容易引起视觉疲劳、精神萎顿、注意力下降。此外,多媒体课件分页显示、切换频繁的特点往往导致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不能很好地理解教学重点;再者,单一依靠多媒体课件教学也不利于师生互动,难以保证课堂气氛和教学效果。

二、问题的解决对策

1.有的放矢。所谓纲举才能目张,在制作多媒体课件前,首先要理清每堂课的主题、目标和知识点的关联,然后根据需要筛选、提炼素材,避免“大杂烩”;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要有明确的设计思路,首先对课件内容进行整体设计、建立结构目录,然后规划各小节的时间、编排和侧重点;有目的地利用超链接、跳转回看、页眉页脚、结构图等方式体现内容的脉络关联;设置引入、展开、扩展、小结等环节,环节之间有过渡、有互动、有提示,环环相扣、层层展开。

2.分清主次。多媒体课件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教与学的有效互动才是教学的主题。既然是辅助手段,就应该根据教学需要来选择课件,根据教学实际来利用课件,而不能围着课件转,避免本末倒置。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在多媒体课件的配合下,通过教师的讲解引导学生思考,形成良性互动。教师应时刻紧跟教学发展,遵循教学规律,身在教学、研究教学,擅用各种教学手段、科学谋划教学设计。

3.精益求精。应对课件内容进行反复凝练精选,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主要展示其他教学手段难以呈现或效果不佳的内容,例如复杂抽象、需要细节突出和需要扩展延伸的内容。每页的内容宜精不宜多,文字应以浓缩的概括词语为主,同时配以图片、动画、视频等较为直观的展示方式,具体内容应由教师讲解而不是照着念;无须将演算、分析的过程事无巨细地呈现到课件中,而是留出锻炼学生自主思维的余地。扩展信息量的目的是为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开拓视野,应精选最贴合教学内容的素材,切忌过多过滥。一节课的课件页数最好控制在20页以内;可利用自定义的进入、退出特效压缩重复内容;每页应编有页码,便于学生记录问题。此外,合理分配时间,在讲解重要内容时可通过放慢节奏、语言提示、转换手段等方式予以突出。

4.锦上添花。问题4-7均涉及课件设计技巧,在此一并提出对策。多媒体课件是教学的辅助手段,因此教师的精力应首先投入到内容质量和教学设计本身;在此基础上,提升课件的艺术观赏性,以达到赏心悦目、言传身教的作用并增强教学效果。一是学习借鉴高质量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和做法,但要活学活用,既避免闭门造车,又避免简单照搬。二是广泛搜集网络素材,但需注意版权问题,建议标明出处。三是根据需要开发适用的多媒体动画、视频。四是了解色彩搭配的技巧[5],训练美感;若非刻意需要,同一页面中的颜色一般不超过4种。五是熟悉多媒体制作软件的功能,灵活运用各种切换特效、动画效果。六是根据课程特点设计有个性特色的模板背景,不要简单套用预置模板。七是页面背景应有页眉页脚设计,这样便于设置章节提示和页码,也显得较为美观。八是学会使用母版功能,避免重复劳动。九是趣味图片、视频及动态点缀、特效的时机通常在问题引入或转换环节,而在讲授重要内容特别是思路分析、推导演算等需要学生思维跟进时应尽量避免;在意图强调时亦可使用动态修饰,但建议设置定时退出,使其显示片刻自行消失,达到吸引注意力即可。十是理工科课程授课一般不需加入背景音乐,文科或叙述情景时可考虑配乐、音效营造氛围。十一是页面设计应根据封面、目录、引言、正文、过渡等环节有所区分,各具特色。

5.清晰鲜明。课件的显示效果直接影响观看体验,在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到教室环境和人的视觉生理特点。⑴教室环境。多媒体教室通常都有窗帘,考虑到昏暗的环境易使人犯困,且强烈的亮暗反差对眼睛的持续刺激,以及学生记录笔记的亮度需要,只将靠近投影屏幕的几扇窗帘拉上即可;教室可开照明,但考虑到黑板反光和屏幕对比度,讲台附近不要开灯。⑵投影设置。调整投影仪的显示设置,尤其注意调焦、亮度/对比度、畸变等,尽量使画面充满屏幕且无遮挡,同时达到清晰、无变形。⑶背景设计。页面背景宜采用纯色或渐变色,不宜带有复杂花纹或图案;点缀用图案一般置于页面的四角;可采用设置边框或阴影增强图片与背景的对比;可利用给文本框填充颜色,或在文本与背景之间增加填色图形增强文字与背景的反衬;颜色搭配宜采用“深色背景+浅色文字”或“浅色背景+深色文字”,由于人眼视觉对暗背景中的亮色比亮背景中的暗色更敏感,因此更推荐前一种,例如:黑/深蓝/黑蓝渐变色背景+白/黄/亮青色文字。⑷文字设计。文字应少而精,避免多而密;如果实在无法精简,可采用逐段进入或显示后退出的动画效果呈现;正文字号通常取24-28、不小于20,标题取28-36,注释取16-20;可采用加粗、阴影、变色等方式突出文字,但隶书、行楷、新魏等本身笔画较粗的字体不宜加粗(特别是字号小于32时),否则容易粘连;阴影不宜过长,颜色应对比明显;安装艺术字库,选择适宜字体,也显得更为活泼;字型扁平、笔画过粗或过细以及连笔书写的字体不宜用于正文。⑸段落设计。可采用常见的竖排式或横排式,也可排列成有个性的布局,但应该整体协调;行间距可取1.2-1.5,不宜过密;段落之间设置段前段后或由文本框隔开。⑹图片设计。图片应具有较高分辨率,一般不低于200dpi;除非只做一般性浏览,否则同一页面的图片最好不超过2幅;可截取局部或采用动画等方式放大显示细节;采用不受分辨率限制的矢量图,尽量避免从教材或资料上截屏或翻拍低质量图片。⑺视频设计。应设置较高的显示分辨率,同一页面只放置一个视频;除特殊需要,总播放时间不宜过长,单个时长应控制在1-5分钟,并在播放的前后或同时配合讲解。

6.通用兼容。由于不同電脑安装的操作系统、软件版本可能不同,所以在设计多媒体课件时必须考虑到兼容性问题。软件一般都是向下兼容的,因此如果自己安装的软件版本较新,保存时应设置成低版本兼容格式,例如使用PPT制作的多媒体课件,保存类型应选择“97-2003演示文稿”;尽量采用多媒体软件内置的公式编辑器,而不使用自己安装的高版本编辑器;使用自己安装的字体时,应确保教室电脑安装有相同字库;无论是公式还是字体,一种保险的做法是将内容保存为图片后再插入课件中;插入的视频动画应采用通用性好的格式或确保教室电脑安装有相应播放器,可用格式工厂等软件进行格式转换;根据实践检验,操作系统内置播放器的格式——wmv格式的兼容性最好,特别是对于设置为直接播放的视频;最好提前一天或半天到教室试播课件,确保所有显示格式与设计相符。

7.融会并包。课堂教学本该就是别开生面、丰富多彩的,再加上问题10中分析的单一多媒体课件教学对学生注意力和学习效果的影响,教师更应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形成教学良性互动。因此,教师应擅用而不滥用多媒体课件,并充分结合其他教学手段如板书、教具、实物等的作用,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通过板书[6]来调节授课节奏、突显内容脉络、增强课堂互动;通过教具演示、模拟训练、实物操作增强学生的立体感知和实践体验,等。

三、结束语

多媒体课件的设计过程是一个教学思路、艺术美感、个性发挥的综合过程,应把握逻辑性、辅助性、凝练性、艺术性、兼容性和灵活性原则,并综合考虑教学需要和观者体验,从而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同时,教师应牢牢把握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多媒体课件成为促进教学相长的有效手段,使信息化教学手段更好地发挥服务教学的辅助作用,获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金燕,魏雪,郑一筠.对高校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与教学效果的相关因素探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3):12-15.

[2]于洪洲.论课堂教学多媒体课件制作原则[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25(3):120-122.

[3]马智刚,冯平,王维俊,等.教育心理学在多媒体课件设计制作中的应用[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8,(2):101-103.

[4]靳红梅.参赛多媒体课件和实际教学多媒体课件之间的关系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4,(45):229-231.

[5]李道西,胜志毫,李彦彬.高校专业课多媒体课件设计方法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7,(33):271-272.

[6]卞鸿巍,王荣颖,马恒.多媒体与板书在课堂教学中优化结合方法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4,(39):235-237.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