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文精选

转型背景下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光电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9-3-6 20:23:44      点击:

熊翠秀 黄卫立 姚映波

摘要:本文分析了地方普通高校光电类专业普遍存在的问题,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从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出发,对教学模式、开课方式、考核方式三个方面提出改革的设想。提倡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模式,探索用“流动式”开课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力争把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光电类专业基础理论的建立与实践能力的培养融为一体。

关键词:转型背景;实践能力培养;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流动式开课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45-0055-02

“[2015]7号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1,2]以及2015年11月27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召开的全省普通高校“转型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会议精神都强调高校转型发展要转到“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上面”,而技术技能往往通过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因此,在转型背景下对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进行研究,改革高校实践教学,构建与实践能力培养相适应的实践教学新体系,是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光电类专业集中了多种技术[3],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一、存在的问题

我校从2008年开始,调整物理学专业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把该专业按光电信息方向培养,后来为了保留物理学专业的传统方向以及进一步把光电信息方向办学规范化,申报获批了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从2015年开始招生。这是学校与学院发展的新口径,但同时也极具挑战。就目前的情况看,地方普通高校(以我校为例)在光电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1)实验场地受限及实验设备资源不足等;(2)师资短缺;(3)人才培养模式单一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教学效果,限制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难以达到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因此,在转型背景下,加强光电类专业光电技术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适应社会发展所需求的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迫在眉睫,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势在必行。

二、光电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探讨

为了达到专业培养目标,并适应转型的社会大环境,笔者从教学模式、开课方式和考核方式三个方面对普通本科高校光电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进行了探索与改革。

1.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目前现行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主要有如下三种形式:(1)校企合作机制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4]这种情况在校企深度合作的基础上,建立真实或模拟的生产环境,把理论知识与见习、实训及实习等实践操作的教学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真正达到一体化的目的。笔者所在学院跟多个相关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对相关实践环节联合培养,如毕业设计与毕业实习融合到一起在企业进行相关的实践教学环节[5],由一名学校教师和一名企业工程师共同指导实践环节,由一名学校的带队教师监督一个实习点的实践教学开展情况,近几年我院对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一直采用该培养模式,对于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我校将继续沿袭这种教学模式。(2)把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融合为一门课,分别设置理论课时和实验课时,教学活动分别独立进行难以做到真正的理实一体化。(3)第三种情况与第二种情况类似,所不同的是这种情况基于校企合作平台,理论课与实验课都有一部分由企业的工程师承担,但理论课与实践课还是分开开展。對光电系列的课程,我校正在努力探索第四种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具体做法是首先从培养计划开始整合相似课程,建立课程群,调整课时[6]。对于人才培养方案,我院专业负责人在制定2017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过程时,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多次开展教研活动集体讨论,学院多次聘请校外企业工程师和专家审阅培养方案并反复修改。按照笔者的想法,对课程进行整体规划,对一门课程设置总课时和总学分即可,不必再具体设置理论与实验课时,把教学任务融为一体,对课程进行整体规划,不单独设置理论及实验教学任务。这样做的理由是由于光电技术融合了多种技术,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情况下,每类技术的更新换代速度很快,每个年级的人才培养方案在学生入学前必须制订好,而课程在学生入学后开设,有的课程开设时间比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的时间晚3年,在这么长的时间里很多技术已经更新换代,因此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看似适合的教学案例到了具体开设课程时已经不再适合。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社会输送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把实践与理论同步开展,而不是理论与实践环节分开单独开设。但这种教学模式对于教师的要求比较高,一般来说每门课至少需要1—2位专门化教师。

2.流动式开课模式。为了激发教师和学生的兴趣,采和流动式开课模式。(1)对入学教育:我校一向高度重视入学第一堂课,即入学教育。入学教育包括一个重要环节——专业教育。从2016级开始,我校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所在学院的专业教育分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由专业负责人或者资深教师介绍本专业,帮助学生建立整体专业轮廓;第二个环节由聘请的企业工程师介绍行业发展动态及市场需求,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专业。目前考虑把专业教育的两个环节分开进行,首先在学校进行第一个环节,然后专业课教师集体带队把学生带到企业进行第二个环节,让教师和学生亲身体会所听、所闻,从感知的角度建立专业存在感,并认识专业发展方向。(2)对大二、大三的光电类系列专业课:相关同类课程,考虑在学期开学之初安排一周时间进行社会调查,任课教师和学生同时走进社会具体调查光电产品的研发单位分布、市场运营单位分布及具体应用和企业需求等。教师真正走入社会进行调查,了解当今社会和企业的真正需求及行业发展动态,在产业视野下教师安排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能否如实对接当下专业的发展,能否正确导向学生的学习;学生真正走入社会调查了解情况就会发现专业的大致发展方向、市场需求以及一些待解决的问题,这样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带着问题和愿望走入课堂比教师灌输强很多倍,然后到了中期或者期末让学生再次重返社会进行实践。

3.建立合理的考核模式。笔者所在学院对各种考核机制一直不断完善,但每个时期,不同环节的教学模式有一定的差异,考核模式也不尽相同。目前对毕业设计与毕业实习融合的实践性环节,学生的毕业设计成绩评定由学校指导教师、学院监控小组、评阅教师和答辩小组四方从设计过程、毕业设计文档和毕业设计成果进行全方位的综合评价[7],而毕业实习的成绩由学院在实习点的带队教师评定。但就目前我院毕业设计与毕业实习融合的模式看,企业指导教师对毕业设计与毕业实习的整个实践环节及实践能力的培养起了关键作用,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在评定实习成绩以及毕业设计的设计过程和设计成果评定中融入企业指导教师的成绩评定,按一定比例折合到总成绩里。这样做一方面肯定了每位指导教师的存在感,给他们一些主动权,更有利于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对实践教学的开展有利无弊;另一方面学生在企业实习与设计,与企业指导教师有大量直接的思想和技术交流,企业指导教师对学生实习及设计了解比较全面,相比之下他们能比较客观、公正地评定成绩,因此为了客观、公平、公正的评定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成绩,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必要把企业指导教师的成绩评定考虑进来。对于在学校开展的理实一体化课程的考核也要充分考虑实践过程以及不同指导教师的贡献。

三、结语

在转型大环境下,为了更好的适应地方经济发展以及企业的需求,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对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光电类专业提出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和流动式开课模式有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思想,为了适应教学模式探讨了相应的成绩评定方式,力争为应用型、技術技能型人才培养服务。

参考文献:

[1]杨希.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J].陕西教育(高教),2015,(12):33,35.

[2]王强.高等教育走进“重技重能”时代[N].中国教育报,2015-11-17(003).

[3]吴小所.光电技术的应用及研究热点[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7):74.

[4]谢文明.校企合作机制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探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1,32(17):34-36.

[5]肖卫初,邓曙光,陈伟宏.电子类专业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相结合模式的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1,(27):132-134.

[6]张光富,陈智全,田野.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7,14(27):116-117.

[7]杨冰,邓曙光,邓杨保.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改革探析[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5,(05):89-90.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