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文精选

浅析大学英语教学中思辨能力培养模式构建问题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9-4-23 13:49:29      点击:

唐旻丽

【摘要】大学英语作为教学结构中的重要部分,不仅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学科,也有利于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思辨能力的培养现状,总结经验,探索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构建有效的思辨能力培养模式的策略,从而提高英语教学的深度和质量。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 思辨能力 培养模式 构建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2-0107-02

随着社会的进步,英语在社会和个人发展中愈来愈扮演着重要角色,除了其语言功能,英语教学对思辨能力的培养也是我们不可忽视的一点。特别是在新课改的深入发展背景下,大学教育对英语教学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仍然秉持传统的教学原则,以培养学生英语视听说能力为教学重点,而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却不受重视。思辨能力在个人成长中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对于大学生的发展来说,思辨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大学生思辨能力的现状分析

通过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多项调查研究,我们发现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普遍不高,学习效率更是很低,究其原因,无法有效激发學生的教学参与性和学习中的思维能力,成为一个重要因素。除了学生自身因素外,教师教学模式也成为学生思辨能力难以发展、学习激情缺乏的主要原因。当前的教学往往忽略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综合判断能力等素养的发展,整个英语教学更加机械化和应试化,这样的教学机制是对英语课堂的束缚,也大大降低了学生课堂参与性和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思辨能力无从发展。而分析这一问题出现的原因,对于我们解决问题,思考对策有着重要意义。

(一)英语学习的内在规律影响着其对思辨能力的发掘培养

外语的学习一般在非外语的环境下进行,尤其是学校的教学,因此,要学习外语就需要学习者包括教学者在其中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特别是对外语的听说读写译技能的反复练习。而大多数的外语学习中,这些技能的学习都是在机械记忆和被动学习的模式中展开的,外语学习总是致力于将语言的机械模仿不断加强,最后逐渐使学习者能够自然熟练地运用大量操练后的内容和技能。而这一过程中主动的思维和积极的批判被忽视,学习者往往花大量的时间去完成机械记忆和技能熟练的任务,在养成自己语言习惯的同时,学习者开始陷入缺乏思维逻辑性和独立性、辩论说理缺乏说服性的困境中,这正是学习者思辨能力缺乏的重要表现。

(二)我国传统英语教育理念中对英语教学所产生的束缚

教育理念直接指导着教学行为,我国长期以来所形成的传统教育理念将英语教学视为语言习惯的养成过程,强调通过大量操练、死记硬背和知识机械传授来使学生的英语语感得以提升,这一理念下,学生的思辨能力被掩盖,学生如何创造性地运用语言也成为教学盲区。除此之外,英语课堂教学中师生的关系位置没有得到有效处理,教师总是课堂的中心,学生则成为注入式教学的接受者。课堂上师生的互动也十分缺乏,学生口语能力无从培养,语言表达的创造性和能力性没有得到有效的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越发成为短板部分。

(三)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和培养计划方面的缺陷

我国大学的整个学生培养计划和课程设置相比于外国高校来说,都存在忽视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问题。在大学的英语教育中,也同样有这一问题的阴影。西方高校在人才培养中,尤其注重对学生思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这成为大学生必不可少的两项技能。在这样的理念下,大学英语的培养计划和课程设置都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多样化的讨论活动、辩论赛、师生互动等教学活动被积极纳入到英语教学中。反观我国大学的英语教学特别是课程设置,将学生基本功和基础知识的巩固作为课程要点,学生的思维面和涉猎区域被限制,这使得学生的思辨能力没有发展的基础。

二、构建大学英语教学中思辨能力培养模式的有效措施

学生的思辨能力培养,需要在教学中进行渗透,这要求广大的教师积极思考对英语教学模式的重建,尤其是重视构建一个行之有效的思辨能力培养模式。而这样一个模式的构建,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综合考量,才能够更加全面深入地解决英语教学中的问题。

(一)观念的引导和动员

思辨能力培养的前提是使学生拥有思辨精神。因此,教师在英语教学中,首先要向学生开宗明义地讲清楚英语教学中“思辨能力”的主题,注重教师外部对学生的激励和引导,使学生的内在情感中重视思辨能力,在英语学习中能够积极接受来自教师的有关思辨能力培养的教学任务,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参与英语教学。其次,也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为知道,为思辨能力培养提供一个互动、开放、自由的教学环境。

(二)教材的编写和课程的优化设置

在英语教材的编写方面,编写专家应该将目光更多的投向如何突出和建立教材的逻辑结构,将英语专业知识和文化背景结合起来,使文化知识的积累和学生逻辑思维的形成渗透在教材中,既为学生提供详细的英语专业内容,也为学生营造出更多逻辑思维的空间,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问题,尝试解决问题。

课程设置方面,大学英语需要突破传统的课程局限,特别是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需要得到进一步的确认和提升。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发展,对教学新模式的构建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教师在课程设置中要注意对新课改的研究,灵活设置课程,将教学目标进一步明确并突出思辨能力的培养目标,并营造良好互动的师生关系,从而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激情,为学生进行思辨提供更加宽松的环境。

(三)创设民主平等的课堂环境和思维氛围

学生思辨意识和激发,首先需要一个民主平等的思维环境,体现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要创设一个民主平等的课堂,重新思考和构建师生的课堂关系,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凸现出来,使学生成为知识的产生着和课堂的主导。因此,教师要积极转换角色,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特别是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视角思考一个问题,将思维的多元化进一步显现出来,让学生感受到思辨的魅力,也能够真正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

(四)教学内容的扩充和教学活动的优化设计

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学质量和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为了进一步激发教学对于学生能力培养的积极作用,教学我们倡导英语教学内容要进一步扩充和优化。思辨能力的培养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独立设置思辨能力的培养课程,专注于学生思辨能力的提升;一是以英语教学内容为依托,在教师教学过程中有机结合教学内容和思辨综合能力的培养,获得知识和能力的双重培养效果。

教学活动方面,英语教学中可以积极开展思辨能力培养为主的教学活动。小组讨论式教学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学生在自由讨论、辩论中丰富自己的知识,并积极接受来自同伴的观念,使自己的见解和思维方式都得到一个重构。

综上,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仍需要不断总结发展现实,汲取国内外先进经验,积极探索适应我国大学生成长规律的思辨能力培养模式,使大学英语进一步展现其在学生培养中的教育价值。

参考文献:

[1]刘晓民.论大学英语教学思辨能力培养模式构建[J].外语界, 2013,22(105):59-66.

[2]黄芳.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方式实践探索[J].英语科技资讯,2013,23(11):103-112.

[3]陈桂琴.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J].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9(22):133-135.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