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文精选

多种教学方法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9-4-30 9:20:13      点击:

严颖

【摘要】将DIS技术融入“中和反应的测定”,有助于学生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对酸碱发生中和反应过程中的热量和pH改变有更深的理解。

【关键词】多种教学方法 中和反应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2-0160-02

初中阶段的化学学习是启蒙性的、基础性的。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例子去探究,培养学生化学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恰恰体现了新课标所倡导的“学生的主体性”教学。中和反应是一个化学概念,它代表的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从微观中找寻原理,体现化学的特殊研究角度,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微观实质是本节课的重点,通过学生实验从宏观角度引导学生认识中和反应的实质,如何从微观角度认识中和反应的实质呢?所有的教学效果都不如动手操作更强,本节课借助图像、图形,利用青果平台,结合第三章微粒的相关知识,通过“微粒的移动”加强对中和反应微观实质的理解,强化学生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化学思维方式。

中和反应的另一特征是放热,传统实验中需要不断测量温度并读取数据,时间较长且不够准确。利用DIS实验可以在两分钟之内将温度及pH随时间的变化图画出,让学生通过变化曲线感受中和反应过程中能量的变化及pH的变化。技术与教学充分融合不仅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更体现了实验是化学学科的特色,并且随着技术的发展,实验的手段在变革。

一、教材分析

酸、碱、盐的学习是学生学习初中三种重要化合物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让学生学会从组成结构决定物质性质的角度认识具有特定组成结构的物质所具有的共性和个性,以及由此所衍生出的物质的用途。这些都成为本课时学习的观念基础、知识基础与方法基础。

中和反应是常见的酸和碱教学内容的第三节,该节内容从微观角度认识酸碱盐反应的实质,体现酸碱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中和反应作为与酸碱盐性质相关的一类典型反应,本课时的主要任务就是引导学生继续从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角度认识某种化学变化的本质、特点与应用,并且进一步学习化学变化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二.教学设计

实验准备:学生实验: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氢氧化镁、稀盐酸、稀硫酸、大理石、锌粒、酚酞、试管6支、药匙

演示实验:pH和温度传感器、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烧杯

1.概念建模

[引入]胃酸在人体新陈代谢中具有重要作用,借助胃酸的腐蚀性,可以帮助消化食物,但胃液中如果胃酸过多,反而会得胃病。此时,医生会建议我们服用一些药物治疗胃酸过多,其中一種常见药品称为斯达舒。

[提问1]斯达舒中的有效成分为氢氧化铝,为什么斯达舒可以治疗胃病?

[提问2]就物质类别而言,氢氧化铝与稀盐酸的反应属于哪两类物质的反应?

设计意图:从常见的生活情境出发,引发学生对酸与碱混合时发生变化的思考,使学生体验猜想与假设、实验验证并获得结论的过程。

活动:什么是中和反应的概念?

[问题1]常见的碱与酸均能发生上述类似的反应吗?

[学生实验]氢氧化镁、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稀盐酸、稀硫酸。

[交流分享]

[问题2]氢氧化镁与稀盐酸为什么是反应而不是溶解?

[任务]书写氢氧化镁与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问题3]请设计实验证明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是否与酸发生反应。

[学生实验]证明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发生反应

设计意图:由示例的单个反应引导学生从物质分类的角度进行推行,确定反应的可能性,并进一步通过具体反应进行验证,从而建立中和反应的概念。

[概念形成]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称为中和反应。

[问题4]中和反应的概念辨析(利用青果在线平台抢答,并说明理由)

2.微观辨析

[问题1]根据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从宏观角度看,酸和碱反应是反应物的酸碱性消失的过程。从微观角度看,中和反应的实质是什么?

[问题2]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哪些微粒?稀盐酸中有哪些微粒?

[问题3]将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后的微粒移到相应位置。

设计意图:中和反应的本质是本节课的重点,既要引导学生从宏观角度认识,又要借助图像、图形加强从微观角度的理解。

3.化学表征

学校实验小组为研究中和反应的特点并同时测定某NaOH溶液的质量分数设计如下实验:取60mLNaOH溶液装入烧杯中,逐滴滴加5%稀盐酸,实验过程中,利用pH传感器及温度传感器测量pH、温度随时间的变化。

(1)试说出溶液的温度变化与时间之间的关系。

(2)若反应过程中溶液pH变化如图所示(通过DIS实验画图),请思考下列各阶段溶质是什么?

设计意图:在中和反应pH的变化曲线图的认识中,通过学生的观察与理解,让学生进一步学习坐标图的认识要领,又让学生了解该曲线图中线与点的意义。

4.绿色应用

通过网络搜索中和反应的应用,用简短的语言将其归纳。

设计意图:中和反应广泛的存在于各种工业生产过程中,尤其在化工、食品、环保等行业。由学生查阅资料,加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拓宽知识面。

5.课堂小结

初中阶段,研究某种化学反应时,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研究:(1)反应的实质是什么,从宏观角度讲,即哪些物质参加反应,生成了哪些物质,从微观角度讲,哪些微粒参加了反应,生成了哪些微粒。(2)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这种能量变化在生产生活中有何作用。(3)反应现象,即变化过程中,由于新物质、新微粒的生成使得反应出现了明显的可被观察的现象。(4)反应的表达包括方程式表达,图像的表达等。(5)该反应在生活生产中的重要用途。

设计意图:本课时的主要目标不仅是学习中和反应的相关知识内容,还要了解化学反应研究的视角、内容与方法,要将重要的化学观念融合其中。

三、教学反思

中和反应是常见的酸和碱教学内容的第三节,该节内容从微观角度认识酸碱盐反应的实质,体现酸碱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本节课的四环节教学设计:概念建模——微观辨析——化学表征——绿色应用,正是体现了这样的教学思想,培养学生初步建立结构决定性质的化学学科观,用酸碱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的意识和能力。

学生自主参与整节课的知识建构,从旧知识回忆到新知识的学习,从提出问题到通过自主设计实验、观察、思考、交流、讨论、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深入理解知识,逐步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本节课强调以学生探究学习为主,重视学生的体验,使认知与体验相结合,创造一个合作学习探究的氛围。

参考文献:

[1]林三泰,衷明华.基于手持技术的“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教学设计[J].江西化工,2015,(3):186-187.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