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文精选

浅议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视唱”学习心理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9-3-4 20:29:01      点击:

李桂梅

摘要:通过在教学过程中的长期观察,结合查阅的全国性相关资料,发现形成“厌学”这一学习心理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在进校前几乎没有接受过专业的“视唱”音准训练教育,缺乏学习音乐最基本的知识素养,加之“文化课学习意识”的常态化养成习惯,无法接受视唱特殊的教与学方法。要改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视唱这门学科的困境,教师必须研究学生在学习这门课时的心理变化及特点,从而找出破解办法,提升教学效率。

关键词:学前教育;视唱;学习心理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46-0257-02

一、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视唱的必要性

学前教育专业的五大领域包括科学、健康、语言、社会、艺术这几个方面的内容,常常被贯穿于幼儿接受教育的知识领域范围之中。其中,在艺术领域这一块,就包含音乐学科的教学内容,这样,对于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而言,音乐课程的学习,就成为专业技能学习的必备因素之一了。学好这门课,有助于将来工作的顺利开展。要学好它,首先就要学好“视唱”这门学科,它是学习其他音乐学科的“开门钥匙”。这门音乐技能课,就像人们学习英语的音标、语法、时态一样,学生学习的好坏,直接影响后期其他音乐科目学习的质量,也最终影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将来的职业发展前景。

二、目前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生源情况对音乐教学的影响以及学生学习心理的变化

当前,由于国家对高校招生计划政策的不断改进与变革,使得各个学校各个专业的招生人数不断攀升,极大程度地普及了大学教育,与此同时,各高校生源专业素养质量也参差不齐,单从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基本功的实际情况就可以发现,学生音乐学科素养严重残缺的现象普遍存在。当然,其他学科方面基础的扎实与否也是有待考量的。本人作为一名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老师,从事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学科教学已近七年,在教学中发现,学生的音乐基础几乎为零,在音乐基础技能课“视唱”教学中,发现学生学习过程异常艰难,心里根本没有一个基本音级的固定音高感觉,更不用提基本音级之间固定音高的距离准确感觉是什么,也没有一个明确的学习方法,久而久之,同学们学习音乐基础课“视唱”的积极性就消耗掉了,由此产生“厌学”情绪,使得其学习心理发生较为严重的变化:不知怎么学、恐惧、害怕、厌烦、不自信等学习心理障碍摆在了眼前,极大地影响了学习进程与教学进度,对其他音乐课的学习与发展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通过在教学过程中的长期观察,结合查阅的全国性相关资料,发现形成这一尴尬现状的原因主要是学生在进校前几乎没有接受过专业的“视唱”音准训练教育,缺乏学习音乐最基本的知识素养,加之“文化课学习意识”的常态化养成习惯,无法接受视唱特殊的教与学方法。视唱学科的教与学又具有一定的抽象关联性,在学习过程中,纯粹需要心理学中的“听觉”“视觉”“感觉”“记忆”“联想”等等一系列的积极心理活动来完成,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练习、不断视听磨练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

我通过长期观察发现,要想激发学生的视唱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效率,就要在不断强化讲解、练习基础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从解决学生学习视唱时的心理入手,研究它,寻找解决它的方法,这样“视唱”教学效率才会突飞猛进。

三、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视唱学习心理变化的调适策略

1.从文化理论课学习方法切入。在视唱教学中,我不但渗入了视唱技能知识点的文化背景因素,还从现实社会生活中提取教学素材,综合运用来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从未接触过的音乐技能知识点,并在实践演练中,通过不断碰到的同类问题不厌其烦地继续用较为生动的实例加强理解,不断巩固贯通,久而久之,学生慢慢对视唱学习产生了兴趣,也从中悟出了其特殊的学习方法与思路要领,学习热情明显高涨、学习效果显著提高。

例如在视唱技能“切分音及其节奏”这个知识点的讲解与训练中,首先从学生一贯的学习新事物的接受特点出发,将切分音及其节奏形成的音乐文化背景概括性地进行讲述,使学生从文化的角度先来理解这一知识点,顺应了他们的学习心理特点,也激发了他们进一步学习下去的好奇心与热情,接下来再讲解该知识点时,又结合了我们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人类的繁衍现象,从生理学角度进一步运用学生能够理解的方式层层深入地分析讲解其产生、形成的过程,学生一下子对从未谋面而又抽象却又不得不掌握的重要知识点就迎刃而解,消除了学生单纯从知识点本身专业性角度学习的心理恐惧感,从而放开思维,接纳来自老师的任何一个知识点的讲解。

2.针对不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自卑心理,采取单独实践活动中公开鼓励的教学策略。在教学中发现,有些学生怕唱错音高或节奏而不敢在同学们面前表现自己,这种自卑心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此,我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在课堂上的反馈信息,适时地给予真诚鼓励,学生从老师这儿得到了真心的理解与帮助,学习心态不拘谨了,敢于表现自己了,也就有学习的动力与劲头了,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事实上,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而言,他们更希望老师能在他们从未接触的音乐技能学习过程中,站在他们的音乐知识积累角度,认识、理解并鼓励他们,并不需要一味地板着脸孔严格要求他们,他们自身学习自觉性还是很高的,只是在这门学科上需要一定时间的适应,并通过老师找到新的学习方法。

3.对于个别学生,采取课后谈心,了解其困境根源,从源头上纠正他们对视唱的不良学习心理。在教学中,有的学生甚至痛苦到要转专业,说自己一直被认为不擅长学习音乐。作为教师,听后感到十分震惊!课后,单独与这些学生谈话后发现,在基础教育阶段,由于音乐老师的严格要求,经常被扣上“五音不全”的帽子,使得学生对学习音乐学科产生了心理阴影,直至上大学,这种心理还在作怪,为此,作为教师,我只能从学习音乐的基本条件和如何学好这门课这些方面入手,来开导鼓励他们不要放弃自己,再给自己一次机会,来做个实验,看是否真是这样,结果都变了,脸上的表情从给我哭到面带含羞微笑地对我说:“老师,我错了!我要重新认识自己的音乐表现能力了!”我也欣慰地笑了。这就是教育!值得老师深思啊!

4.在教学策略上,采取多样化激励学习视唱的措施,帮助学生掌握并巩固音乐基础知识。在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经常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措施,最典型的一种就是通过阶段性学习成果汇报演出的形式,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平台,这从侧面形成了一种学习压力,致使其在底下不断探讨、琢磨、学习练唱。最开始以班级中的小组为单位,进行小组视唱比赛,从本班中赛出突出优秀的一组,然后进行班级与班级之间的比赛活动,赛出更为优秀的一组,给予适当的学分奖励,形成了一种人人参与、天天练习、时时动脑的良性学习环境。

四、对学生学习心理的研究是现代音乐教师必须具备的教育教学素养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对音乐学科学习的起点几乎为零,而音乐学科的学习不同于日常的文化课学习,学生难免在学习过程中会产生心理变化,它的确需要从同学们的学习过程、思维方式、认知理论、记忆原理和学习策略等等有关学习理论方面的学习因素与环节中深入研究,找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能够在最短的课时里最快地掌握音乐知识的突破口。那么音乐教师就应改变原有的“你教我学”只注重专业知识的教学模式,把一部分精力放在关注学生学习心理变化的基点上,摸索学生快速掌握视唱的学习心理特点,找到有效手段,从而激发兴趣,提升学生学习视唱的积极性与自信心,改变教学的尴尬现状,提高教学效率,使得学前教育视唱教学从根本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可谓“一剑双雕”,同时也为其他音乐学科的学习铺开了较为平坦的道路。

五、结语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提倡“以人为本”的人文社会大背景下,教师教育,尤其是高校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研究学生学习本门课的心理变化,查找原因,改变教学思路与方法,才能教学相长,也才有可能培育出与社会需求相对应的真正合格的人才,音乐教育也不例外!

参考文献:

[1]李重光.音樂基础理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63.

[2]林鸿平.乐理、视唱、练耳(第二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3]蒋新俭,王工念.乐理、视唱、练耳[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9.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