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文精选

设计艺术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9-3-18 20:48:25      点击:

王琦 武巧琳 李慧

摘要: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是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桥梁与纽带。本文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通过对设计艺术类学生创业现状、创业素质与障碍、学校创业教育等调研数据的归纳与分析,提出了完善教育内容,改革教学模式,组建创业团队,打造创业平台等具有设计艺术专业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

关键词:设计艺术;创新创业教育;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4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39-0037-03

一、问题的提出

在国家大力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如何培养具有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成为了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人才培养的重要课题。设计艺术作为一门实践性、适用性很强的专业,其理论课程与社会实践结合较紧密,学生具有较强的独立性、自主性、创意能力、市场洞察与社会适应能力,因此成为了创业大军中创业激情与创业活力较高的特殊群体。但是由于我国暂未形成创新创业教育的完备体系,对设计艺术类大学生的创业问题更是关注得较少,创新创业教育大多停留在就业指导的层面,致使很多学生虽有创业理想却望而却步。为更好地了解设计艺术类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与问题,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的新模式,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的培养,我们设计了《设计艺术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情况调查问卷》,在湖南省高校设计艺术类学生中共发放问卷800份,回收问卷770份,有效回收率为96.25%。内容涉及学生创业的基本状况、创业素质与障碍、学新创业教育等三个方面。通过学生对创业的了解及其途径、创业的想法与实践、创业选择的行业与伙伴、创业的素质与障碍、学校创业教育的内容与形式等问题的归纳分析,提出相应的建议与对策,为构建具有鲜明特色的设计艺术类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新模式提供一定的理论与参考依据。

二、问卷的结果与分析

(一)创业的现状

1.学生对创业的了解及其途径。对于创业的理解,46.10%的学生选择了“开创事业”,37.01%的学生选择了“创办企业或工作室”,只有16.88%的选择“其他”,这说明了在世界创业教育风起云涌与国家大力倡导创新创业教育的大背景下,大多数学生对创业有着较清醒地认识;但当问及到“您了解创业的途径是什么”时,43.51%的学生选择了“书籍、网络、报纸、媒体宣传”,35.71%的人选择了“同学、朋友或身边的人”,而选择“学校教育”和“其他”的分别只占到了12.34%和8.44%。这表明学校创业教育远没有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与学生发展的需要,以致学校创业教育在学生创业中的桥梁与纽带作用發挥不明显,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2.学生的创业想法及实践。当问及到是否对创业感兴趣时,选择“很感兴趣”“感兴趣”的分别占到了43.51%、35.06%,而选择“一般”的只有15.58%,选择“从未想过”与“不感兴趣”的只占到了5.84%,学生对创业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但是当问及到“你是否已经开始为创业做准备或实施计划”时,仅有9.09%的学生表示“已经开始实施”,而54.55%的同学则是“有创业想法,但不知从何下手”。之所以产生这种状况是因为学生虽有创业热情与兴趣,但是由于缺乏创新创业必备的知识与技能储备,更不知如何应对随时有可能产生的创业风险,从而不知如何下手,导致创业的理想受挫。

3.创业选择的行业及伙伴。对于创业要选择什么样的行业,学生一般都有着比较理智与谨慎的态度,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行业”“与自己所学专业相近的行业”“自己熟悉度高的行业”的分别占到了29.22%、20.78%、13.64%,不盲目追捧“社会的热门行业”,也不盲目信奉“什么赚钱就做什么”,这体现了大学生的创业理性。同时由于大学生创业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急需伙伴或团队的支持,因此在问到“如果创业,您是否会选择合作伙伴”,74.68%的学生会选择“与家人、同学、朋友合作创业”,选择“个人创业”的仅占到了25.32%。因此学校在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就应该采取多种措施,注意加强学生创业团队的培育与扶持。

(二)创业素质与障碍

1.创业最应具备的素质。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创业最应具备的素质依次排前四位的分别是“组织管理协调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市场开拓能力”,依次占到了52.60%、36.36%、31.82%、26.62%。这说明,艺术设计类大学生因其专业特点,一般个性比较突出,崇尚自我与自由,专注于专业学习,对于班级、集体、社团活动却比较漠视,导致自身的综合素质难以整体提高,组织管理协调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较为缺乏,再加上与市场接触较少,创新创业机制不健全等因素影响,导致其“创新创业能力”与“市场开拓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这就要求我们在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过程中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

2.创业的障碍。在调研中,创业的最大障碍排前三位的依次是“资金不足”“经验不足”“创业的系统知识及实践不够”,分别为45.45%、32.47%、26.62%。大学生创业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既是大学生企业家能力的行为表达,又有待国家、社会、学校及各部门的齐抓共管、共同促进,仅靠学生个人而言往往是无能为力的,因而要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的新模式,就必须解决学生创业的融资困难问题,为学生创业提供系统的创业知识培训与创业经验积累,搭建良好的创新创业平台。

3.资金的筹措。创业的实质是通过大学生的企业家能力将资源进行组织的过程,而将各种资源凝聚在一起的纽带则是资金。在回答“如果创业,您的资金将从何而来”的问题时,30.27%的学生选择“家庭支持”,23.38%的学生选择“银行借贷”,自我筹措的比例为18.43%,而选择向亲戚朋友借贷与申请政府创业基金支持的均为16.88%。从这个结论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的大学生在其创业与社会化过程中,家庭依然是其主要的支撑,也是创业行为的最终保障;而向银行、政府申请资助或贷款的比例相对较低,这主要是学生对相关的文件与政策缺乏足够的了解,说明创新创业教育与辅导势在必行;同时在调研中大学生创业资金的“自我筹措”比例相对较低,这既和大学生的社会资源有限有关系,也与各种创业风险投资基金没有渗透到高校中有密切相关。

(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

1.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在问卷中,当我们问及“学校是否有必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时”,选择“非常必要”“必要”的分别为50.00%、35.06%,占到了八成以上,而且38.31%的学生认为有必要从大一就开始开展创新创业教育,31.69%的学生认为有必要从大二開始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由此可见,学生认为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在学生创业的过程中意义重大,渴望学校能够为他们提供一系列完备的创新创业教育指导与服务,从而扫清创业障碍。

2.学校应提供的创业教育与服务。在创业教育中,学生认为学校最应提供的教育与服务排前四位的依次是“创业系统知识培训”“国家相关政策、法律的解读与咨询”“工商注册、银行贷款等手续的办理”“创业实训与实践”,分别为31.17%、27.27%、26.62%与20.78%,这就说明学生需要的创业教育不仅包括理论上的提高、实践中的体验,而且还包括具体创业流程与手续的办理,因此学校要及时整合各种资源,构建校内校外的互动机制,畅通创业渠道。

3.有效的创业教育形式及促进创业的措施。在调研中,学生认为最有效的创业教育形式从高到低依次是“提供创业实践机会”“进行创业技能培训”“组建创业团队”“开设系列创业教育课程”“组建由知名专家或企业家组成的创业指导委员会”“建立创业孵化基地或创业园”“举办创业大赛”。而问到“如何促进创业教育”,66.23%的学生首选“提供创业实践”,其次是“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59.09%),第三是“完善教育内容”(46.75%)、第四是“组建创业团队”(46.10%),第五是“开展创业系列活动”(44.81%),这说明学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要注意教育的层次性、丰富性与多样性。

三、建议与对策

通过对问卷的调查分析,我们发现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是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桥梁与纽带。要促进设计艺术类学生创新创业,就必须跟上时代步伐与学生发展的需要,把握特点,破除障碍,结合实际,构特色鲜明的创新创业教育的新模式,完善创业教育内容,改革教学模式,组建创业团队,打造创业平台,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业精神,提升创业能力,突破创业瓶颈,培养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高素质创新创业型人才。

1.完善创业教育课程,开展创业系统知识培训,激发创新创业意识。创业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创业系统知识的缺乏是学生创业的重要障碍之一。由于课程设置是高校教学工作的核心,是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关键。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必然要落实到课程设置中去,因此就需要学校与院系紧密配合,实现资源共享,从两个层面完善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第一个层次就是学校按照创业意识类、创业知识类、创业能力素质类、创业实务操作类向全体学生开设创新创业教育的必修课或选修课程,如《新生创业管理体验》《创新战略》《风险投资》《人力资源管理》《合同与交易》《税务制度》《商业机会选择》等课程,全面传授创新创业的系统知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业能力。同时学院结合本专业与学生的特点,开设具有设计艺术类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如《艺术与创业》《艺术市场》《创业案例》《创业启动》《创新评价》等课程,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贯穿于各项课程教育之中,使学生既能够结合专业与市场,提升创新创业素质,同时又有着较广泛的创业知识储备,从而提高创业的成功几率。

2.改革教学模式,以工作室为载体,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创业能力是学生综合素质与企业家精神的全面体现,创业能力需要通过创业实践才能逐渐提升并走向成熟。学生的市场开拓能力、创新创意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与协调沟通能力等,只有在与市场的接轨与创业体验中才会形成。这就要求我们就必须改革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重学生个性轻整体素质提高的传统教育模式,将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相融合,使设计艺术学科课程融入创业教育课程之中,在专业教学中提高创业实践教学的比重。实践证明,以工作室为载体,加强创新创业教学实践,是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教学与项目的结合,开展实战训练,采取方案讨论法、施工现场教学法与模拟创业教学法等方法,在小组合作中,开展互动讨论、市场调研、市场分析从而制定战略、设计方案,确保项目的最终实施。

3.建立创新创业指导委员会,组建创业团队,培养创新创业精神。无论是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与培训,还是组建创业团队,都离不开教师与专家的指导。因此,要保证创业教育指导队伍的稳定与有效性,除加强校内专职创业教师的培养培训外,还应从校外聘请一批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创业实践的兼职教师、知名企业家、成功校友、政府相关职能部门高管等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委员会,作为创业教育的智囊团与专家库,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专题讲座、创业培训、创业交流等活动,进行创业指导与咨询。

4.整合社会资源,建立创业基金与创业平台,突破创业瓶颈。在调研中,我们发现,资金的缺少与创业平台的缺乏,往往成为了大学生创业的“拦路虎”。因此要突破学生创业的“瓶颈”,学校就必须整合社会资源,通过校友捐助、企业支持、民间投资、国家优惠政策扶持等多种渠道,筹措资金,建立大学生创业基金,通过创新创业大赛、创业科研立项等形式,为有市场发展前景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提供风险投资。同时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孵化器”等创业平台,充分发挥学校的在企业、政府与创业学生之间的桥梁作用,积极地协调工商、税务、银行、风险投资机构等部门与单位的关系,建立其“一条龙服务”的互动机制,加强政府、企业、融资机构与创业学生的深入交流和充分合作,全力促进投资资本与创业项目的有机结合,降低大学生的创业门槛,畅通创业办事程序与融资渠道,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良好的支撑环境,彻底解决大学生创业的融资难题,并最终促进大学生创业,实现国家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人才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胡立强.英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运行机制探析[J].继续教育研究,2015,(11):122-126.

[2]李珂.创新创业教育的国际比较与借鉴[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7,(09):73-78.

[3]李先云.艺术类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0,(30):5-7.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