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文精选

以学科竞赛驱动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9-3-19 20:05:15      点击:

朱海霞 王恒 张卉 王玲玲

摘要:学科竞赛不仅是实践教学的重要手段,更是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一种体现。独立学院应充分利用大学生创新创造项目、创新实践课程教学改革、竞赛层次的准确定位和组织、指导教师团队建设,确立适合独立学院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的模式。

关键词:学科竞赛;创新实践;独立学院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38-0048-02

独立学院作为高等教育市场经济的产物,其培养人才的目标定位为应用型。独立学院在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手段等方面都应以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为前提。学科竞赛作为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举措之一,受到了各高校重视,各类创新活动、各类竞赛也开展得如火如荼。

一、独立学院学科竞赛发展现状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指出高等教育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及“大多数应为应用型”人才。因此也明确了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应为“培养适应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学科竞赛可以有效检验人才培养质量,可以作为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在竞赛参与、学生培养、项目培育以及教师团队建设等方面,独立学院都还处于探索阶段,发展良莠不齐。

1.定位不准确,绝大部分跟随母体院校的步骤,开展不匹配独立学院学生的赛事。这样开展的赛事,学生参与面非常有限,而独立学院培养的应用型人才针对的是整体而非个别。

2.项目培养体系不完善,各个学科竞赛相互独立,开展参差不齐。没有完善的项目培养体系支配,不同的竞赛各自为营,这就使得竞赛项目不能得到良好的培养、发展和完善,不利于高层次成绩的取得以及学生的培养。

3.指导教师的配套制度不完善,教师只是凭着自己的爱好和义务指导学生,这也使得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竞赛成绩的取得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以上这些现状制约了独立学院学科竞赛的良性发展,阻碍了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独立学院应不断完善以学科竞赛为驱动的创新实践环节的制度体系、定好位、加强指导教师奖惩制度,以提高竞赛获奖层次,扩大学生参与度,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二、以学科竞赛为驱动,完善创新实践人才培养体系

1.学科竞赛作为实践教学的重要手段,应准确定位,结合自身特点有选择的参加合适的赛事,既能使赛事成绩体现自身水平、突出特色,又能扩大学生参与度,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创新实践活动中,真正做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以南航金城学院自动化系为例,在近三年来,自动化系参加了江苏省四大赛事之一的江苏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其中2016年的江苏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自动化系获得三个一等奖、三个二等奖,此项成绩在江苏省民办高校中列居榜首,2017年的江苏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7支队伍参加并全部获得二等奖的优异成绩,充分体现了金城学院学生培养的创新实践水平。同时又组织学生参加“蓝桥杯”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的省赛和国赛,学生参与度垂直性攀升,由最初的6名同学到今年200多人参加,成绩由最初的省级一等奖到全国唯一的单片机设计与开发组的特等奖,这也充分体现出学科竞赛的赛事定位和选择的重要性。

2.制定完善的学生创新实践培养体系,项目由“选拔、培育、提升”逐次递进,赛事之间保持良好的互通性,这样能够以基本项目为基础,再针对不同赛事完善项目,增加项目利用率和获奖率,同时也能培养学生软硬件设计的多方面能力。以金城学院自动化系为例,首先经过学院的大学生创新创造项目进行项目的初步选拔,并根据项目特点进行分类、培育,最终再针对不同的赛事提升项目,更有很多项目经过进一步完善后作为毕业设计课题。近三年中,这样的项目培育体系使得自动化系项目申报数量和质量在学院都遥遥领先,很多项目都进一步提升为竞赛项目,如参加了江苏省虚拟仪器竞赛、江苏省机器人大赛、江苏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同时,作为毕业设计课题,有1项被评为江苏省优秀畢业设计三等奖,有2项今年被推荐到省里继续评比。

3.不断完善与指导教师相关的制度,充分调动指导教师的积极性,使得指导学生的科创实践和竞赛不仅仅是教师的义务,同时也能体现出多劳多得。目前有的学校配有专职的创新实践指导教师,但很多学校都是兼职性质的,教师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利用业余时间进行指导,这就使得教师的精力不能全部投入到学生实践活动指导中,同时若不配以相应的措施,就更谈不上深入指导。南航金城学院自从实行二级管理后,自动化系在指导教师配套措施上实施了改革,多指导多奖励,同时通过开设相关讲座、培训以及课程的方式实现教师工作量的折算,这从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师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三、结语

独立学院尤其是工科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手段不应仅局限在教学计划中的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实验学时的增加以及课程设计改进等实践环节上,而是更应该在国家创新创业方针的指导下,加强工科专业学生的创新创造活动,使项目培育梯度化、教师配套措施全面化、竞赛选择层次化,才能实现适合地方特色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沈秀,张黎,张小远.独立学院学科竞赛教学运行模式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5,(6):182-184.

[2]刘允,张雅芳.高校学科竞赛组织管理工作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0,(4):31-33.

[3]沈秀,眭荣芳,曾德伟.地方高校学科竞赛管理体系的构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11):187-190.

[4]徐辉,王冬晓.大学生学科竞赛的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10):141-143.

[5]李忠刚,王兴芬,彭书华,丁娟.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学科竞赛管理机制改革初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12):34-36.

[6]孙莉莉,雷永锋.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07):269-271.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