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文精选

转型背景下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光伏产业人才培养探讨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9-3-18 20:48:04      点击:

李永宏 马紫微 姜其畅 孙慧霞 郑伟

摘要:在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背景下,新建本科院校开始设置新能源专业,培养光伏产业应用型人才。本文针将对新建本科院校的光伏产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其问题在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培养定位以及校企合作三方面阐述了一定的看法和认识。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光伏产业;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39-0079-02

一、引言

随全球化石能源的储量减少,以及其燃烧使用给人类生活环境带来的一系列严重的环境问题,使得世界各国开始都将目光投向了储量丰富、没有污染的新型能源。由于太阳能具有清洁、储量丰富、安全可靠等优点,已作为世界各国新型能源的首选,是未来解决能源危机与环境污染问题的必然选择。因此,近年来,太阳能光伏产业取得快速的发展和进步。

我国是能源生产大国,同时更是能源消费大国,对于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更是迫在眉睫。国家能源局在《太阳能发电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指出在“十二五”基础上太阳能每年保持稳定的发展规模,到2020年光伏發电量将达到1500亿千瓦时,光伏发电电价水平在2015年基础上下降50%以上。2018年1月2日国家能源局发布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1—11月,我国光伏发电量达106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2%,光伏年发电量首超1000亿千瓦时,1069亿千瓦时的光伏发电量可替代330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9300万吨。2007年6月17日—23日,青海省连续7天168小时实现了新能源供电。我国现已成为全球光伏发电发展最快的国家。随光伏行业快速发展,伴随而来的是对从事光伏产业的专业技术人才需求逐年增加。为应对这一人才短缺的状况,培养人才的高等院校开始设置与光伏相关的专业。培养光伏产业人才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发展,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的发展更是当前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战略。新建本科院校的开始培养光伏人才是在2008年南昌大学在全国本科院校中培养光伏人才之后。高等院校的光伏人才培养主要开设的是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或是在物理、材料、电气等专业下设置的光伏方向。由于太阳能光伏专业是近年来新的专业方向,所以关于新建本科院校的光伏人才培养可以借鉴的内容很少,仍处于起步不成熟阶段。因此,近年来关于新建本科院校的光伏产业人才培养工作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针将对新建本科院校的光伏产业培养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其问题阐述一定的看法和认识。

二、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光伏产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师资队伍建设缓慢,人才培养工作相对滞后。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是人才培养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新建本科院校的光伏专业是属于新开设的应用型专业,加强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从新建本科院校的布局来看,有55.6%的院校处于非省会级城市。非省会级城市由于对人才没有吸引力,很难引进专业人才。另外。很多院校在人才的引进上仍然遵循传统专业的人才引进办法和条件,待遇及要求明显不利于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引进。新建本科院校光伏专业的很多授课师资是原来的材料、机电、物理或其他专业通过学习转型而来,科班出身的教师较少。再加上光伏专业课程是涉及到光学、电工学、电力电子、单片机、PLC等知识,对老师的专业素养要求偏高。

2.课程体系不够合理,培养目标模糊。由于光伏产业是一个新型产业,高校的专业人才培养也是一个比较新的工作。当前光伏专业在教育部的专业目录中没有专门的专业代码,而且培养方案还没有统一的规范标准,再加上光伏产业还涉及到物理、化学、电工电子、材料科学、机械、电气以及建筑等多个学科专业的交叉,这样就导致光伏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模糊,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培养目标不清楚的局面。光伏专业的设置也受传统专业的影响,注重课堂教学及基础实验,所谓的真正的光伏应用型专业没有得到体现,实验实训不能很好的与现实工作接轨。因此,表面上近年来虽然新建本科院校在光伏专业的人才数量培养上做了贡献,但培养出的学生却难就业。

3.校企合作缺乏有效机制。光伏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应用型,与企业合作完成实训、实习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新建本科院校和地方企业属于地方上不同的社会角色和社会功能,对其人才的理念和利益的追求不尽相同。因此,他们之间的合作经常出现互不认可、利益博弈等问题,缺乏有效的合作动力,使得校企合作浮于表面、合作时间普遍不长。

三、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光伏产业人才培养的对策

1.加强光伏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培养的太阳能光伏发电专业高端人才较少,再加上新建本科院校由于受到地域、经费、研究平台等问题的制约,短时间引进的光伏专业人才比较困难。关于新建本科院校光伏产业人才的培养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一是进修深造,支持相近专业的年轻老师到光伏专业比较好的高校科研院所去进修,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二是政策支持,通过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优秀青年教师深入光伏企业,在实践中锻炼和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并能促进产学研的融合。三是引入企业资源,聘用企业的专业技术人才填充师资队伍。专业课程中的部分理论课或实践课由企业中的专业技术人员指导授课。

2.基于地方光伏产业结构,确定培养方向。光伏产业属于多学科专业的交叉,所以设置课程需应在明确培养目标的前提下设置光伏专业课程,否则就会导致教学目标不清楚,课程开设内容重复,学生的就业方向不明确的现象。光伏专业课程应从产业结构出发,在职位的需求基础上进行设置。光伏产业产业链与其他产业相比具有较长的产业链,最先是硅材料的加工和提纯,然后是太阳能单体电池制作以及电池板的封装,最后是光伏电站的设计、运行以及维护。光伏产业的这些特征使得专业知识具有涉及的范围广、系统逻辑性差、内容更新快的特点。因此,光伏专业课程的设置还必须首先考虑的是定位培养方向。

3.建立有效的校企合作机制,促进校企合作达到互惠互赢。2015年10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地方普通本科高校转型要确立应用型的类型定位和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职责使命,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突破口,根据所服务区域、行业的发展需求,找准切入点、创新点、增长点……”因此,太阳能光伏专业作为应用型专业,通过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是新建本科院校应用转型发展的契机。新建本科院校的光伏专业建立校企合作需建立以下有效的校企合作机制,才能达到共赢。第一,促进企业文化和学术文化融合,使校企双方达成共识。第二,地方政府出台相关政策,促进企业和地方高校的积极合作。第三,新建本科院校打破在家里等的常规做法,应加大资金投入,主动寻找合作企业,为企业人才培养和孵化项目提供支持。第四,学校成立校企合作的组织机构,专门负责与企业合作运行。制定合作方案、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

四、总结

通过发展新型能源中的太阳能来解决当前的能源危机以及一次能源燃烧带来的严重环境问题是当前全人类关心的问题。因此近年来光伏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同时也带来了光伏专业人才紧缺的局面。为应对光伏人才紧缺的状况,新建本科院校开设设置光伏专业,培养光伏人才。

参考文献:

[1]国家能源局,太阳能发展“十三五”规划[E].354号,2016,12.

[2]岑玢,张媛,邢秀青.我国太阳能光伏人才培养现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11):207-209.

[3]周亚东.构建新型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实践[J].职教通讯,2016,(11):16-18.

[4]张巧杰,白连平,杨秀暖.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课程改革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4,(12):131-132.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