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文精选

应用型本科环境工程专业产学结合实践教学改革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9-3-8 20:38:34      点击:

翟志才 吴家强 韩瑞瑞 徐劼 方应森

摘要:为提升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嘉兴学院环境工程专业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以校外产学合作平台为依托,通过改革专业实习、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论文)等集中实践环节实施方法,大大提升了教学效果。同时,该产教融合实践平台为专业教师创造了深度参与工程实际的机会,有利于工程型、应用型师资的培养,提高了环境工程专业教学能力。

关键词:环境工程;产学结合;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44-0125-03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以结构调整、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阶段,一大批普通高校面临应用型本科教育转型发展新机遇。应用型本科教育是以本科专业教育为基础,以社会人才需求为导向,面向区域经济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嘉兴学院作为一所地方性普通本科高校,致力于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2015年7月浙江省出台了《关于积极促进更多本科高校加强应用型建设的指导意见》,嘉兴学院被列为浙江省加强应用型建设试点本科院校。然而,如何建立科学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保证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并形成特色,是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和思考的重要课题。本文围绕我校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对工科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环节,即产学结合实践平台构建和工程能力培养实践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

一、环境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

一般来说,本科环境工程主要专业领域是污染治理工程,即应用现代工程技术方法解决水污染、大气污染、固废污染、噪声污染等环境污染问题,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而,该专业的明显特征就是学科交叉性和知识复合性。由于本专业知识涉猎面较广和毕业生就业去向的差异,不同行业类型的高校其环境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及专业方向各有侧重。嘉兴学院环境工程专业是在化学化工学科基础上创办起来的,并结合了嘉兴和浙江地方传统产业特点,以培养从事化工、染整、皮革等行业水污染防治为主的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所以,从专业复合型向应用型转变过程中,就需要本专业毕业生,不仅掌握必备的化学、生物学、环境工程学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更应掌握工程制图和污染控制工艺设计基本技能,具备一定的工程应用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具有污染物分析监测和解決环境污染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培养面向社会生产第一线的环境工程应用型人才,也符合我校建设有特色、善创新、高水平的地方应用型大学的整体办学定位。

二、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校环境工程本科专业开办于2005年,至今已为社会培养毕业生600多名。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无论从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调查反馈意见,还是从教学实施过程和效果分析来看,实践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和薄弱环节,是导致毕业生专业能力不足的重要因素。本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实验教学效果欠佳,学生收获不多。我校环境工程专业的课程实验主要包括学科基础实验、专业基础实验和专业实验。我校环境工程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的学科基础实验包括基础化学和生物化学实验,开设的专业类实验有环境监测实验、微生物学实验、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固体废物处理及资源化实验。这些大多为独立开设的实验课程,除固废处理实验外,其他均为32及以上学时。由于教学资源不足、组织形式单一、考核评价方法简单等诸多原因,本应为专业技能打基础的课程实验教学,实际效果并不理想。虽然各门实验课程的通过率和等级都很高,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还是较弱,实验成绩并不能真实反映教学效果。

2.校外实习教学形式化,走过场现象普遍。本专业校外实习共有7周,分别是认识实习1周、生产实习2周和毕业实习4周。其中,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虽然时间安排上分别在第2和第6学期末,但实际上,由于时间安排紧、经费少,本应深入一线的生产实习也只能是走马观花式的参观几个企业而已,收效甚微;时间较长的毕业实习更是已演变成让学生自主联系单位的分散形式,结果变成了填表找熟人盖章的游戏。

3.课程设计质量差,达不到训练目的。本专业课程设计包括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和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计划周(学时)分别是2周(1学时)和1周(0.5学时)。对工程类专业而言,课程设计是十分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不仅是对专业课程知识原理的深化,更是为毕业设计和毕业后从事专业领域的工作打下基础。但在当前的环境形势下,对学生而言完成课程设计比做一次课外作业还要轻松,因为他们习惯从网上拷贝借鉴。另一方面,大部分学生电脑绘图能力较差,让他们亲自画图也确实勉为其难。因此,尽管教师提出各种要求和一次次退回修改,最终提交的设计文件仍是一份份拼凑的图文,课程设计整体质量低劣,离教学目标要求相差甚远。

4.毕业设计(论文)松散,质量难以保证。我校每届学生毕业设计(论文)一般是从第7学期末开始启动,至次年5月底完成答辩,持续时间达半年之久。作为本科阶段最重要的实践环节,毕业设计(论文)是对专业相关理论知识和专业能力的全面检验,亦可以产生出优秀的教学成果。事实上,在高等教育普及化、市场化及高校管理过于人性化的今天,大多学生在毕业前半年或一年,人早已不在学校,即使身在校园却早已心猿意马。自然如上所述,我校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总体较差,但学生的毕业率只能居高不下。

5.实践教学硬件资源不足,缺乏办学活力。就校内而言,本专业创办过程中,虽然已有前期实验室建设的集中投入,但由于专业实验室面积严重不足,再加上仪器设备得不到正常维护和补充,致使实验项目开设困难,不能满足教学要求。另一方面,能够指导学生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参加相关竞赛的有工程经验的教师偏少。此外,校外实习教学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长期对实习教学的经费投入不足,再加上专业负责人频繁更换,都成为近年来本专业办学活力不足的因素。

三、产学结合实践平台建设及教学改革内容

针对本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和弊端,我们以深化产学合作和构建校外实践平台为抓手,尝试改革部分实践教学方法,强化过程控制和考核评价,努力提升实践教学效果。具體做法如下:

1.深化地方产学合作,构建专业实践平台。充分利用嘉兴市主导产业和环保行业丰富的社会资源,优选建立了以污水处理厂、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中心、环境监测站、化工染整类生产企业及第三方运维环保公司等20多家环保企业组成的产学合作平台,定立章程并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并通过定期会商建立起紧密的联系。这些进入平台的合作单位,基本涵盖了主要地方传统污染型行业企业和重点废物处理处置厂,总企业数达到30多家,为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师生创造了专业实习、师资培训、合作创新和社会服务的有利条件。自2015年以来,该平台已累计承接了我校环境工程专业2013级、2014级共114名学生的生产实习和7名专业教师的兼职锻炼,产生并完成校企合作技术服务项目5项。

2.加强教师工程实践,建立定点联系服务。要推进应用型本科教育,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是十分重要的前提条件。与大多数的普通高校一样,嘉兴学院是2000年升本后迅速发展起来的地方性、综合性高校,大多数新进年轻教师都是从大学或研究所实验室走出来的,缺乏必要的工程实践历练。因此,本专业的校外产学实践平台,为环境工程专业年轻教师提供了了解行业生产实际、深入工程实践一线和学以致用为企业服务的好机会。通过每位专业教师定点联系2—3家平台企业,利用弹性时间深度参与企业的生产、污染防治和环境管理,不仅能逐步提升指导专业实习和设计的能力,还可以发现产生新的研究课题,有助于“双师双能”型教师的培养。

3.疏通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实习设计实效。在环境工程专业教学计划中,各类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都是分时分类实施的独立环节。为了克服“实习走过场、设计空洞化、质量效果差”的弊端,我们采取第2学期仍集中安排1周参观性认识实习,而将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环节打通,将全部专业实习6周时间集中安排在第7学期下半学期中。在制定实施方案时,让学生结合毕业设计(论文)课题意向和专业导师意见选择平台实习单位。一般每个实习单位同时接纳学生数3—5名,并聘请该企业1—2名高级职称技术人员为校外实习教学指导教师。同时学校与学生和企业签订三方责任书,保障实习教学计划顺利实施。为提高实习教学效果,要求学生跟班实习,严格实行考勤制度。为满足本专业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鼓励学生结合生产实际选取毕业课题。

4.强化实施过程控制,完善考核激励制度。对实践教学来说,实施方案制定和实施过程把控尤其重要,决定了能否达到教学要求和目标。为此,对在平台上进行的学生全岗实习、创新项目和毕业设计等,制定了“签约上岗,定员定点,巡查督导,综合考核”的管理评价办法。“签约上岗”就是分院与学生和企业三方签订责任书,明确各方责任和义务;“定员定点”是指为选定实习单位的每个学生指定一名校内专业指导老师和企业技术指导教师;“巡查督导”是专业教学督导小组对各校外实习点的督查,以了解计划实施和进展,听取实习单位对师生的反馈意见;“综合考核”即根据校内导师与企业导师的意见和考评结果,结合学生提交实习报告的质量和答辩情况综合评定成绩。学生在企业完成毕业设计的,则可由专业教师和企业导师联合组成答辩小组在实习单位完成毕业答辩。此外,对于在产学平台企业实习或技术合作的学生和教师,从专业建设费中发放交通补贴,表现突出的给予适当奖励。

四、保障体系与效果评价

为了保证产学实践平台建设和运行,为环境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撑,本专业被列为我校重点建设专业,并获得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经费20万元。近年来,专业师资也得到了较大充实。此外,分院和学校教务处给本教改专业教学计划安排、教学大纲的调整实施给予了较大的灵活性,给专业教师深入生产一线锻炼工程能力和指导学生实践创新给予一定的工作量补贴,调动了师生合力开展应用型专业建设的积极性,促进了高校办学与地方经济社会的深度融合。环境工程产学实践平台有助于本专业学生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的有效实施,为环保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撑。通过组织专业学生深入生产第一线,锻炼和加强工程实践能力,达到“应用型”人才的基本技能要求,实现地方高校毕业生与社会需求的无缝对接。近两年,本专业与工程实际紧密结合的毕业设计选题占毕业课题总数的70%,大部分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结合生产实际,改变了以往毕业实践环节“纸上谈兵”的现象,具有实用价值和指导作用,也符合我校工科专业教育与地方产业紧密结合的应用型办学定位。同时,建立起合作关系的各类社会企业,为专业教师的工程实践锻炼及服务社会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有助于“双师双能”型教师的培养和专业师资素质的提升。

五、结语

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足够的教学资源和措施保障,必须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之路。在专业培养目标、发展定位和培养方案确定后,教学保障条件和教学实施过程把控至关重要。我校环境工程专业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已形成以水污染控制为主要专业方向的培养体系,积累了一些办学经验,但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如何培养适应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需求的环境工程应用型高级人才,逐步形成专业特色,需要做出更多的努力。

参考文献:

[1]谢健.地方本科高校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36):3-5.

[2]曲中林,杨威.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实践+”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肇庆学院学报,2017,(6):62-66.

[3]刘鑫,胡传跃,胡继林,等.基于校企合作重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材料与环境专业学生工程创新能力[J].山东化工,2017,(22):151-152.

[4]王凯,孔俊嘉,梁佳蓓.应用型转型背景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47):16-17.

[5]翟铁华.从应用型本科到应用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变迁[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3):81-82.

Abstract:In order to promote the training quality of applied undergraduate talents for the specialty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in Jiaxing University,A industry-university collaboration platform outside school was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training target and orientation,the implementation mode of concentrated practice sections such as specialized practice,graduation practice,graduation design(thesis)etc.,were all reformed,th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was thus greatly improved. The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also creates good opportunities for specialized teachers to deeply participate in engineering practice. It is beneficial for cultivation of engineering and applied teachers,and the teaching skills of the specialty were upgraded.

Key words: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industry-university collaboration;practice teaching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