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稿查询
联系我们
在线投稿
刊文精选
你的位置:首页 > 录稿查询 > 刊文精选

建筑工程专业方向创新性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9-2-28 19:57:42      点击:

张淑云 邱继生 代慧娟 侯丕吉

摘要:本文针对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地方高校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等问题进行探讨,结合西安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教学实践特点,重点介绍了建筑工程专业方向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建设、实践性教学、学科竞赛及创新性实践等方面进行的教学改革措施与实践成果。这些改革实践提高了教学质量,促进了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可为同类院校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创新性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48-0111-02

高等院校的根本任务之一是培养人才,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高等教育面临的新课题。作为面向基层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地方高校,在重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当前需重视的问题[1,2]。土木工程专业具有学科方向多、专业口径宽、理论与实践性并重等特点,使得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中理论教学任务繁重;加之高校由于招生规模扩大、实践场地与设备有限等,土木工程专业教学存在实践教学相对薄弱的现象[3],阻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也限制了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与实施

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纲领性文件。自2010年我校土木工程专业通过评估(认证)以来,按照《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4]要求,优化整合了建筑工程专业方向的课程体系,在保证主干课程基本学时、基本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加強实践教学环节,强化实践能力培养,形成2012年版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近年来,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重点对课程设置、学时与学分、实践性教学、创新创业等方面进行了有序调整与修订,以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现已制定并实施了2016年版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具体调整原则为:

1.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原则。从学生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优化着手,在2012年版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沟通交际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与提高。增设创新创业课程,实施第二课堂培养计划,将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学科竞赛、学术活动、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纳入人才培养体系,尤其鼓励学生参加结构设计竞赛、挑战杯竞赛、创新性实验项目等,将素质提高和能力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2.保证主干、整体优化原则。在保证主干课程基本理论体系完整的基础上,对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及专业课进行优化重组,避免前导与后续课程内容重复,使课程之间能够有机衔接。妥善处理理论与实践、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必修与选修、主干与非主干、课内与课外的关系。如减少通识教育学时,增加专业课程学时,增设选修课程。调整“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与“土木工程CAD”课程教学中的重复内容;减少“房屋建筑学”理论课时,增加其课程设计的学时;调整“工程项目管理”为学科基础课程;增设“建筑结构设计软件应用”、“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等选修课程。

3.加强实践、强化能力培养原则。适当压缩理论课学时,增加实践教学学时,第1—7学期每学期安排3周集中实践教学环节,第8学期安排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主干专业课开设综合实验或课程设计,如“房屋建筑学”、“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等9门课程开设课程设计。将主干课程中的实验部分独立设课,如“土木工程材料”、“土力学”、“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等课程配套开设独立的实验教学课程。

4.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原则。在课程设置及教学环节设计时,注重共性与个性、统一性与多样性的结合,适当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扩大学生选课的自由度。允许学生跨专业选修部分课程,使学生既熟悉本专业的基础知识,也了解相近专业的基础知识。毕业设计时,学生可自主选择土木工程其他专业方向的设计题目。

二、课程建设的改革与实践

1.组建课群组。《全国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评估(认证)标准》[5]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有具体的二级指标规定。为使毕业生达到一定能力要求,需要通过多门系列课程的教学来实现。在专业课时不断减少的现实下,为高效利用课堂学时,避免各课程间核心知识单元与知识点的重复,达到各课程间融合贯通,组建课程群是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教学必然的发展方向。

2.重视课程教学改革。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注意教学内容与培养工程实践和创新性能力相结合,建筑工程系教师投入了极大的精力,就课程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进行改革与实践,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教学研究活动,探索了案例式、启发式、互动式等教学方法,采取了理论与实验、讲座与案例、讨论与习题、室内与现场相结合的专业教学形式。

三、实践性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1.加强实践性教学管理。加强认识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管理。建筑工程系组织教师分别制定了上述各类实践环节的教学大纲。在实习之前,将实习大纲、指导书等相关资料下发到每位学生,使学生明确实习目的与要求。

2.强化毕业设计。毕业设计是本科教学中安排的一次系统、全面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建筑工程系对毕业设计制定了实施细则和质量监控办法。办法包括选题、指导教师遴选审核基本程序,指导教师的责任和工作要求,考核和成绩评定办法等内容。自2010年以来,按照陕西省土木建筑学会的优秀毕业设计要求,调整了我校建筑工程专业方向毕业设计的基本内容与要求,坚持以国家现行规范为标准,坚持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同时要求、手算与电算相结合、手绘与计算机绘图相结合的要求,鼓励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指导教师针对每位学生的设计要求须提供独立的设计任务书,结合学生毕业选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指导工作,尤其在结构分析方法、工程构造措施、工程设计软件应用、计算机绘图等方面加强实践指导,有效地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建筑工程系每年组织毕业生参加陕西省优秀毕业设计评选活动,成绩突出。自2010年起,每年参评名额为2名,共荣获陕西省优秀毕业设计一等奖4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5项。

四、學科竞赛与创新性实践

1.重视学科竞赛。重视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参加学科竞赛等实践活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科发展。自2010年以来,学校连续举办了7届校级“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并参加“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通过组织学生与教师参加校内外结构设计竞赛,强化了学生的理论知识,使学生在模型制作、结构分析、计算机绘图、设计软件应用等方面得到培养与提高,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建筑工程专业方向学生与教师参加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成绩突出,得到评委与兄弟院校的好评。自2010年以来,我校荣获“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优秀奖2项。

2.开展创新性实践。建筑工程系教师积极开展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和“挑战杯”科技作品竞赛。近几年,建筑工程系教师共指导校级与国家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30余项,将创新能力的培养细化到具体工程实践问题中,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主动应用于工程实际,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专业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也促进了专业课程的教学,有利于学科发展,推动专业建设。

参考文献:

[1]王凯英,孟宪强,廖明军.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11,(06)

[2]吴丽丽,左菊林.创新型土木工程科技人才的培养与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5),18-19.

[3]刘峰,杨庆光,刘杰.土木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重构[J].中国电力教育,2014,(26):82-83.

Abstract:For local universities of training applied talents,some problems as how to cultivate training students of innovative ability are discussed,combining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Xi '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civil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teaching,teaching reform measures and practical results in the talent training programs and course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al teaching and academic competition and innovative practice are introduced,through reforming practices,the quality of teaching is improved,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 is promoted,the reform measures can be referenced for similar university.

Key words:construction engineering;innovative talent;training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