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文精选

学分制下校院两级学籍管理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9-3-20 19:53:03      点击:

刘玉萍 刘海玲 李军怀

摘要:学籍管理制度在高校的教育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开展学籍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据。本文从学校、学院两个层面分析了学籍管理的功能定位、职责权限,构建了学分制下校院两级学籍管理的体系,进而提出了改善学籍管理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高校;学籍管理;校院两级;学分制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37-0122-02

学籍是一个学生属于某个学校的一种法律上的身份资格,学生一旦具有某所学校的学籍,那就享有该校规定的各项权利并应履行各项义务。学籍管理工作涵盖了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培养过程,涉及学生在校期间的信息注册、转专业、降级、转学、退学、停休学、复学等学籍异动处理及毕业资格审核等,是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最基本的保障。

目前,我国各高校已有的研究大多主要侧重于高等院校学籍管理的制度建设,而对于如何加强二级学院的学籍管理工作及解决学籍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方面的研究较少。本人从事学籍管理工作多年,深刻体会到构建科学的校院两级学籍管理模式,明确各自的工作职责,对于提高工作效率、科学服务学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校、院两级学籍管理部门的功能定位及职责权限是构建学籍管理体系的关键因素。教务处是学校学籍管理工作的总指挥、总调度,其职责主要进行学籍管理工作的宏观管理、整体协调、规章制度建设、发布工作安排;二级学院作为教学管理的具体实施单位,其主要职责是对学生进行学籍管理规章制度的宣传,根据教务处的工作安排开展具体的工作,创新优化工作方法并将工作结果反馈给学校教务处。

一、学校层面的学籍管理

1.不断完善学籍管理制度。学籍管理制度在高校的教育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开展学籍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据。制定学籍管理制度,既要有强制性,学生和管理人员都必须严格遵守和执行,又要以学生为主体,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同时,在制定学籍管理制度时,要与学校的教学目标相一致。我校于2005年制定了学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从学生的入学与注册、课程考核与成绩记载、纪律与考勤、转专业与转学、休学与复学、退学、毕业、结业与肄业等方面制定了具体的规范,是我校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保证和依据。2011年,我校下发了《关于对受到学业警告的学生加强教育管理工作的通知》,从学籍管理预警的一个角度进一步规范了学籍管理工作。2017年,我校以教育部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教育部令第41号)为准绳,结合学籍管理工作中的具体实际,进行我校学籍管理制度的修订、完善,突出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注重学生合法权益的保护等,与时俱进,坚持高校依法治校,以顺应发展的新形势。

2.科学统筹、精心部署学籍管理工作。学籍管理工作强度大、任务重、时间紧,又不容出现任何错误,需要学校学籍管理部门周密部署,统筹安排,科学合理制定工作规划。首先,在每学期开学初,向各学院下发学籍管理工作的具体安排,明确工作要点及时间节点。其次,及时总结交流。目前,学籍管理工作往往只有学校教务处的启动和报送结果环节,对于各学院在完成这项工作时的经验或不足,缺乏及时的总结,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家工作的积极性。

3.加强学籍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进行学籍优化管理。在“互联网+”时代下,实现管理的信息化是社会发展的大趋势,高校的学籍管理也可以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实现优化管理。比如,我校的教学管理系统包括学生管理、教学计划管理、智能排课、考试管理、选课管理、成绩管理、毕业生管理等。虽然引进了先进的信息技术,但是由于研发人员对高校的教学管理现状并不十分了解等各种原因,导致开发的系统设置比较复杂,不利于管理人员进行操作,更无法对管理系统进行深入的研究和熟练掌握,造成许多管理模块没有做到物尽其用。

二、二级学院层面的学籍管理

二级学院学籍管理工作面向的对象主体是学生,在抓好常规工作的同时,重点抓住一些主要事件,工作才能有条不紊,疏而不漏。

1.大力宣传学籍政策,形成教育合力。新生刚一入校,对大学的学习、生活等各方面不是很了解。此时,加强对学生进行学校的学籍管理制度、违纪处分等各种管理规章制度的学习与宣讲,组织专业教授进行专业发展前景的报告,使学生尽快了解学校的各项制度,明确专业发展目标,有利于学生给自己的大学生活做一个合理的整体规划。另外,班级导师、学生辅导员、任课教师、家长也应该积极了解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并及时沟通、交流,以充分发挥学生、学校、家庭三结合的教育功能,形成教育合力,体现教育管理的人性化。

2.做好学籍管理常规工作的同时,重点抓学籍异动。学生在校期间的学籍异动主要包括:(1)弹性学制。学分制是以选课为前提,以学分作为学生学习量的单位,是一种弹性管理制度。允许学有余力的学生在修完规定的毕业学分后,缩短修业年限、提前毕业;也允许学生因病因事休学,延长修业年限、推迟毕业。(2)转专业。允许学生大一结束后根据专业排名及学习兴趣,在全校专业范围申请转专业,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3)学业警告。学院学籍管理人员在每学期开学初对学生上学期所修学分进行统计、审核,根据学籍管理规定进行学业警告、退学警告、退学处理等类型的学籍处理。对于受到学籍警告的学生,除了下达《学业警告通知书》或《退学警告通知书》或《退學处理通知书》外,与学生及家长进行谈话,帮助制定阶段性学习计划,对个别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干预,进行心理辅导。(4)毕业、结业及降级。学生修完培养计划要求的最低学分,准以毕业;对于在规定的最长在校年限,修完了学生毕业最低要求学分的90%及以上,进行结业处理;对于未修满毕业学分且满足降级条件的,进行降级处理,其学籍一般延至下一级。(5)停(修)学、复学。对于因病因事等原因不能进行正常在校学习的学生,在办理相关手续后允许停(休)学,停(休)学期间,学籍管理人员应定期与其保持联系,掌握学生动态,督促期满的学生尽快办理复学手续。

3.建立学籍管理系统,实现二级学院学籍管理的信息化。目前,信息化迅猛发展,传统的管理方式已经无法适应高校的发展需求。以我校为例,在学籍管理的日常工作中,许多工作都是管理人员手工操作完成的,工程量大,且效率不高;而且统计结果人为因素太多,如果出现管理人员变化、原始材料丢失或者统计疏忽等,都会造成处理结果的不准确,造成负面影响。实现学籍管理的信息化,既提高了学籍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又可有效避免“人在政存,人走政废”的不良局面,有助于推动学院层面学籍管理工作持续、健康地推进。

三、结束语

学籍管理工作是高校教学管理的基础,只有不断完善校、院两级学籍管理体系,明确学校与二级学院之间的职责权限和工作范围,协调好学院与学校之间的关系,用心、用情服务于学生,才能科学有效地提升高校学籍管理的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周杰.关于优化高校学籍管理制度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1):194.

[2]邹赐岚.践行以生为本构建现代大学学籍管理制度[J].中国高等教育,2016,(18):51-52.

[3]候学霞.新形势下高校学籍管理的策略探究[J].才智,2018,(2):128.

[4]葛春艳.新形势下提高高校学籍管理水平的策略探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1):93-94.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