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稿查询
联系我们
在线投稿
刊文精选

高校学生事务国际化案例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9-2-23 9:48:29      点击:

黄匡忠 蓝云剑 陈艳

摘要:自中国向世界敞开大门以来,不断努力改革高等教育。学生事务工作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具有创新性和以证据为基础。在中国大部分大学,学生事务单位大多是结构化的,以适应学院和院系的学术部门。然而,在世界其他地方,学生事务人力是按职能组织的,如宿舍管理、领导力发展、学术咨询、职业安置和咨询服务。后一种方法有助于从业者专注于不同的能力,并允许学生事务工作发展成为一种职业。我们的经验表明,学生服务虽然在功能上有组织,但在帮助年轻人适应快速变化的中国社会的过程中,可以与中国古典哲学和谐相处。

关键词:国际学生事务;专业学生服务;大学文化;高等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52-0200-03

一、香港高校学生事务的文化

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以下简称联合国际学院)是中国内地与香港合办的一家“实验”大学,肩负着引入国际化课程和国际化大学管理模式的使命。学院自2005年开办以来考虑到的众多办学核心问题之一即如何展开学生事务。从引入国际经验的需要而言,我们当然会引用香港浸会大学的宝贵经验。香港浸会大学的办学理念与模式,可追溯为美国教会大学模式,其后香港浸会大学接受香港政府资助成为公立大学之一,其宗教色彩大为淡化,但仍坚守着全人教育的传统和为社会服务的精神,其办学理念亦展示于其学生事务工作之中。

一个明显的例子即在香港浸会大学追求的毕业生素质。浸会大学为其学生最终的能力、行为和态度表现,订立了七项毕业生特质[1],包括:(1)公民;(2)知识;(3)学习;(4)技巧;(5)创意;(6)沟通能力;(7)群体。

香港浸大特别看重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使学生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全人”,其理想由毕业生特质体现。联合国际学院亦同样以上述七项品质作为毕业生的表现要求。香港浸会大学设有全人教育教与学中心[2],鼓励学生参与课外活动。学生组织之中浸大学生的社会服务团颇受关注,其后浸大也推崇学科进行“社区结合教育”。

香港大学生工作当中另一特点为院舍或舍堂的设立。舍堂文化起源于英国剑桥及牛津等学府传统,当时社会交通不便,英国大学的老师和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多发生于同一栋大楼,早晚都在一起并借此建立亲密的师生关系,因此在香港各高校当中,香港大学的舍堂文化尤其蓬勃,其中一个古老的舍堂建于1861年,该建筑物由香港大学于1954购入,1956年正式用作男生宿舍,并改名为“大学堂”[3]。香港中文大学设有崇基学院、新亚书院和联合书院,是舍堂的扩大更是书院制的代表。香港浸大的宿舍不多,只有一幢高楼,共1770宿位。但为了丰富大学的舍堂生活,浸大设立了4个舍堂,即杨振宁堂、周树人堂、蔡元培堂和宋庆龄堂。每个院舍均委任大学教师为舍监,其亦居住于宿舍之内,与宿生共同生活。

我校亦有来自香港城市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的老师,所以我们设计联合国际学院的学生工作时其实是兼收并蓄,尽取各家之长而不拘一格,而且我们的目光没有受限于香港一地,而是把视线投向东西的远方。

二、国内境外学生事务组织的特点

中国内地高校的学生事务架构,可以说是配合着大学及下属各学院来建立的,亦即由大学至学院至各学科再分年级,然后按学生人数的一定比例,配备学生“辅导员”,或称班主任老师。辅导员一般与学生共同生活在同一宿舍,按年级和性别分开楼栋和楼层,很多辅导员也是由同校的研究生担任。这种学生处组织称为“架构性分工”。辅导员与学生年纪相近,容易理解和沟通。学生在学业上和生活上有什么问题,都会向辅导员即班主任提出。

但很多高校由于资源的限制,往往学生相对辅导员的比例较高,而且学生無时无刻可以联系辅导员也让“班主任”不堪负荷,如果辅导员也在读研,压力可想而知。在人力资源充足之下架构性分工并无不妥,这一传统的体制在过去十年相信已有不少改变,例如很多高校都会另行设立专业的学生心理辅导中心,或由学生当中选出房长及层长以配合和减轻辅导员的日常琐碎事务。有些高校亦尝试推行学生朋辈辅导,以补充辅导员制度的人力和社交资源的不足。当然学生事务处亦会使用学生志愿者或通过勤工俭学方式减轻人手不足的工作压力。

高等教育的改革是与时俱进的,科技教育的发展一日万里,不代表人文教育不再重要,反之是大学教育有逐渐回归到人文教育怀抱的倾向。联合国际学院建校之初,便定位要成为我国内地第一所博雅大学。博雅大学在英美欧洲等地均有悠久的历史和传统,联合国际学院亦于建校初期便与美国众多博雅大学建立紧密联系。其中值得深入介绍的是美国明尼苏达州的“明尼苏达私立大学联盟”[4],其中多为博雅大学,都强调师生关爱,深受家长的欢迎与支持。在学生事务工作方面,汉兰大学[5]的学生事务处十分优秀,我们也以他们作为学生事务工作的坐标。汉兰大学学生事务处有精密的架构,而不同部门也有详尽的工作程序。该大学有超过一百年的历史,人文精神沉凝厚重。作为一所博雅大学汉兰大学处处折射出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度。该校所有部门的网页都会展示该部门的使命和愿景,部门的使命和愿景又与该大学的使命和愿景互相呼应。

三、学生事务的创新和实践

联合国际学院创建学生事务处之初,我们第一件事情要进行的就是订立联合国际学院学生事务处的使命和愿景,如下:

1.我们的愿景:贯彻联合国际学院博雅教育的理念,推行全人教育,建设终生学习社区。

2.我们的使命:致力建立一个理性与关怀的生活和学习空间,建设一个传承文化与思考未来的终生学习社区,鼓励同学参与社会,在课堂外尝试待人接物的生活经验和建立关怀的信念。提供各种活动资源及信息,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卓越才能和国际视野的服务型领袖。

3.我们的口号是:

热忱是工作的灵魂,微笑是工作的形象;

勤奋是工作的态度,负责是工作的原则;

听同学思考的事,思同学方便的事;

做同学未知的事,享同学关心的事;

沒有完美的人,却有追求完美的团队;

风雨中做事,才有阳光下做人;

你们的认可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关心每一个细节,做好每一件小事,让我们一起成长。[6]

联合国际学院学生事务处设立了四个工作组,即:(1)服务型领袖发展组;(2)学习型社区发展组;(3)个人成长及辅导组;(4)学生支援服务组。

服务型领袖发展组,致力于同学组织能力、解难能力、社交能力和演辩能力等的方方面面的培育,中外均有非常多系统化的课程可以参考,也有无数的研究可以指导我们的工作。

学习型社区发展组,我们引入了英国高等教育即“舍堂文化”的传统。我们认为宿舍不应是学生单纯生活的地方,更是学习的地方,是促进师生共同学习、分享交流的地方。在宿舍里老师可以打破课室的模式,与学生在一个自然的气氛下交流和分享人生。

个人成长及辅导组的专业辅导员都必须要具有应用心理学、心理辅导学或社会工作学的硕士或以上学历。

学生支援服务组的工作较为广泛,包括管理师生活动中心、勤工俭学安排、奖助学金等。为进行非正规教育联合国际学院特别设计和兴建了两所“师生活动中心”,在中心内学生可分区进行活动。学校所有老师及社团学生干事,均可借用场地举行活动,一些老师还会定期举行新闻评论会、文学欣赏会等。

四、高校学生事务在转型期社会的作用

学生事务的一些国际化结构引入我国之后,当然也会因为文化之不同而产生微妙的转变。

1.学生社团自务化。我们鼓励中国内地学生自己组织社团,自发组织活动和一切自主。我们常假设东方学生习惯了“被动享受服务”,愿意接受领导多于承担责任或思考如何解决难题,但这假设没有成立,我们惊诧于他们组织会社的热诚。我们希望自主学生社团的体验能有助于学生日后创业,把艰苦建立社团体验之中积累的工作方法和心得,应用于以后的创业或辅助各工商企业壮大。

2.同窗关系亲密化。学生宿舍的一些国际化做法也受到中国学生的挑战,我校学生都是独生子女,没有体验过大家庭兄弟姐妹众多的乐趣。他们在一般社交接触下非常友好和善于交际,但一到个人生活起居习惯等方面却毫不妥协,不能包容适应别人的行为。室友亲密关系的建立,可能是学生终生的社会资产。

3.校园生活艺术化。我们举办活动的所有形式都是中西合璧,既有国际文化节也庆祝元宵节。活动是一种形式,而深层的文化价值更是我们所追求的。例如我们设立了一个皮影艺术博物馆让学生学习表演皮影戏;影视学的同学还将皮影制作技巧应用到现代动漫创作中去,只要有人喜爱,一切皆有可能。

4.培训学生抗逆力。在欧美等地虽然越来越多年青人是由中产阶级父母供给他们升上大学,但是境外还有中国香港的大学生当中仍很大部分有工作经验,他们个性相对独立,并不倚赖大学对他提供什么支援服务。而我们的学生从来没有经历过贫困和逆境,都是一帆风顺,因此他们更需要培养面对逆境的能力。

5.建立青年社会心。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社会风气趋向追求个人实利,而新的社会核心价值观尚未建立。国际学生事务工作的基础多是以个人发展为核心,而我们在本土化过程中,更强调人与社会的关系,强调学生的家国情怀。我们强调毕业生要服务社会,造福人群,牢记社会责任。这也是学生事务本土化的特点之一,即中国君子文化的传承。

总括而言,学生事务的本土化过程中,有以下的重点目标:

1.着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和自主性,协助学生寻找真我;培养学生的自控力和抗逆力,以面对社会的急速转型;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以服务人群为己任。

2.培养学生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追寻传统美德;鼓励学生学习世界文化,包容不同生活习惯,建立社会和谐共融。

3.引用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即天人合一,在运动和大自然中追求身心灵的平衡。

北宋著名理学家张载为后世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遗产,包括他的四句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上述重点目标也可以说是为中国传统的精神,赋予现代化的内容。

参考文献:

[1]香港浸会大学透过全校征集如何容易记得毕业生特质,得句“民、知、学、技、创、通、群”[EB/OL].http://chtl.hkbu.edu.hk/main/hkbu-ga/.

[2]香港浸会大学全人教育是涵盖了所有教与学的活动[EB/OL].http://chtl.hkbu.edu.hk/main/.

[3]香港大学大学堂原名杜格拉斯堡,是香港大学的一座古老建筑物,位于香港港岛薄扶林道144号[EB/OL].https://baike.baidu.com/item/%E9%A6%99%E6%B8%AF%E5%A4%A7%E5%AD%A6%E5%A4%A7%E5%AD%A6%E5%A0%82/7152646.

[4]明尼苏达私立大学联盟与联合国际学院第一届国际博雅教育会议于2007年在珠海举行[EB/OL].http://www.uic.edu.hk/en/home/news/2984-2007-11-27-08-00-00.

[5]汉兰大学学生事务的主要目标就是建立课堂外的学习型社区[EB/OL].https://www.hamline.edu/offices/provost/student-affairs/.

[6]联合国际学院学生事务处的愿景与使命[EB/OL].http://web.uic.edu.hk/cn/sao/about-us/vision-mission.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