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文精选

2021年第42期·从管理学和中医学的相似性设计中医思想政治理论课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22/8/5 11:03:14

[出处] 教育教学论坛_2021年第43期

[关键词] 中医学;思想政治;家国情怀;个人品格;科学观

[基金项目] 2021年度北京中医药大学新教师启动基金“结合现代心理学探究中医学生命观及生命优化的调控”(2332021XJSJJ016)

[作者简介] 章道宁(1990—),女,江西南昌人,医学博士,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基于中医基础理论探究生命优化状态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42-0129-04    [收稿日期] 2021-04-29

“课程思政”是指高校教师在传授课程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内在德行,转化为自己精神系统的有机构成,转化为自己的一种素质或能力,成为个体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基本能力和方法[1]。“中医基础理论”是所有中医相关课程的入门课。同时,管理专业是每个中医药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乃至世界的医药卫生事业管理提供了重要的人才保障。因此,在管理学专业中,如何结合管理学专业的特点,进行中医基础理论思想政治理论课堂设计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本团队以前期大量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基础,结合管理学专业和中医学的相似性,拟从家国情怀,个人品格和科学观三个方面进行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思想政治设计。

一、从家国情怀的方面进行思想政治设计

家国情怀主要包括党和国家意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坚持等。家国情怀教育就是要教育学生要有责任与担当。而意识、价值观、精神、认同都与一个人的认知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心理学中,认知过程指人脑通过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形式反映客观对象的性质及对象间关系的过程。因此,每个人对事物的看法受其认知思维的影响,而我们的认识思维,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往往在不自觉中,会陷于固有化和僵化,从而影响我们对事物的全面分析和判断。

认知管理是管理学中的重要内容,是内部与外部认知管理的整合,因此,在管理学专业中,培养全面的,不受过往经验束缚的思维认知非常重要。

首先,在医疗卫生事业管理上,以当今新冠疫情为例,除了有精湛医术和崇高医德的医护人员的奉献,还有医学相关管理人员作出的努力,使得中国能较为快速而及时地控制疫情,保证人民生活的正常进行和社会的安稳,为全世界防疫抗疫树立了榜样,作出了重要贡献。可见,我们的医疗管理并不是落后于国外,也不是处处需要向国外学习。其实,纵观中国古代卫生管理,历代都非常严格。譬如,在唐宋明时期卫生管理制度已经十分完备,城市和乡村垃圾处理非常顺畅。有專门人员负责在城市回收垃圾粪便,然后运到乡村出售,各种生活垃圾都有专门的人回收。这些行为和意识,让很多传教士和老外们,来到中国后都大开眼界,于是用生动的笔墨记录了明代城市的垃圾回收。再比如,对疫病的卫生管理,早至《周礼》就记载了周王室定期举行“以索室驱疫”的活动及负责“四时变国火,以救时疫”的官员。湖北云梦出土的秦简,记载了秦代对患麻风的犯人进行安置的机构。而汉代则有在瘟疫流行时收容和医治平民的机构。

其次,在对待中医学的科学性上,多数人因为僵化而不全面的思维认知,产生了中医不科学的认知。主要有两点原因:第一,中医学很古老,有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人们在认知思维过程中不自觉地就把古老等同于落伍与不科学,这就是认知思维固化的典型体现。然而,客观事实却是:中医学是一门有两千多年发展历史的学科,虽古老却也彰显着独特的科学魅力。譬如,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科学家们通过实验[2],发现肺具有造血的功能,并将这一成果攥写成论文发表在Nature期刊上。这与中医学早在两千多年前提出的“肺朝百脉”的生理功能论述相符。类似的例子还有,西医在两年前,宣称发现了一种全新的人体器官组织,并将这一发现发表在Nature期刊旗下的Science reports杂志上[3]。而根据其描述,这个全新的器官组织极其类似于中医学中人体器官“三焦”。所以,正如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所指出的“中医学和现代科学发展最前沿的研究紧密联系在一起”,可见中医学不仅不落伍,还很现代化。第二,人们认为中医学的不科学性在于选定了参照体系后的思维认知固化。当今在中国的医疗情况是中西医并存的局面,人们在接受了西医是科学后,以西医为科学的参照物,会不自觉地把中医和西医对立起来,认为和西医相比,中医少有科学性,这就是选定了参照体系后思维认知固化。其实,中医和西医,都是医学的分支,只是从不同思维认知方法来认识人体生命活动规律。

综上,人们对中国医疗管理落后的印象和中医学不科学的印象,主要是由人们依照不成熟的思维定式进行认知,在心理学上又被称为不成熟的认知承诺,导致人们僵化处理认知信息。可见,管理学和中医学的相似体现在:无论是掌握管理学专业基本技能,还是正确认识我国的医疗卫生管理及中医的科学性都必须树立全面的思维认知。因此,在中基的课程中,若能让学生意识到这一点,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学生对我国医疗卫生管理和中医学科学性的自信感,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从个人品格方面进行思想政治设计

个人品格,包括道德情操、健全人格、智力等,个人品格教育就是要教给学生如何做人。其中,道德情操通常指道德怙感和操守的结合,是构成道德品质的重要因素,不同社会和时代有不同的内容和要求。无产阶级的道德情操批判地继承了历史上的优良传统,是无产阶级的道德情感和革命坚定性的结合,表现为坚定的无产阶级立场、深厚的无产阶级情感和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不惜牺牲、坚强不屈的奋斗精神。道德情操是在社会实践中培养起来的,培养无产阶级的道德情操,要与私有观念、个人主义思想彻底决裂,要有坚强的革命毅力,要有丰厚的群众、劳动人民的感情。还应掌握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陶冶思想品质,树立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道德情操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它对人的道德行为起着支持作用。

在中医的经典典籍《黄帝内经》中,就把人体的五脏比喻为古代不同的官职(即管理者),以阐明五脏的不同功能特性。“黄帝问曰:愿闻十二脏之相使,贵贱何如?岐伯对曰:悉乎哉问也。请遂言之!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古人还有云“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医生治病救人,保全人们的身心健康,而相可视作国家的管理人员,辅佐帝王,治理国家,造福天下,使百姓受惠。可见,医生和管理者有天然的共通性。中国历代行为高尚,胸怀大志的儒者,把从医作为仅次于致仕的人生选择。元代戴良说:“医以活人为务,与吾儒道最切近”。其中,儒家的核心思想是仁,而中国历史上的历代圣贤帝王便主要是以仁治天下。中国的圣贤周公的“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的千古佳话也是围绕着勤政爱民的管理思想,而勤政爱民的思想基础是仁。西方学者彼得·德鲁克,被称为“现代管理学之父”,他同时更是“当代最经久不衰的管理思想家”,一生著述颇丰。他提出了管理的本质就是激发人的善意,所以管理行为背后的价值观和信念十分重要,而激发善意最有效的方法是上行下效,因此领导者自身具备强大信念的善意十分重要。可见彼得·德鲁克所提出的这种具备信念感的善意与古代圣贤所提倡的以仁治天下是相似的。

同时,中国古代也一直提倡医者仁心。东汉末年,名医张仲景的传世著作《伤寒杂病论》就是在瘟疫中写成的。当时,张仲景宗族原本有200多人,10年间死亡了2/3,其中因“伤寒”这种疫病死去的占七成。张仲景在伤心哀痛之余,积极救疫,后来写成了《伤寒杂病论》。全书细致地辨别伤寒患者不同阶段的症状变化,提出相应治法,成为中医辨证论治的典范之作。更激励后人的是,他强调医生要有“上以济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的大医仁爱精神。唐代孙思邈的名篇《大医精诚》,树立了中医的医德规范,其中要求医生要“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在救治病人时“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生命”。他本人躬行实践,收治被社会歧视的慢性传染病麻风患者600多人。其医德医术为后世敬仰,有“药王”之称。

同样,在这次抗击新冠疫情中,无数医护人员艰苦卓绝的奋斗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就是当今时代“医者仁心”最生动的体现。“国有危难时,医生即战士。宁负自己,不负人民!”例如,年过古稀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和钟南山,17年前,抗击非典,他们挺身而出;而今庚子新春,迎战新冠,他们逆向而行,分别被授予“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和“共和国勋章”。

由此可见,仁心是管理者和医者当共同拥有的道德情操。那么如何培育这样的道德情操呢?有没有一种管理者和医生可以共同使用的方法呢?中國古人修身养性的打坐、太极、气功等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国外多项研究已证明,通过meditation(冥想)这种同时调节心身的方式,能够使人更具同情心和包容心,这对于管理者来说是大有益处的。例如,哈佛大学的一系列相关实验证明,管理者在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打坐培训后,不仅身体更加健康,头脑更加清明,而且由于增强了同情心和包容心,使得共情能力提高了,这些都促使管理者作出更加智慧的管理决策[4,5]。

三、从科学观进思想政治设计

科学观包括认识论和方法论,求真务实,开拓进取,钻研,毅力,勤奋,视野,批判性思维,创新意识,学术诚信等。科学观教育就是要教给学生如何做事。在这之中,学生的视野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格局,是十分重要的。作为中医院校管理学专业的学生,应当意识到管理学和中医学看似相差很大的学科,实则具备相似性和联系。例如,中医经典古籍《黄帝内经》开篇云:“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乃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由此段论述,可以发现想要保全性命以长寿的方法其实十分简单,但是又是现代人难以做到的:养成良好的起居饮食习惯和保持心情的恬淡虚无。可见,长寿不是依靠外界吃药打针或者手术,而是依靠个人内在主观能动性的调控。因此,中医学实际上也是一门管理课程,只不过是“向内”管理,和现代管理学一样,发挥人内在主观能动性,有意识管理和调控好自己的日常习惯和情绪状态,使得生命有序化。

综上,管理学是通过实施有效的管理政策,使得社会运作有序化,这和中医学注重向内管理,使得生命有序化是类似的。若能给学生说明这点,使其认识到二者本质的相似性,必然能够为他们树立良好的科学观奠定基础。

四、结语

中医学和管理学的这些相似性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涵和外延都是吻合的,因此通过结合二者的相似性,思考在管理专业中,中医基础理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设计是行之有效的办法。从教学效果的质与量的评价而言,可以分为量化评价 (对学生的“道德”本身和程度进行“量化评价”)及质性评价(很实用的评价技术,但必需的技术性环节必须注意,如行为学观察与描述、研究和评价学生的心得体会、问卷和量表调查等),通过这些测量和反馈手段可以有效保证中医基础理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实施与健康运行[6]。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