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文精选

传统舞蹈美育在高校的可行性研究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9-3-14 20:40:13      点击:

谭伟钊 程渝玲 王琳 陈晓瑜 陈莹莹

摘要:中国传统舞蹈有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不仅形式美,而且内容丰富,寓意深刻。佾舞作为传统舞蹈美育的传播载体,是极具代表性的传统舞蹈之一。在中国高校中实施传统舞蹈美育既有利于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舞蹈,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近年来,部分高校用“周礼佾舞”来教育和培养现代学生的内在素养和外在气质,对传统舞蹈美育在高校的初步实施做出了有益的尝试。虽然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但是我们仍在积极完善,并始终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使命。

关键词:传统舞蹈;美育;佾舞;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41-0212-03

一、传统舞蹈美育的基本内容

美育,即“審美教育”或者“美感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为基础,提高对美的创造能力,同时促进身心全面发展的一种全息视角上的教育观念。在高校中进行传统舞蹈美育教育是传播中国传统舞蹈以及提升高校学生审美和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对文化的传承和个人的发展来说有重大意义。

中国传统舞蹈源远流长,多彩纷呈,在几千年的华夏文明进程中形成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中国传统舞蹈不仅形式美,而且内容丰富,寓意深刻。佾舞就是其中极具代表性的舞蹈。佾舞在古代用于重要的祭礼当中,“佾”是指乐舞的行列,例如八佾就是8行8列,共64人。舞者右手持羽毛(常用雉尾),左手持龠,依受献者的社会等级不同而有二佾、四佾、六佾、八佾等阵容的差別。

此外,中国传统舞蹈还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观念。在周代建立之初,周公作《大武》,并与前代所创作的《云门》、《大章》、《大韶》、《大夏》、《大濩》等合称“六大舞”(或“六代舞”),用于祭祀、庆典等重要场合。另有“六小舞”被用来教育周代的贵族子弟。其中包括《帗舞》、《羽舞》、《皇舞》、《干舞》、《旄舞》等舞蹈。周代设有专门机构教习,贵族子弟十三岁学小舞,二十岁学大舞。学习内容,以六大舞为例,分为乐德、乐语、乐舞三个层次。受教育者不仅要学习乐舞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还要领悟乐舞的内容以及创作背景、内涵和其中的教育意义等。可以说,周代舞蹈教育不仅注重专业技能训练,而且更加注重舞蹈所蕴含的道德思想观念等方面的教育。这种艺术教育方式不是单一的外在训练,而是一种内外兼修的全面教育,是促进受教育者全方位综合素质培养的“舞蹈教育”。

著名舞蹈教育家吕艺生说:“美育的本质还是要以教育为依托,要达到以德育人的教育目的。”美育是通过这样的课程,让学生全方位地感知美,理解美,从而达到完善人格的目的。因此,实施传统舞蹈美育,既有利于继承和发扬传统舞蹈,也有利于提升个人综合素养。然而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舞蹈美育却渐渐被人们遗忘,没有得到更好的继承与发展。如今的高校教育当中,大学生没有途径去学习传统佾舞,当然也就不能更加真实、全面地接触到中国传统文化中优秀的礼仪规范和道德观念。

二、传统舞蹈美育在高校的实施现状

完整的古礼佾舞由于历史原因,至今中断已有60余年,佾舞文化已濒于失传。但是在这种断层严重的情况下,还是有一些地区及国家仍然在对佾舞礼仪进行传承和发扬,例如:在国外,韩国和日本等国都重新开始了寻找佾舞文化的传承之路。在国内,福建省福清市的龙华职业中专的学生们每年都会表演佾舞,已成为各种重要场合必不可少的节目;此外,在2017年10月,中国首届佾礼学术研讨会以及“佾舞传承”的开学典礼在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隆重举行。

在对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实地考察中发现,他们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不应被现在西方兴起的礼节所代替。通过东西方文化的对比发现,西方的礼仪文化是使人外在行为标准化,而东方的礼仪文化则更注重内外兼修,所以借此通过佾舞,讲求教育仪式感,教会学生们以德修身,尊师重道之理。当然,学校也是在“鱼灯舞班”的基础上,展开下一步关于研究佾舞方面的计划。他们通过外出访学、实地调查、与当地权威人士一番探讨后,才准备将中国传统文化佾舞这一计划在学校试行。至此,佾舞首次成为广东的非遗产物,学校也举办了一场以传统佾舞为主要内容的晚会。在录制的晚会视频上,我们看到佾舞生们表情庄严肃穆、诚于中而形于外,表现出仪式的庄重。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将“周礼佾舞”延续传承,而我们作为保留珍贵的民族文化瑰宝中的一员,也应意识到传承中华文化任重而道远!

礼乐文化,犹如两根钢轨,承载着中国璀璨文化历史的列车,呼啸前进,奔腾五千年而不衰,几经苦难,屹立东方,并逐渐形成孔学六艺文化的教学核心和传承载体。佾舞涵盖了解行合一的诗礼乐文化,从身口意三方面导正人的心志、培养高尚的人格。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将“周礼佾舞”回归到学分制教育体系上,并贯穿国民教育始终,来教育和培养现代学生才德兼备。学生们正是通过佾舞诗礼乐文化的熏陶,使个人内在素质涵养不断提升,外在形象也慢慢端庄起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这一举措体现了舞蹈美育在高校进行实施的可行性,开启了佾舞传承工程建设的新篇章,是中华民族传统舞蹈文化复兴的重要标志。

但是,由于此项目只是刚刚起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还只是将佾舞作为一个社团选修课,通过学分制的奖励,来鼓励学生们报名参加学习,并没有纳入学生必修课程之中。再者,毕竟佾舞距离我们生活的现代已经很久远,它是种寓意很深刻,值得我们不断探索的文化,因此,如何将它快速广泛地实施于高校学生范围之中,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对此,我们通过调查,总结出舞蹈美育在高校实施中出现的问题。

(一)课时偏少

据调查了解,当前高校舞蹈教学课时偏少,有百分之六七十的高校将舞蹈课程设置为选修课,授课时间可能为一学期,学生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理解和掌握相关的舞蹈内容,不利于提升舞蹈教学质量。

(二)学生们舞蹈专业文化知识有待提高

根据调查,有部分大学生舞蹈基础相对薄弱,在舞蹈动作技能以及文化知识方面较为缺乏,这导致其对舞蹈教学活动缺乏浓厚的学习兴趣,必然会影响舞蹈教学效果的提升。

(三)教学模式陈旧

当前高校舞蹈教学模式还过于单一,仅停留在单方面的动作模仿,部分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只是借助多媒体工具为学生播放舞蹈视频,让学生自行鉴赏和学习,未能挖掘舞蹈的德育和美育因素,不重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能力。

虽然佾舞在高校艺术教育中仍处于起步状态,但实践调研让我们感受到了传统舞蹈美育在高校实施的希望。对方院校与我方院校对佾舞探索本质相同,内在却不大相似。我们认为研究佾舞的出发角度应该更加注重舞蹈文化和内涵。所谓舞蹈美育旨在建设校园文化,同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传承和弘扬优秀文化艺术,使审美教育和人文素养教育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人生导师,发挥“以美育人,立德树人”的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必须将传统的舞蹈美育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引起人们的重视。就像佾舞传承不是在创造文化,而是需通过一代代的传承来使之延续。

三、传统舞蹈美育在高等院校的可行性研究

关于佾舞在校活动的具体调研情况如下:在福清市城关小学夏校长的大力推动下,2014年佾舞首次在城关小学恢复传承;2016年,为拯救濒临失传的大国之礼,福清龙华职业学校展演周礼佾舞;2017年10月18日,深圳职业学院首次将佾舞采用学分制教育体系,开启了佾舞传承建设的新篇章,并作为特色礼仪在开学典礼上公开献礼,表示了尊师重道之意。近年来,福清市也启动了对“周礼佾舞”的保护和恢复弘扬的工作,并推动其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2年,慈善公益性质的福清市立达孔子学会成立,并得到台湾佾舞传承人的鼎力相助,而在日本多久圣庙和韩国成均馆每年都会举行两次祭孔仪式。

佾舞在高等院校中推广有它的优势和特点。

(一)佾舞动作简单

一般来说,舞蹈演员需要具有扎實的基本功、较好的柔韧性,可以完成跳跃、控制等练习,辅以一定的技术技巧,才能更好地传达一个舞蹈作品的思想感情,进而去完成一个舞蹈作品。佾舞具有可推广性的第一点就是动作简单,没有较强的舞蹈功底一样可以完成。

(二)佾舞的动作内涵丰富

在《六代小舞谱》中记载的六支乐舞,均是由四组“转身”的动作组成,四转势又称为“四纲”,象征四端,每组转势下面又包含八势,称为“八目”,象征中国古代的三纲五常;表演文舞时需要演员右手持羽,代表着立荣,左手持龠,代表着立声,体现了外在庄重的形象和内在深厚的涵养;佾舞区别于其他舞蹈的最大的特点是,一个动作代表一个字,比如根据明代《南雍志》之佾舞图谱记载:“正揖”是“具”,“起辞身挽手复举龠正立”是“成”,“稍舞躬身挽手侧身向外呈龠耳边面朝上”是“帛”等。

(三)学习佾舞让人明白的不仅仅是礼,同样暗藏为人处世之道

佾舞采用的都是方阵的队形,表明做人要收敛,行事要谨慎,要严谨地按照条例做事,也警示人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为什么选择在高校推行佾舞?

首先,因为佾舞的节奏比较慢、动作单一,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肢体协调,也可以增强节奏感,即使是舞蹈零基础的学生学起来也不会觉得很难。其次,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具有可塑性,而大学生在校期间最重要的是培养一种思维模式。学生通过佾舞不仅可以了解中国传统礼乐的知识与内涵,并且更容易吸收佾舞和中国传统礼乐,把中国传统的礼乐文化融入到自己思想中,从而影响自己的行为,成为一个知礼懂礼的人。最后,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栋梁,有责任传承中国礼乐精神,中国上下五千年,佾舞作为中国传统的舞蹈,不仅仅是一种舞蹈形态,更是蕴含了中国积淀的文化。在高校推行佾舞,有利于佾舞的传承和发扬,也迎合了自十八大以来关于复兴优秀传统文化的口号。

中国素来有华夏之称,华夏,在《左传·定公十年》中有这样的解释:“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装之美,谓之‘华。”而在中国传统的“六艺”中,礼和乐是西周时期贵族子弟的必修课程,当时的社会认为贵族子弟不仅要懂得各种礼仪,还要对乐理知识和军事理论有一定的了解,因此乐舞成为当时培养人才的一种重要方法。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佾舞作为“乐”其中的一种,不仅仅是娱乐,更多的是用来进行道德教养,培养意志情感,是人格陶冶的重要手段。

佾舞在高等院校推广的对象可以首先从音乐舞蹈学院的学生开始,因为他们有较好的肢体协调能力或者较强的音乐节奏感。其次可以选择对中国传统礼乐知识了解较深的学生,比如汉服社团的学生,当然,一切对于佾舞或者对中国传统礼乐感兴趣的学生也都可以参加。这样,学生可以在专业领域上相互补充,相互帮助,有利于同学之间友情的发展,也有利于在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同时发扬团结友爱的中国传统精神。虽然现在佾舞没有系统的教学课程,也没有一个完整的系统,但是恢复佾舞的路才刚刚开始,只有努力克服困难,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才能将佾舞这一中国古典舞蹈传承、发扬。

四、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而在传统的舞蹈美育中,佾舞所承载的文化艺术价值就是核心,它所表现的内容体现了儒家礼乐精神中天地有序、和谐融洽的特征。

佾舞应该与其他舞种一样有所教学和研究,营造出“和而不同”、“多样性”存在的学术氛围,正所谓“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这样的教育和研究本身就应像“百家争鸣”那样辉煌,而不是越走越窄。

我们现处于盛世,经济发达,国运昌盛,但是人们的精神道德水平仍有待提高。积极传承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以佾舞之文化底蕴,育品行优良的大学生。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人才的培养,除了知识技能的传授外,学会何为礼、何以礼处事也是不可缺少的。

参考文献:

[1]朱载堉.六代小舞谱[M].刻本.

[2]黃佐.南雍志[M].南京出版社,2016.

[3]左丘明.左传[M].中华书局,1987.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