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文章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困境及对策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8-3-12 21:36:35      点击: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01-0253-02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作为大学生的聚集地,高等院校承担着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综合性人才的重任。其中,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对于大学生的素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新媒体的交互性、便捷性、虚拟性以及广泛性等特点在给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带来了极大机遇的同时,由于网络安全监管漏洞、网络信息良莠不齐等问题,给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时期的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造成冲击,不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理想信念。因此,当前如何在新媒体时代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高校所应尽快解决的问题。

  一、新媒体时代相关概述

  (一)新媒体时代

  作为媒体形态的一种,新媒体是在1967年由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CBS)技术研究所所长P.Goldmark首次提出。而且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科技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新媒体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同时学术界众多专家也加强了对于新媒体的定义的研究。美国《连线》杂志认为:“新媒体是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华中科技大学的钟瑛教授认为:“新媒体是一种媒介平台,它并不是真正的“媒体”,而且在互联网从“虚拟性”向“实名制”发展的趋势下,新媒体应该是以服务为主,而不是以内容为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匡文波教授则将新媒体定义为是“借助计算机(或具有计算机本质特征的数字设备)传播信息的载体”。对于新媒体的定义,学者们众说纷纭,至今还未有一个官方认定的界定。

  (二)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特征

  相较于传统媒体,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不管是在传播内容,还是在传播模式等各个方面都具有独特鲜明的特点。

  1.传播内容的“多元化”。信息传播的实时性和多维度决定了新媒体传播内容的信息量要远远大于传统媒体。即使针对同一信息时,新媒体传播的信息内容也是多角度、多方面的,它不仅仅局限于官方立场,大众的意见也能够成为新媒体消息评论中的发言人,而由于传统媒体的传播主体身份多为单一化,传统媒体的传播内容可能带有极强的个人主义色彩,难以保证信息的公平性及准确性。另外,借助互联网平台,新媒体时代人们可以获取丰富、海量的网络信息,信息传播内容更为“多元化”。

  2.传播模式的“无屏障性”。随着3G移动通信的全民普及以及4G通信技术的成熟,借助互联网平台,新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不再局限于地点、时间以及空间,能够随时随地地实时浏览和接收各种信息,省去了传统媒体信息传播过程中信息审核的环节,实现了传播模式的实时性和开放性;另外,以往的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是单向性的传播机制,即将信息负载在某种载体上面,然后带有强制性地传播出去,用户难以进行反馈,而新媒体则是一种全新的多维度传播机制,它突破了传统媒体单向传播的功能局限,实现了信息传播者与接受者之间的双向交流,使得用户不再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信息传播更为及时、顺畅、深入,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传播的“无屏障性”。

  3.信息传播的“时代性”。随着科技的创新和网络信号全方位的覆盖,以手机、电脑以及Ipad等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平台为媒介的信息传播方式将成为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主要形式。另外,当今的人们更为倾向于“无纸化”阅读、“无纸化”办公、“无纸化”学习的“无纸化社会”,新媒体时代电子产品的全民普及,能够极大地满足人们的需求,而且还能扩大信息传播的范围,加深传播信息的影响度,使信息传播能够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二、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困境

  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开放性、无屏障性以及传播内容的多元化虽然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造成一定影响,但是其自身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等方面也存在着些许问题。因此本文将从新媒体时代带来的影响和大学生理想信念本身教学不足两个方面来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困境进行分析。

  (一)新媒体时代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冲击

  1.学生迷失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新媒体时代,信息的“多元化”虽然给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带来了很多的机遇,但是网络信息的无边际化和信息传播的隐匿性,给网络监督和网络安全问题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也使得“搜索一代”的大学生们在面对海量信息资源时,难以分辨真假。各种错误的思想见缝插针,借助互联网和信息技术优势,一些西方敌对势力,打着“人权” “自由” “民主”的口号在我国兴风作浪、蓄意炒作,思想领域的杂音和非马克思主义思想滋长、蔓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们的思想和行为。大学生本就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其思想觉悟不够深刻、主流价值观念还不够成熟,信息爆炸时代,各种信息的杂糅极易扭曲大学生的价值观,使他们迷失在虚假信息和不良的价值理念中。

  2.新媒体的无屏障性扩大了大学生的浮躁情绪。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无线网络的全范围覆盖、电子产品的更新迭代在给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使得大学生们益发沉迷于新媒体的无屏障性和便捷性。在碰到问题时,大学生们不再是沉下心来认真进行钻研,而是凡事问百度,这种方式虽然能够简单快速地获取自身所需的信息资源,但是机械地抄袭和借鉴,学生并不能将这些信息资源真正化为己用,习惯性的便捷获取方式使得大学生们潜移默化地形成不劳而获的心理。另外,虚拟的互联网世界给大学生们带来了话语权,人人都可以畅所欲言,但是现实的落差往往会使大学生变得浮躁,想要去否认和逃避,出现“网络中的大神,现实中的哑巴”的现象。   (二)大学生理想信念教学存在的问题

  现如今,高校在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过程中存在着教学模式落后、教学内容死板、师资团队建设不够完善、重视度不足等一系列的问题。在教学模式方面,虽然翻转课堂、慕课、微课等“线上+线下”的教学模式已系统构建,但是高校仍秉持着老一套的“以教师讲为主,以学生听为辅”的教学模式,难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在教学内容方面,目前针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多为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共产主义等内容,但是马克思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也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然而高校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教学内容却基本被固化了,教师就理论讲理论,没有将其与实践进行结合。在师资团队建设方面,大部分从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教师多为教学经验丰富、思想觉悟高的老教师,他们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度远远不及年轻教师,各种新媒体平台的出现给他们的教学带来极大的挑战。另外,当前高校对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大多浮于表面,重视程度不高,没有真正地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产生深刻的影响。

  三、新媒体时代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对策研究

  (一)开辟高校新媒体阵营

  在互联网全民普及的大背景下,高校若想抢占“新媒体+理想信念教育”的制高点,就应充分考虑到学生对于新媒体的喜爱并顺应新媒体时代的发展趋势,加大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的投入去开辟高校新媒体阵营,通过开通校园网、党员论坛、博客微博、微信公众号、QQ等媒介来构建教学平台,并有计划、有组织地正面宣传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吸引他们的关注度,借此对大学生施加意识形态方面的积极影响。

  (二)理想信念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完善网络信息监管机制

  针对大学生的身心发展,高校??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开展学术沙龙、人文讲座、我的中国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等校园文化活动对大学生理想信念进行灵动性的教育,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共产主义的真谛,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另外,网络信息的良莠不齐,对于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是一大威胁,高校应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督,完善网络信息监管机制,制定预警制度,从源头上对危险信息进行封锁,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构建良好健康的环境。

  (三)整合教学资源,创新教学体系

  作为大学生的聚集地,高校对于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而如何在新媒体时代深化教学改革,创新教学体系是高校目前所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高校要改变传统思维,提高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视,并创新教学模式,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多采取“线上+线下”的教学模式,将教育的重点放在“微课堂” “线上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引导更新教学手段。其次,在教学内容上,高校应借助新媒体平台整合优质教学资源,并通过建立QQ群、微信公众号等与大学生进行实时交互,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进行引导。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高校应顺应新媒体时代的发展步伐,对教育者进行系统的培训,帮助教师掌握最新的网络信息技术,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教学,构建一支思想觉悟强、新媒体媒介素养高的专业性思想政治师资队伍。

  四、结语

  综上所述,理想信念是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着力点,是大学生最高的人生追求。因此,新媒体时代,高校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中,要正视其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在充分发挥新媒体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的优势的同时,积极应对新媒体为教学所带来的挑战,并从教学平台搭建、教学观念、教学内容、管理机制等各个方面进行改革创新,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推进大学生的思政工作,实现大学生的“中国梦”。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