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文精选

大数据背景下经济类学生培养模式研究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9-3-13 20:50:43      点击:

郑月明

摘要:大数据时代对经济类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有必要对此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当前社会对经济类人才需求变化和当前高校经济类人才培养中可能存在的各类问题,本文提出一些建议来消除高校人才培养和社会对人才需求之间的差异,主要是从可以通过观念更新、教学方式改变和提升实践机会三个方面着手进行。

关键词:大数据;经济;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42-0172-02

一、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了影响我们生活和工作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当前移动网络发达的今天,各个经济领域、各个行业都和大数据息息相关。因此,利用信息技术处理各类数据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能够利用各类专业的统计分析软件和各类分析工具进行数据挖掘和数据处理的能力。经济类专业的学生在毕业之后将会进入各个工作领域,利用自己在学校所学的各类专业知识去解决问题并获得较好的职业发展。但是,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大数据分析的方法和工具也是不断在更新。与之相反,我们高等院校中经济类专业教学方式和培养模式的更新却显得较为滞后,学校的教学方式方法和学生的培养模式越来越不能跟上社会需求。基于这个考虑,我们必须要反思大数据背景下经济类专业学生的培养模式创新,以便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发展。

二、大数据背景下社会需求分析

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不断应用和不断更新,使得我们越来越重视大数据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从而对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最终是要服务于社会的,对于经济类专业学生而言,明确当前社会需求、特别是对经济类专业学生的需求是很有必要的。通过及时准确地捕捉社会需求的变化,可以很好地做出相应改变,进而获得竞争性优势。

1.必须要具备创新意识。在大数据时代,各类技术创新是层出不穷,因此要求人们具有创新意识。只有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有可能通过各种创新尝试来获得技术进步和工作上的突破,这个也是今天我们社会取得巨大进步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人们不具备创新意识也不愿意去尝试创新,在日常工作中只是墨守成规,不愿意学习新事物,那么最终的结果就是被社会淘汰。我国劳动力市场完善的过程也是伴随着这个过程,不愿意改变思想观念,不愿意创新的人在工作中或者是下岗后都没有实现自我的较好发展,而那些原因改变思想观念,不断去创新的人们,即使是下岗了,也可以获得生活和职业的双丰收。

2.必须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企业是以经济利益为驱动目标的组织,企业需要的员工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的专业性人才。在大数据时代,企业运行工作中会出现很多以前从未出现过的问题,比如物联网技术、共享经济等。而这些问题出现之后,我们是无法用传统的一些技术手段来解决的。因此,企业需要有一大批具有现代信息技术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扎实的人才来解决问题,从而实现利润的最大化,比如数据挖掘能力、数据分析处理能力、信息安全技术等。没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只会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被淘汰,无法享受经济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各类好处,也无法获得较好的个人发展。

3.必须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互联网的发展虽然使得组织结构变得扁平化,个人不再像以前那样依赖于组织,从而更加突出了个人的作用。但是,一个工作的顺利开展、一个项目的顺利实施都是需要各个部门、各个成员之间通力合作的。只强调个体作用,忽略团队合作的意义将是非常危险的。比如手机厂商的运行过程就会涉及到设计、采购、销售、售后、技术支持等部门,部门之间的顺畅合作是企业实现利润的重要保障,大数据时代更是把各个部门紧紧的联系在一起。

三、当前经济类专业学生培养中出现的问题

这些年来,我国高校中经济类专业学生的培养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也取得了很多成绩。但是在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在培养中也还是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只有正视并尝试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才能更好地实现和社会的接轨,也才能更好地为社会输送各类有用的人才。

1.课程内容更新较慢。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因为技术进步而导致的各类经济现象层出不穷,从而要求经济学专业的学生要熟悉并了解这些问题的来龙去脉,进而可以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快速上手。但是高校中很多经济类教材都是更新比较慢,教师教学中比较多沿用的是工业化社会中的一些教学内容和方法,适用于当前信息化社会的内容涉及不多,也无法做到对当前大数据时代的一个准确把握。比如,外贸专业的教材中,对于做外贸必备的阿里巴巴网站的介绍和相应外贸营销技巧的教授是很不足的,而利用这个阿里巴巴外贸网进行大数据挖掘是获得客户和订单的一个重要方式。

2.课程教授方式较为单一。当前高等院校在开展教学中,主要还是延续以前的方式——课堂教授。在课堂教授中,也主要是采取教师讲,学生听和记笔记的方式,课堂互动和讨论式教学、实践教学都是较为匮乏的。而这样比较单一的教学方式是不利于学生吸收和理解知识的,也不利于学生进一步深入挖掘课本知识外的内容。大数据时代要求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和过硬的专业知识,而这些能力的获得是不能够簡单地靠“填鸭式”教学可以获得的,需要通过各种新式的教学手段来实现。

3.实践机会过少。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吸收可以通过教师课堂“填鸭式”的教学来实现,但是最终要实现理论联系实际,进而培养出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则离不开实践环节。在当前经济类学生的培养中,虽然有一些实习基地,但是真正能获得有用的实践机会的学生并不多。这样的话,学生无法通过各种锻炼机会来深化理论知识的理解,也无法通过实践来培养解决问题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从而也无法满足信息化社会中企业对各类人才的要求。比如市场营销中的数据分析工作,它需要到具体企业中利用特定具体的采样数据来分析客户需求和特点,这些在高校中的理论教学是无法实现的。

四、经济类学生培养模式创新建议

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知大数据时代下企业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相比以前发生了一些变化,这就需要培养单位做出相应改变以适应时代变化。因此,本文提出一些培养模式方面的建议:

1.及时更新培养理念。高等院校承担着给社会输送人才的任务,在社会需求变化的情况下,高等院校首先要转变培养理念。也就是说在培养经济类学生的时候,要考虑到社会需求,考虑到技术的变迁,从而在经济类学生的培养方案制定、课程设置、教学管理、教师队伍配置等方面做出积极响应。在学校主动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同时,也要通过开展各类活动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改变学生的思想观念,把正确的符合大数据时代的理念告诉学生,从而有助于他们在学习中树立正确的观念和学习方向。

2.转变教学方式。现在高校中在培养经济类学生时,还是偏重于知识的灌输,而不是创新意识的培养。如果继续这样下去,培养出来的学生是无法适应大数据时代要求的,也是无法在社会中站稳脚跟的。只有在教学中改变“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不断开展各类讨论式、启发性的教学方法,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进而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很好地解决问题。这个转变就需要教师先转变理念,然后不断贯穿到日常的教学中去。

3.多提供實践环节。通过提供多种形式的实践机会,让学生提前接触以后的工作内容,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也可以更好地加深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高等院校在制定培养模式的时候,一定要通过校企联合等方式去设立各类实习基地,锻炼和提升学生的各项能力,从而更好地符合企业和社会需求。

参考文献:

[1]孟雪井,赵新泉.大数据背景下金融统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科教导刊,2015,(11).

[2]焦琳.大数据时代下财经院校应用型统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以河北金融学院为例[J].时代金融,2015,(3).

[3]王小红,张丽丽.大数据时代下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性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25).

[4]祝丹,陈立双.大数据驱动下统计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6,(12).

[5]查先进,杨海娟.大数据背景下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影响因素研究——以湖北高校为例[J].图书情报知识,2016,(2).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