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稿查询
联系我们
在线投稿
刊文精选

教育教学论文:高校“统计学”课程多元混合教学模式应用研究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21-4-25 16:33:07      点击:

雷健敏

[摘 要] 在当前“统计学”课时减量背景下,迫切需要一套科学、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来提高课时效益及提高教学质量,而“统计学多元混合教学模式”正是符合现实需要的切实可行的改革模式。多元混合教学模式下,故事案例驱动教学法可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翻转课堂(FC)教学模式可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而小组合作学习(TBL)法可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关键词] 统计学;多元混合;教学改革

一、引言

“统计学”是普通财经院校本科经济类、管理类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统计学”具有很强的应用性,教学要达到的目标是让学生运用统计学中的原理和方法处理实际经济问题。《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中明确指出:推动课堂教学革命,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通过教学改革促进学习革命,积极推广小班化教学、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大力推进智慧教室建设,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因课制宜选择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科学设计课程考核内容和方式,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积极引导学生自我管理、主动学习,激发求知欲望,提高学习效率,提升自主学习能力[1]。

高校本科统计学实施课堂教学方法改革,是积极响应“实践与教育相结合”的方针政策、贯彻我国高等教育实现厚基础、宽口径教学培养模式转变的需要。“统计学”课程根据教学需要及社会需求对教学时数作压缩调整,已成大趋势。课时压缩后减少了教学时数,随之带来的教学质量问题成为师生关注的焦点。怎样用更短的课时创造出更高的教学效益,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因此,在高校“统计学”课程缩减学时的大势背景下,如何提高课时效率、优化教学过程、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2],具有重大研究意义。

二、“统计学”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在当前强调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背景下,很多高校都实施了新课标教学标准,各高校对专业培养方案做了相应的调整和规划,使“统计学”这一类公共课在课时上被大大压缩。虽然课时减少,一定程度上优化了课时结构,使学生可以腾出更多时间进行专业课的学习,但同时也给公共课的教学带来压力。教师们在授课时究竟应该怎样把握课程内容及教学方法,既要在短时间完成教学任务,又要保障每门课应有的知识体系框架,这就给上课的一线教师出了一个难题。

对于“统计学”而言,现状是课时缩减,而课堂教学方法依然没有太大改变,教师与学生之间没有形成良好的教学互动,致使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3]。以云南财经大学为例,原来“统计学”总授课时数18周,72学时,后来实行实训周后,变为16周,64学时,而在新的培养方案中又调整为16周,48学时。随着课时总量的调整,部分统计教师难以适应课时减量模式下的授课,总感觉课时不足难以满足内容的讲授需要,无奈之下有的教学内容就像蜻蜓点水一带而过。而作为学生方,也没有做好转变学习方式、发挥学习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准备来接受新的挑战。

云南财经大学统计学教学已实行了多年的“理论课+实验课”模式,但目前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仍为“知识讲解→布置作业→问题解答”三段式,已很难满足新的学习需要。面对学时缩短的实际现象,缩减学时如果仅仅只是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却同时降低了学生的学业能力[2],那么是与我们的培养目标背道而驰的。因此,在课时压缩背景下,如何减课时不减质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对于统计学而言,统计教师有必要通过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改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增强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根据统计学课程的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切实提升学生学习的效率和潜力。总而言之,在当前课时减量背景下,“统计学”课程迫切需要有一套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效益,而“统计学多元混合教学模式”正是符合现实需要的切实可行的改革模式。

三、“统计学”课程多元混合教学模式探究

(一)多元混合教学模式

本文尝试应用的“多元混合教学模式”,是基于故事案例导入、翻转课堂(FC)及小组合作学习(TBL)的启示而建立的立体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传统课堂教学與现代数字化教学相结合,教师的主导性及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混合学习是一种多要素有机结合的学习策略和教学模式,不是从教室到实验室、从线下到线上的简单混合,而是与教学有关的各种教学内容、教学环境、学习方法、学习模式等载体的结合。

(二)教学目标设定

以经管类本科“统计学”课程为出发点,探索适合学生发展的多元混合式学习方法,包括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统计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等;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使他们掌握自主探究式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统计学素养,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通过开发、收集、组织一批丰富的统计学教育教学资源,形成立体教学资源库;通过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对统计学多元混合式学习的理念和方法进行实践和探索,使其理论方法得到更进一步的丰富,同时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使得统计学教学改革更加深入、彻底和高效。

(三)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授课过程中故事案例问题导入时案例的选取;翻转课堂(FC)教学法中适于该方法的课程内容模块的选择与构建,以及如何在教学内容分配上划分教师讲解和学生自主探究部分;小组合作学习(TBL)法的情景模式及任务设计;如何在课程考核方式上更加精准、客观地反映过程性评价。

(四)实施流程

结合“多元混合教学模式”理念确定统计学的教学目标;按照“多元混合教学模式”项目进行统计学教学内容的取舍,在课程内容上端正统计学与概率数理统计、计量经济学的关系,避免内容上的重复;融合“多元混合教学模式”思想完成“统计学”课程授课计划;结合“多元混合教学模式”理念进行“统计学”课程教学课件制作;按照“多元混合教学模式”目标方案进行“统计学”课程实验内容安排;采用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基于项目多元化混合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及实践教学。

(五)多元混合教学模式的应用

2019年春季学期,我们在云南财经大学全校范围内选定不同专业的12个班级进行多元混合式教学,具体措施方法如下所示。

基于故事案例的问题导入设计法。案例教学的目的是通过案例模拟真实的实践活动,将统计理论方法与具体直观形象的事例相结合,培养学生学习统计学的兴趣,进而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统计原理和方法。在教学中,我们每一章都设计一个实际问题(案例),引入本章要介绍的基本内容,并同时引出一个统计学经典故事,再围绕本章某个问题,根据学生掌握的知识和对事物的认知,由教师抛出问题,师生平等地进行讨论。

一份好的案例设计是开展统计学案例教学的前提。我们设计的案例教学主要考虑以下几方面:首先,引入生活中的实际案例故事,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其次,通过源于生活的案例分析,向学生展示里面蕴含的统计思维及统计思想,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求知欲;再次,讲解案例中的统计计算方法与数据分析方法,激发学生的研究欲望,发挥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主观能动性;最后,教师讲解后,学生通过学习新的知识,验证导课中的案例,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去研究生活中其他案例或者故事,并引导学生关注案例、故事背后更具普遍性、本质性的规律。

基于翻转课堂(FC)的教学法。翻转课堂译自“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也可译为“颠倒课堂”(这里简称为FC),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与传统课堂不同的是,过去教室里的讲课已经可以通过授课视频由学生在家里完成,而过去的家庭作业却可以拿到课堂上来完成,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自主时间与教师交流并参与关键学习活动,课堂变成了教师与学生之间及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鉴于“统计学”课程内容的复杂性,部分内容较适合课前自学,但有的内容自学困难,必须要经过教师课堂讲解、过滤后才能理解、消化、吸收。比如在统计基本概念中,大部分学生基本清楚总体分布及样本分布概念,但对于抽样分布这个难点,部分学生的认识还比较模糊,还需要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的讲解过滤加深理解。因此,我们在实施翻转课堂(FC)教学法时并不是全程加以应用,而是因课制宜,一定比例采纳。

基于小组合作学习(TBL)的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Team-Based Learning,简称TBL),又称为团队导向学习,它是一种创新的教学策略与模式。综合来看,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教学中,我们把全班学生按“组内差异、组间同质”的原则,根据性别比例、兴趣爱好、认知能力、守纪情况等进行搭配,分成学习小组进行学习。在小组讨论阶段,教师参与到其中,并对小组学习的过程进行指导。

我们在多元混合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考虑到“统计学”课程内容的复杂性,对“统计学”教学方法的改革没有简单模仿、僵化吸收、照搬照抄,而是在借鉴基础上,充分考虑课程特点以及教师—学生的角色定位,授课全程实行故事案例问题导入法,一定比例采用翻转课堂(FC)教学法,适当穿插小组合作学习(TBL)法。总之,多管齐下的多元混合教学模式是从学生及教师角度因课制宜探究适合统计学的课堂教学及学习方法,既考虑学生的共性及个性,又充分考虑教师的引导地位,因此针对性及可操作性强。

经过一学期的试点教学,我们对试点班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就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及时的研讨,总结经验,完善方法。总的来讲,多元混合教学模式体现出如下优点:第一,利用故事案例驱动的教学方法可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故事案例驱动教学法不仅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而且可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印象更加深刻,更是进行了知识的拓展。呈现给学生的案例强调具体而真实,满足学生身临其境的学习体验。学习效果直接体现在期末考试上,从随机抽查到的试点班级期末考试成绩来看,平均挂科率比全校平均水平低大约9个百分点。第二,翻转课堂(FC)的教学模式可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在此模式下,学生可以在家根据自己的节奏安排学习,而不必担心因为上课走神或分心而跟不上教学进度。学生可以带着问题进教室,而不再像以往一样被动回答既定问题。翻转课堂可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如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地位与价值的弱化,相反教师的作用和责任更加重大,对教师提出了更全面、更高的要求。第三,实施小组合作学习(TBL)法,可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的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教学的组织者转变成为学习过程中的咨询者、指导者。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只是外因,只有通过学生的内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才能实现。而小组合作学习(TBL)法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四、结语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数据无处不在的大数据时代,统计学作为数据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数据分析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一直以来,统计学作为一门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本科必修课,在国内外均受到高度重视,国外很多大学普遍把統计学作为商科的核心课程,且早就开始了翻转课堂(FC)教学法等方法的尝试。在我国,“统计学”是经济类和管理类本科生必修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各高校也比较重视统计学的教学,在教改方面也做了很多尝试。

“统计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尝试虽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4]。课堂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5]。统计学理论有一定抽象性,涉及的计算比较复杂,包括一些晦涩的公式推导论证、烦琐深奥的概率论知识等。而相当一部分经管类专业的学生数学基础薄弱,容易对统计学的学习产生畏难情绪。对于这样一门有一定理论性和实践性的课程,学生学习有一定难度。而多元混合式课堂教学模式中的故事案例问题导入法、翻转课堂(FC)教学法、以及小组合作学习(TBL)法都非常适合“统计学”课程的教学。基于故事案例的问题导入法设计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及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翻转课堂(FC)教学法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而且提高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消化吸收,增强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小组合作学习(TBL)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团队精神”与“自主学习”能力。

多元混合式教学方法相比于传统课堂单一的授课形式,更能活跃教学气氛、激发学习兴趣、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高效地促进知识内化。混合式学习方式通过教师课堂讲授、学生课外自主学习、课堂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极大地丰富了课程教学形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多管齐下的教学方式使学习变得不再单调,扩大了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更明确,学习效率更高。

参考文献

[1]王岩,杜少杰,胡亚涛,等.推动课堂教学革命与教学督导工作的相关思考[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1):157.

[2]祝夫文,段园培,朱协彬.学时缩减背景下基于大数据的本科教育课时优化[J].教育教学论坛,2018(12):89.

[3]陈克贵,苏鹏.立体探究式教学法在统计学教学中的实践[J].高等教育,2018(6):156.

[4]李栓柱.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究与实践[J].经济研究导刊,2015(8):127.

[5]张爱莲,马纪.运用探究式教学提高生物统计学课堂教学效果[J].教育教学论坛,2017(22):182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