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文精选

传统文化与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8-3-22 20:04:29      点击: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04-0177-02

  人文素质教育就是通过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的传播、环境的影响和受教育者的亲身实践的方式,使这些优秀的文化成果内化为受教育者的气质、修养,最终沉淀为受教育者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人文素质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有赖于后天的培养,也就是人文教育。但是在现代社会中,由于人类过分强调科学的作用,人文教育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这造成了现在人们人文素质的缺失,而这一情况在理工科大学生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伟大国家,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近两千多年的文化积累和传承,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人文遗产。这些传统文化作为一个国家、民族理性和智慧的积淀,对现代人的生存和发展仍有着多方面的启迪,对于丰富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知识,培养大学生的人文心理,完善大学生的人文个性,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有明显的优势。

  一、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的现状

  1.理工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目前我国理工院校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实现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在第一课堂中开设相关人文素质修养的教育课程,多为选修课程;另一种是借助第二课堂平台,开设相关人文素质修养的讲座、活动或者社会实践等。这两种模式对提高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很难摆脱教育的工具意识,加之理工科院校学科的局限性,使人文素质教育难以落到实处。

  2.当前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存在的问题。当前,教育界普遍认识到了提高大学生尤其是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性,并为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不懈努力。大学生自身也认识到了这个问题。但是在实际中,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状况不容乐观。这主要表现在人文素养方面:理工科大学生普遍人文基础知识薄弱,缺少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与认同。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不能与社会要求相适应。在人际交往中,不能妥善处理人际关系。心理适应能力差,缺少对问题的正确把控,遇到挫折容易产生挫败感,不能有效调节。人文精神方面:功利主义思想严重,学习讲究实用主义,利己主义,缺少了对科学文化本身的追求。缺乏人文关怀,对自身和周围的事物漠不关心。理想、信仰和价值观迷失,生活缺乏目标。趣味庸俗化,沉迷于网络。道德水平降低,缺乏文明素质。

  二、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缺失的原因

  影响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缺失的因素有很多。本文从环境和人的互动角度出发,分析社会、学校和个人三方面的原因。这三个原因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的,不能单独看待其中任何一个方面。

  1.社会影响方面。改革开放初期,由于经济建设急需大量的科学技术人才。弥补人才断层是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为了保证经济快速的发展,学校不得不把知识作为经济建设的工具教授给学生。教育开始更加注重工具功能,而轻视了教化功能。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形成,科学技术为人们带来了巨大的财富,人们开始逐渐背离人文学科。曾有这样一句民谚: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就是这一现象的真实写照。接下来的“计算机热” “经济热”以及现在的“公务员热”等,都反映了人们趋于功利化的选择。伴随着改革开放、经济转型,各种各样的思潮涌入国内,对学生的思维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学校方面。首先,理工科院校的高级管理人员尤其是教学管理人员往往自身就毕业于理工科院校,其中一部分人重理轻文的观念必然会影响其管理行为。高校管理者存在文化意识与政绩效益冲突的心理。教学和科研往往是高校绩效考核的重点,校园文化建设这种无法被量化的工作容易被忽视。其次,理工院校难以协调专业课和人文素质课在学时方面的冲突。由于课时限制,基础课程、专业课程需要保障,高校想要系统地开设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十分困难。第三,高校教师编制有限,特别是理工院校人文师资编制十分有限。这就制约了相关从事人文素质教育教师的引进,很多课程的开设心有余而力不足,从而难以在学校内部形成良好的人文氛围[1]。第四,应试教育的危害尚未解除,高等教育中依旧存在着只看分数不看思想的现象。第五,功利思想影响严重,为了加强学科建设,突出专业特色,大量削减人文课程,压缩人文教育课时,降低人文课程学分。第六,就业率成为高校教育的一个指挥棒,受到市场经济影响,一些高校大力发展热门专业,冷门的人文专业得不到充分的发展。第七,理工科院校中,用于人文教育的资源相对较少。第八,缺少对学生的正确引导。

  3.学生个人方面。个人素养的提升,需要自己的不断努力。由于现在学生课业压力重,过分重视应试和分数,对于自身的提升,缺少足够的认识,缺少对于文化素质的追求。随着年龄的增长,网络充斥了学生的生活。在一些学生相对贫瘠的人文土壤上,网络以极其快的速度形成了畸形的精神依托。同时,功利主义的影响前所未有地充斥着高等教育,这一情况已不只局限于人文教育,而是在专业教育中逐渐扩散开来。学生学习更多的是关注有为有用,而忽略了知识对于其自身提高的作用。

  三、传统文化对提高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的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历经千年,从远古时代多姿多彩的文化源头,到春秋战国时的百家争鸣,从唐宋时期的全面昌盛,到明清时的大总结,由于人民群众社会实践的推动和思想家们的概括提炼,逐渐形成了一系列优秀的文化传统。它其中包含的人文知识和蕴藏的人文精神对提高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素质都有很高的价值。

  近些年来,许多学者对传统文化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的作用做了相关的论述。他们的主要观点多集中在古代经典著作中蕴含的人文精神对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影响。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学生确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价值导向。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崇尚统一的国家观、天人协调的发展观、公平正义的社会观、诚实守信的人生观[2]。其中以义利合一为基础的价值追求,对学生形成现代社会共同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3]。

  2.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素养。传统文化中强调的自我德行修养,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质。

  3.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人才的全面发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新需求。心理方面,以注重心性长于伦理为自己基本特征的中国传统文化,无疑能为现代人走出自我心性的迷失提供多方面的理性启迪。人际交往方面,传统文化中提倡的中庸之道,在一定程度上有益于指导大学生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人格方面,人文性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了解传统文化,有利于提高自觉性,形成健全的人格。自我认识方面,了解传统文化有助于在改革开放中了解自己,改造提高自己[4]。审美方面,了解传统文化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审美情趣[5]。

  四、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通过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来提高我国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修养的方法,目前在学界已经得到了一定共识。目前,我们可以从学校、课程设置、学生引导和校园文化四个方面加强理工科院校的传统文化教育。

  1.提高整体认识,深入挖潜资源,提供良好的教育平台。理工科院校必须高度认识传统教育对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性,培养和引进高素质的人文素质教学师资。同时把分散在各部门学有专长的传统文化教育的教师进行整合,在机构上确定其地位。此外,还可以充分利用兄弟院校资源,跨学校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资源。

  2.整合学校人文素质资源,改善课程设置。调整学科、专业及课程结构,增加学分制条件下的教学模块设计,增加人文素质课程,特别是传统文化课程的学分要求,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和优化学生知识结构。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广泛开展博雅课程。建立人文素质教学评价体系,把人文素质教学考核纳入学校整个教学评价机制中去,人文素质教师的晋升和晋级比照专业教师进行[1]。

  3.充分重?学生在传统文化学习中的主体性,激发其培养人文精神的责任感和积极性。首先,需要加强对传统文化重要性的正面宣传,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传统文化对自身发展的积极作用,从而产生明确而热烈的学习动机。其次,在学生中树立学习传统文化的先进模范,以点带面,全面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最后,给学生充分的选择权,尊重学生的需求,对重视学生的主体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塑造校园文化环境,从各方面潜移默化地加强传统文化教育。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调动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性。通过学生社团的建立,在这个平台上实施教育,实现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理想。

  加大学生参与实践力度,让学生通过实践,进一步了解和理解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人文精神。

  五、结语

  传统文化对提高理工大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了多方的重视,许多学者对于这个问题也做了充分的讨论。但是,目前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现状并未得到很大的改善,笔者认为今后需要进一步改善的有以下两个方面。

  1.提高从业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加强人文知识和传统技艺的学习。教师是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其自身素质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学习的效果,所以提高从业教师自身的素养是十分重要的。虽然理工科院校人文教师缺乏,但要求其引入大量人文教师教授传统文化,开设大量有深度的人文课程并不具有现实意义。笔者认为,提高现有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在目前的高校教师资格评定方面,加入传统文化的相关要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使理工科教师加强这方面的学习。

  2.从传统技艺方面入手调动更多的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主动性。学校可以开设琴棋书画、剪纸、戏曲等相关课程,通过娱乐的方式,在培养学生兴趣爱好的同时,更能让学生轻松地了解并理解传统文化的精神。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