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文精选

“3D”微课在汽车诊断教学中的开发与应用问卷分析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9-3-12 20:05:31      点击:

朱先明

摘要:本次调查的目的是对基于“3D”系列微课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现状、可行性、策略、思路、不足进行分析。包括调查对象、汽车故障诊断技术人才缺乏现状与原因、微课使用现状、课程教学的难点分布与初步对策、课程微课的制作重点与学习终端、课程教学的重点补充统计等,然后形成问卷调查结论,为下一步课题研究提供了思路。通过问卷星(https://www.sojump.com)完成问卷设计、发放、回收、数据统计。2017年8月7日至20日期间,共回收问卷203份,通过手机微信提交占99.51%,通过链接提交占0.49%。

关键词:“3D”微课;汽车诊断;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42-0097-03

一、问卷调查情况

(一)调查对象分析

调查对象有上汽通用校企合作项目全国合作院校项目老师、上汽通用经销商机电维修技师、上汽大众经销商机电技师培训班学员、学校汽车类专任教师、上汽通用2013—2015级毕业班学员、校内特长队、2016级ASEP项目班学员、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毕业生等。

其中教师参与71人,占34.98%;学生参与54人,占26.6%;汽车机电维修技师参与40人,占19.7%;其他行业参与38人,占18.72%,如图1所示。被调查对象涵盖了教与学,以及用人单位,听取了其他行业的意见。

(二)汽车综合故障诊断技术人才缺乏现状与原因分析

22.66%的被调查者认为汽车机电维修行业,严重缺乏汽车综合故障诊断技术人才。其中,66.01%被调查者认为缺乏。11.33%调查者认为不缺乏,如下页图2所示。说明本课题的研究紧扣行业现状,有必要,有意义。

通过对四类被调查对象的填空答卷进行分类统计,造成汽车综合故障诊断技术人才缺乏的原因如下。

1.教师认为:汽车品牌多,技术更新快,学校师资力量严重缺乏,方法欠缺。学生理论与实践时间少,实践只是典型案例,知识面不全。职业院校的教学实践能力弱,岗位不“高大上”,很多高端技术掌握在个别人手中,新技术日新月异,专科学生对电控不是很了解,从事汽车维修的人基础较差,很多高深理论掌握不了,导致学习难,学不精,学不专。其中一位教师提出,一是目前的市场环境,大部分4S店为了提高所谓的工作效率,而将汽车维修分门别类,导致现在这种现象;其二是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大部分维修技师前者还没弄清楚,后者已经遥遥领先,故而加剧了这种现象。另外,汽车售后行业起步薪资过低,企业只愿意挖人才而不愿意培养人才,学生缺乏坚定的职业信仰,大部分人都在追求不需要太多努力就能赚钱的行业。

2.学生认为:没有很专业,很认真地去学,知识面不够完全,有理论知识的技术人才少,人员的培养没有到位。大部分修车采用的更换法,可以快速解决复杂的故障,综合故障诊断比较难,肯刻苦学的人少,有一定的难度,导致大多数人都不愿意去接触,去尝试。当今“90后”,不能持久性干这一行,前期发展需要较长时间,汽车电路电器方面较难掌握,掌握汽车诊断维修方面不可一撮而就,技术不断更新,需要熬,因此很多学生不能适应社会。另外,很多人都不愿意将自己会的知识分享给自己的学生或者同行,导致技术型人才缺失。

3.汽车机电维修技师认为:对于车辆零部件的功能以及故障点认知较少,对于车辆零部件的功能和故障原因接触太少,学习期间没有相应条件,实操少,理论不够扎实,不好学,难学,迟早要被淘汰。其中一位技师认为,第一,学校学的东西远远不够,理论必须结合实践,真正的维修跟学校里的完全不一样,但打下的基础在工作有利于迅速上手;第二,实践经验太少,基本停留在理论上,而真正能够掌握的人又不多,根据个人理解和基础而定。分析和逻辑思维能力不强,没有受过专门的针对性训练,单靠自我能力难以掌握。

4.其他行业人员认为:体制原因,行业待遇初期不高,学校培养的人才质量达不到零距离就业。人们对该类技术人才缺乏认识,需要宣传引导,尊重人才,为他们提供成长与就业环境。同时,社会上很多人吃不了苦,缺少对电路诊断的经验,导致不愿意从事这一工作。

(三)微课的使用现状分析

调查数据如表1所示,喜欢,经常看微课等视频占31.03%。一般,偶尔会看占49.75%。没看过但感兴趣占12.32%。仅有6.9%的被调查者不感兴趣。说明微课已被大多数人接受并有学习经历,一部分人即使没看过的,也感兴趣。

学习微课等学习类视频时,37.93%的人认为最主要的障碍是手机配置不高,观看微课卡滞,60.59%的人认为手机流量不够,占主要原因。仅有1.48%的人手机配置高,流量充足。提示我们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提供无线WIFI学习环境,才能免去学习者的后顾之忧。

(四)课程教学的难点分布与初步对策分析

调查后发现,89.16%的人认为电器故障诊断是最难掌握的内容,只有10.34%的人认为机械故障诊断是最难掌握的内容,有1人未做回答,如图3所示。由于電路中电流的流向看不见,摸不着,检测与诊断要严谨的思路。而机械结构可以感性认识,因此,对于职业院校的学生,电器故障诊断成了最难掌握的内容。

根据课程教学的难点,预将电路原理图分析、数据流分析、驱动测试、诊断步骤拍摄成微课,帮助初学者学习,93.6%的人给予肯定,仅有5.91%的人认为意义不大,1人未做回答,如图4所示。说明课题研究方向得到了绝大部分人的认可,但又要考虑课题研究中忽视的内容,问卷中,针对汽车综合故障诊断教学还要重点掌握的内容,设置了填空问卷,在课程教学的重点补充中做分析。

(五)课程微课的制作重点与学习终端分析

调查结果中,19.7%的人认为教学微课制作应突出前期教学内容设计,7.39%的人认为应突出后期微课编辑处理,然而72.41%的人认为应重技术知识的传授,辅以编辑处理的艺术,如图5所示。通过数据分析,明确了教学微课制作中的主次,理清了思路,把握了方向,避免微课制作走入“重形轻神”的误区。

在学习微课类视频资源时,5.42%的人使用手提电脑,26.6%的人使用手机,67.49%的人具备以上两终种端设备,1人未做回答,如图6所示。在课题推广时,终端学习设备人人具备。

(六)课程教学的重点补充统计

笔者针对汽车综合故障诊断人才的培养,还要重点掌握的内容,进行了填空问卷。答卷中,仍有大部分谈到要重点掌握汽电器基础、汽车电控、车身电器、数据通信、电路图识图。然而在电类知识以外,答卷中提到以下三个方面:

1.汽车零部件认知、作用及出现故障的原因与现象,各系统工作原理,配上实际案例教学。掌握诊断设备的使用方法,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理解,机械与电路的相互性。

2.要对汽车的构造非常了解,对电器机械方面要有扎实的基础,汽车诊断中油路故障也是难点和重点。

3.掌握汽车基本排故常识,树立诊断思路,会分析和设计流程图,不能浮于表面的理论,最要注重的还是实操结合,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

二、问卷调查结论

通过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当前汽车综合故障诊断技术人才缺乏,说明课题研究有意义,并对原因进行了分析。电器故障诊断是难点,肯定了课题的研究思路。对微课的应用现状进行了分析,发现手机或电脑人人普及,通过终端设备学习微课备受欢迎。对于课程教学中要攻艰的难点,提出初步对策,得到了认可。通过填空问卷搜集,完善了课题研究内容。同时反映出以下要思考的问题。

1.在急需汽车综合故障诊断技术人才的同时,导致汽车综合故障诊断技术人才缺乏的原因很多,包括学校政策与师资、学生基础与认知、企业认可与环境、社会现实与导向。

2.学习微课等学习类视频时,手机流量不够占主要原因,成为课程微课教学资源应用时不可忽视的问题。

3.对于课题研究方向得到绝大部分人的认可,但从被調查者填空答卷中,补充了要重点掌握的内容,包括夯实基础知识、强化理实结合、树立诊断思路、培养学习兴趣。

三、问卷调查思考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充份利用学校资源,为确保《汽车综合故障诊断实训》微课教学资源从开发到应用落到实处,提高以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满足专业教师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提升教学水平,提高汽车综合故障诊断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提出以下几点思考。

1.利用学院先后引进的上汽通用、保时捷、北汽、宝马、上汽大众、福特、沃尔沃等校企合作项目,形成企业引导、资源共享、联合培养、多方参与的特色。

2.依托我院国家首批教育信息化试点项目,其中3个信息化项目有利于本课程微课教学资源的推广。第一,学校无线WIFI建设工程项目将实现学院WIFI全覆盖,该项目有利于学生学习微课教学资源;第二,校园信息化建设项目为学院专任教师配备了HP246 G3笔记本电脑,提高了教师信息化建设的硬件,有利于教师进行课程微课教学资源建设;第三,校园云服务器建设项目,打造云服务校园,该项目提高学院网络安全,运行速度,有利于本课题的推广。

3.借助学院是国家职业教育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单位、现设有国家资源库视频拍摄基地,配置设备有:索尼数码摄像机、尼康单反照相机、三角架、干燥箱、静物台等,可满足微课、视频、慕课、教学用具素材采集。积极参与学院开展的微课制作培训,学习微课理念与制作方法,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基础,实现微课画面清晰且容量小。

4.在课程微课资源库开发中,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探索和开发“图(Diagram)”+“数据流(Date flow)”+“驱动测试(Drive test)”的“3D”系列微课的同时,配套教学课件、鱼刺分析图、诊断流程图、理论测试题库、实训工单等学习资源,微课制作突出专业知识的传授,辅以编辑处理的艺术,形成微课程体系[1]。在课程应用中,使用世界大学城课堂魔方搭建学习平台,利用作业考试工具中考试系统建设理论题库,建立师生交流论坛,健全课程评价考核机制。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