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文精选

基于实习实训改革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案例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9-3-13 20:51:25      点击:

莫开菊 程超 田成 周志

摘要:湖北民族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办学目标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主动适应国家、区域经济和食品工业现代化需要,构建以通识教育为基础、能力提高(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为重点、特长培养为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强化实习实训环节,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懂经营、善管理的实用技能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

关键词:民族院校;实习实训;食品科学与工程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42-0189-02

一、基于实习实训改革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产生背景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发展,为食品工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人才保障[1,2]。但近30年的专业教学说明,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专业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脱节。传统教学仅围绕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单一组织,忽视了企业需要什么样人才。二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需要提升。本专业学生社会工作能力、对外交流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明显下降,需要在校期间强化。三是大多数本科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习实训教学模式基本相同,未体现院校间层次差异,未重视因材施教。四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基础和专业课涉及门类多,包括工程类、生物类、化学类,体系复杂,传统人才培养方案习惯按课程性质即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模式教学,虽然能体现渐进式教学规律,但各门类课程开设跨越时间长,课程间理论及应用的逻辑性被撕裂。为了弥补这些不足,在教材编写和教学上常发生基础理论多次重复现象。同时,相同门类课程间基本理论、研究方法与研究原理的一般性规律未能在学生头脑中得到强化,他们对知识理论体系、基本技能理解和掌握不够深刻和熟练。

二、构建新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解决问题的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改革。具体做法:构建一套突出实习实训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即“通识教育为基础,能力培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为重点,以特长培养为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两长一短”三学期制专业教育及课程组群的教学模式,达到“宽口径+应用+专长”的知识与能力的结构目标。

课程组指属于同一学科门类,建立在同一类基础理论之上的课程[3],如生物类课程组包括食品微生物学、食品酶学、食品发酵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还涉及工程课程组、化学课程组和工艺课程组。

实行“两长一短”三学期制,让学生尽早了解企业生产管理及组织运行模式和对人才知识能力的要求,使学生主动适应行业发展。教学从“课堂内”向“课堂内外”转移,推进学生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二)解决问题的方法措施

重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育模式,强化实习实训环节。以课程组群集中教学,结合实践技能培训,确保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确保实践教学的系统性,确保基本技能、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渐进提高,确保实践教学的有效性。

1.重组课程体系。在课程体系上,以课程群集中授课的方式,达到强化学科基础理论和应用相结合的目的。根据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知识结构特点,将课程根据学科基础分为:“化学基础课程组”,包括无机化学、有机化学、食品化学、分析化学等;“生物基础课程组”,包括食品微生物学、食品酶学、食品发酵技术;“工程课程组”,包括化工过程、食品机械基础、食品机械、食品加工厂设计等;“工艺课程组”,包括食品技术原理、各类产品加工学。以课程组集中教学,强化各学科基础课程的基本理论、研究方法与研究原理的一般性规律,梳理课程之间教学内容的衔接与逻辑关系,重组课程体系,确保理论教学的系统性、完整性与紧凑性,减少教学中的重复内容,把民族传统食品与现代食品工艺有机结合。同一课程组课程在一个学期内集中教学,完成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学习与基本技能的培训,体会同组课程之间理论与应用的内在联系,体验研究方法、研究手段、实践技能的同一性,并熟练掌握其核心技能。

2.改变实践教学模式。改变以课程教学内容为实践教学依据的传统实践教学方式,转变为以学科性质为实践教学依据的新方式,减少局限于课程内容的实验教学,代之以学科基本研究方法为实验内容的综合技能培训。设置了5项专业技能培训和实习,即食品生物技术及卫生检验技能训练、食品理化分析与检验技能训练、食品工程技能培训、产品研发培训、食品综合技能實习,加大了实践教学的权重,体现在实践教学时间的延长并相对集中进行。这样既避免了实验教学可能带来的重复,又将实验内容结合在食品生产实际应用中,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目的性,推进学生从“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实验课的有效性提高了,实验室的技术操作系统性加强了,最终学生的实验技术、实际能力提高了。

3.强化假期社会实践,有效利用“社会大课堂”。根据大学生对食品专业的认知程度和食品工业生产的科技含量,我们要求学生充分利用两个暑假进入企业(采取“两长一短”三学期制,即在适当缩短传统春秋学期时间,增设暑假(8周)集中实习实训),了解食品工业生产基本规范,掌握质量管理基本技能,了解企业基本架构、岗位素质要求、技术改进方向和企业经营运行规律,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针对性,实现学生从“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

三、基于实习实践改革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取得的成效

近几年的实践应用表明,学生能力和素质得到明显提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校内实训,学生掌握了各门类知识的系统性、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的核心技能。这在毕业论文方案设计、研究方法筛选、获得数据准确性等方面得到充分体现。教师只需讲清研究大体思路,同学们即可有条不紊进行具体研究,不需教师过多指导操作细节。最后,学生取得的数据准确性、可信度全面提高,毕业论文质量提高,论文创新性提高。

2.通过实习,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在企业实习,同学们经历了从累到咬牙坚持,最后更加坚强并自信完美蜕变。实习期间,头晕、恶心呕吐种种不适,都在坚持、再坚持的信念中克服了。此外,同学们还体验了艰辛,学会了感恩。通过实习,他们将自己融于社会,实现情智升华,学会了与人为善,更学会了忍耐,努力完善自我,领悟到感恩友好!

3.专业收获。学生主要从被管理中学习到了食品企业卫生管理要求,食品工厂特殊厂房环境、厂房建筑、人流物流通道,一般作业区、准清洁作业区、清洁作业区和供排水卫生设施的严格要求,了解了食品生产质量管理相关的人、机、料、法、环五大环节中的人员卫生管理、部分生产工艺管理和环境管理方面的要求。

四、企业实习存在的问题

1.食品企业高强度、长时间的工作,让同学们难以适应,也让学校教师和学生家长担心安全问题,也与相关部门规定高校实习生工作时间不能超过8小时相违背,但是企业不可能迁就学校要求,只能以企业的一贯运行和经济效益为准则。

2.企业接受学生实习有局限性,不乐于接受顶岗实习生,对轮岗实习接纳不够。轮岗实习指学生到企业多个部门学习,了解不同的岗位素质能力要求和工作任务及规范,从而根据自身性格和兴趣特长,规划基本目标,有的放矢地安排学习重点和完善自我。由于这部分实习对企业经济贡献不大,企业难以接受。因此,我们采取多点布局、分散实习的方式来解决,但效果差异大,管理难度也大。

参考文献:

[1]张荷丽,徐军,李长滨,等.高职食品检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J].实验室科学,2016,(1):168-170.

[2]谢华永,陈芷,王立中.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与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5):22-24.

[3]刘刚,程熙鎔,刘静.学科基础课课程组建设的组织与实施[J].中国高教研究,2016,(8):85-88+110.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