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文精选

我国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发展的对策研究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9-3-18 20:49:03      点击:

李霞 张强

摘要: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发展背景下,如何构建全程化、系统化、全学生参与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为社会培养越来越多的创新创业人才,已经作为各个高校的教育重点。本文分析了我国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总结了创新创业课程体系设计思路与特征,提出了我国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发展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40-0169-02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指出:面向全体学生开发开设研究方法、学科前沿、创业基础、就业创业指导等方面的必修课和选修课,纳入学分管理,建设依次递进、有机衔接、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群。由此可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已经受到国家战略层面的高度重视,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不仅是当今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各个高校人才培养的必然选择。任何一种新的教育理念要转化为教学实践活动,都需要一定的内容体系和课程体系作为支撑,创新创业教育也是如此。

一、我国高校当前创新创业课程体系问题分析

1.课程体系的目标定位缺乏精准。课程体系是在一定的教育价值理念前提下,由专业设置发展所需全部课程间相互合作与分工,进行有效组合的多个构成要素。由于创新创业教育定位相对模糊,系统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很难形成,使得课程的作用、辐射面及影响力极度降低,很难达到预期目标,即有效提高全体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1]。并且部分高校未能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人才具体培养目标和方案中,造成了与社会生产实践相脱节现象。

2.课程体系与专业课程的融合不足。对比国外创业教育系统,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仍然停留在初级发展阶段,即大多数高校没有形成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相关创业课程的开设与专业课程互不融合,完全是两个相对独立的系统[2]。这样导致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剝离,无法形成一个统一完整的教育教学体系。

3.课程体系系统性设计不够。从总体上来看,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缺乏系统性、实践性、针对性和层次性[3]。甚至部分高校当前的创新创业教学模式停留于开设某一门或几门传统的公共必修课和选修课,缺乏针对自身专业优势开发创新创业特色教育课程,更缺乏一整套完善的课程体系[4]。

4.课程教学内容差异性较大。由于创新创业教育正处于探索发展阶段,没有统一的教学模板和教学标准,缺乏相关教育资源的整合,导致课程教学内容和形式,因高校、专业和教师等各个相关因素存在明显不同[5]。大多数相关课程缺乏系统教材和成熟的教学模式,使得教学过程中大多以理论加案例的形式开展,而在实践教学、实训环节等方面相对缺乏。在选课指导不到位的情况下,部分高校出现了为了学分而选课的现象,这样的目标导向导致学生很难学到真正的创新创业知识,而使得教学效果很难达到预期目标。

5.师资队伍建设需加强。比起专业课程,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对授课教师会提出更高的要求:除了常规知识层面,在创业实践和教学方法方面则需要有丰富的实战经验。然而,大多数高校普通教师创业实践经验弱,同时作为选修课开设的创新创业类课程,缺乏足够的激励方式,使得那些具有丰富经验的教师参与积极性相对较弱,导致高校很难开设出高质量的创新创业课程[6]。

二、创新创业课程体系设计思路

创新创业课程体系设计关键在于思路,即顶层设计,因此很多学者在探讨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时都要涉及课程体系设计思路。主要观点如下:

1.强调综合性。毛国涛(2011)提出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即构建“1+N”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其中的“1”为高校开设的“大学生KAB创业设计指导”课程;“N”为围绕创业主题开设相关的课程以及各门专业课程[7]。

2.强调融入性。钟凰元(2016)倡导“融入式”创新创业教育,要求高校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深化教育改革,以基础类、专业类、实践类等多种课程模块方式对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进行系统设计,建立起一体化、系统化、特色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8]。

3.强调层次性。孙冰(2016)则强调以三段式角色演化路径为主导,即“初级队员、团队骨干、创业精英”,进行“理论学习—实训,演练—实践实战”主线设计的教学模块[9]。

由此可见,系统的创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本质上就是构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结合每所高校办学理念和特色,依据自身发展状况,积极寻求适合自身定位发展的全方位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素质专业教育中,积极拓展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创新创业教育,注重课程体系设计的综合性与多样化,注重课程体系设计的专业融入性,注重课程体系设计的层次性,全面提升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综合素质。

三、我国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的具体策略

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与发展,远非开设一点创新创业基础课程、增添几门跨专业的选修课程、开设一些创新创业相关的大讲堂,就能够从根本上提升全体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10]。各个高校需要从人才培养目标出发,将“创新创业教育、素质教育、专业教育”融为一体,开发建设“三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一是,结合高校办学理念和自身发展特色,设计有针对性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融入到高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设计相应的学分与选课标准,建设系统化、层次化和特色化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二是,注重学生分层次分阶段针对性培养。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认知能力和专业知识特点,一方面开设具有共性的彰显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培养的基础平台课,另一方面开设具有专业特色的创业理论指导和实践课程,能够多方面、全方位的满足学生需求。

三是,注重创新创业各类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如果完全依赖高校自身力量来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无论是教师资源还是实践资源等都相对薄弱,因此需要高校吸收社会有效资源,吸收校外导师,聘请企业家等担任创新创业实践导师,同时与社会企业创办各类赛事等。无论是学校教育资源还是社会资源,都能够成为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源泉。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洋.双创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现状与对策探析[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58-61.

[2]鞠志宇,陈新华,贾晓红,吴长增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5,(1):74-76.

[3]林雪治.进阶式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策略[J].教师教育学报,2016,(1):65-70.

[4]林雪治.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国外高校成功经验的借鉴与启示[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5,(10):52-55.

[5]肖涓.对构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探索[J].黑河学刊,2012,(8):152-153.

[6]谈晓辉,张建智,关小舟,等.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建设研究与探索——以中南大学能源学院为例[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5,(12):92-94.

[7]毛国涛.浅析创新创业教育“1+N”课程体系构建[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5):54-56.

[8]钟凰元.高校融入式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探究[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4):122-124.

[9]孙冰,梁田.基于学分制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框架设计[J].价值工程,2016,(27):71-172.

[10]田蕾.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J].中国市场,2016,(15):174-175.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