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文精选

2022年第34期·高中线上教育需求分析——以保定市M中学为例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23/2/9 10:09:17

[出处] 教育教学论坛_2022年第34期

黄 鹤

(河北大学 教育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

教育研究者相信,线上教育课程能够丰富教育资源,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和健康成长;因此,很多高校纷纷推出多样的线上课程资源,供学生学习使用。与高校不同,高中的线上课程资源相对较少,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时期,线上课程资源更显得极为珍贵。在这种情况下,课程资源能否有效满足高中生的需求就成为一个现实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了解高中生对线上课程的需求意愿,为将来线上教育大规模开展提供思路参考,使学校可以更有针对性地为不同情况的学生提供教育服务、节省学校资源,从而帮助学生找到适合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

本研究聚焦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如果可以自行选择,高中生线上教育需求意愿如何;第二,影响高中生线上教育需求意愿的因素;第三,不同线上教育方式的接受程度及影响因素;第四,语数英三大主科线上教育接受程度的差异及教学效果。

一、线上教育的发展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以往的上课模式。英国学者Glyn Hughes认为大规模的开放在线课程为全球学生提供了开放的教育资源。西班牙学者Dolores Lerís等人则主张,推行个性化技术服务,改善学习方案。在线课程越来越成为教学的重要形式,正如Li Min所指出的,网络教学时代已经来临。慕课、微课、创课、翻转课堂及智慧课堂等已经成为信息化背景下学校课程教学发展的特质。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的线上课程有了快速发展,高中的线上课程数量显著增长。一般来说,微视频已成为教师喜欢的线上教学方式,因为这种教学方式为师生提供了课堂讨论的条件,增强了学生学习的效能。有教师利用互联网+教学手段,对试卷讲评课进行了“小微+直播+答疑”的教学重构,实现课下一对一辅导。英语教师也利用智慧课堂,为学生提供更多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文化认知。

不过,也有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观点。Ben Rudolph认为,MOOC学习会带来孤独感。在线上课程中,虚拟的师生关系因难以产生“质感”而流于形式。这些观点指出了线上课程进行时的主观感受,间接地表明线上课程的吸引力和效果并未达到预期。

二、高中线上教育需求的影响因素

以上两种不同的研究观点表达了线上课程的供需关系,总体上呈现出当前线上课程供应方兴未艾,但并不完全符合高中生学习需要的现状。

研究显示,除了课程要素外,线上课程需求还受到学生自身条件、家庭条件和地区发展条件,以及由此带来的资源配置的深刻影响。从这个角度讲,线上课程的需求量远未满足高中学生的学习需求。

与上述突出客观条件相对应,也有学者主张教学各环节(教师的职业准备、学生的自律性与场景偏好、线上师生互动与评价、教学过程中便捷的中介)影响了高中线上课程的需求。

有教师认为,线上课程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求较高。这一主张发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线上课程进行的重要条件,但是它是否构成线上课程的需求则受到质疑。由于这个命题与课程需要之间关联度极低,所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线上课程需求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

在当前的研究成果中,鲜有从高中生的学习需求视角来考察线上课程的需求;因此,这一研究工作不仅能从新的角度认识高中线上课程,还从实践上为高中线上课程的教学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在此项研究过程中,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阐明高中生的线上学习意愿是高中线上课程需求的决定性要素。

三、高中生的线上教育需求意愿

在高中生线上课程需求的研究中发现,高中线上课程学习意愿是线上课程需求的决定性要素。高中生线上课程学习意愿是指高中生基于对线上课程形式与内容的了解,参与在线课程讨论、总结、实践等学习活动的心理和行为倾向。高中生线上课程学习意愿涉及学习者认知、行为、动机和情感等多个方面。在吴华君等学者看来,动机是影响线上学习意愿的主要因素。

此外,学历背景、学习能力、学习经验、学习环境和感知体验也会影响线上学习意愿。相关研究大多从学习者、课程、学习环境等变量对持续学习意愿的影响因素展开深入探讨。就高中生而言,其线上课程基本由学校安排,学习动机也比较明确,即备战高考,因此,我们可以从学习能力、学习环境、感知体验等方面考察学习意愿与线上教学需求之间的关系。

四、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选取保定市M中学高一年级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原因在于:其一,高一学生已经具有最少九年的学习经历,对学习方法和所学的知识也有自己的看法,能把握好自己的学习行为。其二,与其他年级相比,高一年级特别是高一上学期,正处于一个由初中到高中、由接受学习到自主学习的过渡期,这对于高一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而疫情期间突变的授课方式更加剧了这一点,使得他们对于线上教育的感受更加丰富。其三,高二、高三的学生面临高考艺考的压力,出于时间考虑,不适合接受调查。综合考虑,高一年级作为调查对象从研究的需要和可行性上都比较符合。研究依托问卷星平台发布在线问卷278份,回收278份,其中有效问卷277份,有效问卷率近100%。

(二)研究工具

基于研究需要,本研究工具选定自行发展设计的保定市高中生线上教育意愿调查问卷,该问卷根据南昌市高中生接受国际化高等教育意愿调查问卷形成。问卷包括个体特征、家庭背景、线上学习意愿、语数英三大主科线上学习情况四部分。

五、学生线上教育需求意愿与选择分析

(一)学生接受线上教育意愿分析

1.学生接受线上教育意愿描述性统计分析。如表1所示,在所有被调查的样本中,非常愿意接受线上教育的学生59人,占21.3%;愿意接受线上教育的学生72人,占25.99%;不确定是否愿意以线上教育的方式学习高考科目的学生83人,占29.96%;不愿意接受线上教育的学生31人,占11.19%;非常不愿意接受线上教育的学生32人,占11.55%。

表1 线上教育意愿描述性统计

2.个体特征和家庭背景对学生接受线上教育意愿的影响分析。经过T检验和单因素检验,学生的个人特征和家庭背景对于“是否愿意通过线上教育的方式来学习高考科目”并没有影响。说明无论是男学生还是女学生,不管自主学习能力、学习成绩、与授课教师的关系、对学习环境的适应能力如何,也不管家庭所在地和家庭收入情况、父母的学历及职位,学生都有可能喜欢线上教育或者不喜欢线上教育。

(二)学生不同线上授课模式接受意愿分析

1.不同线上授课模式接受意愿描述性统计分析。如表2和图1所示,目前线上教育有两种授课模式,一种是教师按课表直播;另一种是教师提前制作好录播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进行自主学习。在所有被调查的样本中,倾向于教师按课表直播上课方式的学生有171人,占61.73%;倾向于教师提前制作好录播课,自己安排时间学习的学生有106人,占38.27%。运用T检验和单因素检验分别分析学生各项个人特征和家庭背景是否会对线上教育供给方式产生影响。

图1 不同线上授课模式接受意愿描述性统计

表2 不同线上授课模式接受意愿描述性统计

2.直播授课接受意愿分析。通过T检验和单因素检验发现,在所有个体特征和家庭背景中,只有自主学习能力、学习环境的适应能力及与授课教师的关系会对学生接受直播方式授课的意愿产生影响。

自主学习能力对直播授课接受意愿的影响分析如表3所示,显著性P值=0.000<0.005,说明自主学习能力会影响直播授课接受意愿。自主学习能力强度不同,对直播授课方式的接受意愿程度就不同。进一步进行两两比较,从表4来看,学习能力较强及以上的学生与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在直播授课接受意愿上差异显著,学习能力较强以上的学生与学习能力较弱及以下的学生在直播授课接受意愿上差异显著。

表3 自主学习能力对直播授课接受意愿的影响分析

表4 不同程度自主学习能力直播授课接受意愿差异分析

学习环境适应能力对直播授课接受意愿的影响分析如表5所示,显著性P值=0.004<0.005,说明学习环境适应能力会影响直播授课接受意愿。通过两两比较,从表6可以发现,对学习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强及以上的学生与对学习环境变化适应能力较弱及以下学生在直播授课接受意愿上差异显著。

表5 学习环境适应能力对直播授课接受意愿的影响分析

表6 不同程度学习环境适应能力直播授课接受意愿差异分析

与网课授课教师关系对直播授课接受意愿的影响分析如表7所示,显著性P值=0.000<0.005,说明与网课授课教师关系会影响直播授课接受意愿。通过两两比较,从表8可以发现,与网课授课教师关系好的学生和与网课授课教师关系一般及以下的学生在直播授课接受意愿差异显著。

表7 与网课授课教师关系对直播授课接受意愿的影响分析

表8 不同类别的师生关系下的学生直播授课接受意愿差异分析

3.录播授课接受意愿分析。经过T检验和单因素检验,学生的个人特征和家庭背景对于“选择自己安排时间学习老师提前制作好的录播课意愿”并没有影响。

(三)语数英三科的线上教育意愿分析

问卷最后一部分是高一学生语文、数学、英语三科线上课堂学习情况的矩阵量表。分别将语文、数学、英语其中一科与其余两科在网络课堂学习的适用性、最终取得的考试成绩、与线下课堂相比学习效果三方面展开比较,结果显示,对于语数英三科两两比较,哪科更适合线上学习、哪科线上学习成绩更好,以及某一科线上学习效果是否优于线下学习,学生大多持不确定态度。说明线上教学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对学生的吸引力都有限,学生并不会因为线上教学就会对学习的科目产生与以往不同的情绪,要想继续开展高效率的线上教学,学校必须要在形式的多样性和内容的丰富性上下功夫。

六、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研究发现,大部分高一学生不确定自己是否愿意接受线上教育,这部分学生大概占30%;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愿意选择线上教育,只有少数学生不愿意接受线上教育甚至非常不愿意接受线上教育。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对线上教育的了解还不是很多,可能因线上教育时间较短,学校方及学生自己都还未体会到线上网课的明显优势或者明显缺陷,或者学校对于网课的设计缺乏创新,学生感觉网课和平时线下课堂区别较小,喜欢上课的还是喜欢,不喜欢上课的还是不喜欢,并不是因为上课形式有所不同。但是学校和学生的适应能力还比较强,可以比较快地适应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

研究发现,个体特征和家庭背景不会影响接受线上教育意愿,说明网课学习对于环境和人本身的素质要求不是特别高。现代社会大多数家庭都可以提供合适的网课学习环境,无论学生整体素质如何,上网课都是没有障碍的,或者说M中学的网课与传统线下课程无异,学生在线下课堂的状态和线上课堂的状态也是一样的。

研究发现,大部分高一学生更愿意上直播课,占全部调查样本的65.51%,超过了一半。影响这种选择意愿的因素有: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对学习环境的适应能力及与网课授课教师的关系。研究发现,自主学习能力越弱的学生越倾向于教师按课表直播上课,对学习环境适应能力较弱及以下的学生比适应能力较强及以上的学生更倾向于教师按课表直播上课,与授课教师关系一般及以下的学生比与授课教师关系好的学生更倾向于教师按课表直播上课。说明直播课相比录播课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求更高,自主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也更喜欢自己安排时间学习录播课;对学习环境变化适应能力较弱的学生就更需要教师直播授课,随时关注学生的听课状态,随时督促学生听课。

大部分高一学生不确定语数英三科的线上学习效果如何,他们难以通过短短三个月的学习来判断自己线上学习的学习效果。或许是由于线上授课没有线下授课有更直观便捷的考查方式,学校的线上考试系统还不够完善,即使组织考试,学生也存在诸多障碍,且监考系统不成熟,一些学生可能存在作弊行为,导致成绩不准确、不真实,从而难以判断出学生的真实水平。所以在回答语数英三科线上学习效果时,学生自己也不确定学习效果究竟如何。

(二)政策建议

1.社会层面。出台相关线上授课的政策,以保证即使在特殊时期学校的教学任务也能有序实施,并且效果不逊于传统课堂。疫情期间关于复学复课和防疫的政策正在日臻完善,但是在复学复课之前学生毕竟还是在接受线上教育,因此学校也应不断完善线上教育的实施方式及具体操作规范。如果具有完备的政策保障,或许线上教育将成为大势,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树立正确积极的舆论导向,引导师生不要因为疫情不能到学校学习而感到心里有落差,倡导学生自律生活,无论在家还是在学校都要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因为网课不与教师正面接触就懈怠。

加强网络管理。努力构建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让学生可以有更加安全便利的条件进行线上学习。例如,开发升级App,开设一些专门为学生线上学习储备资料的网站,在其中设置资料链接便可直接找到教师课上要求的资料或者课程相关拓展资料。

2.学校层面。规范网络授课尤其是规范线上考试。一个完整的学期除了平时授课和作业外,最为重要的是学期末的期末测试。期末测试是对学生一个学期学习成果及教师教学成果的检验。线上授课使期末考试的组织成为一个挑战,线上考试用什么App比较好,各学校需不需要统一;如何监考,怎样兼顾到所有网络条件的学生,都是亟待考虑的问题。因此,对于线上期末考试学校应该采取相关的规范和应急措施,争取做到线上考试和线下考试效果一样。

加大教师培训力度。网络授课属于新生事物,对于很多年长的老教师来说,要做到熟练运用钉钉、学习通等App相对有些困难。老教师教龄长、教学经验丰富,如果因为App限制了老教师的发挥就太可惜了。所以学校要针对线上授课,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使教师都可以熟练使用App进行线上授课、批改作业及考试;实行“一帮一”制度,鼓励年轻教师帮助老教师学习软件的使用,提高教师整体业务水平,同时增进教师间的情谊。

创新网络授课方式和内容。研究发现,很多学生对于自己是否愿意接受线上教育持不确定态度,对于自己的语数英三科的线上学习效果把握也不确定,可见学校的网络课程设计缺乏创新,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基本与传统线下课堂无异,学生平时喜欢上课的还是喜欢,成绩好的还是成绩很好。虽然线上课程并不会真正耽误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习成绩,但是线上课程的优势一点也未发挥出来。

倡导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构建良好的相处氛围,教师应争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线上授课时,教师与学生不像往常一样可以面对面交流,且学生遇到的很多问题不能在第一时间得到解决,时间久了难免会影响师生关系。在疫情这种特殊时期,学校和师生都要付出努力,维护更加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各方的发展。

3.家庭层面。家长要加强对孩子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环境适应能力的培养,促使孩子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心理素质,增强不受外界干扰专心学习的能力。疫情期间,学生长期在家学习,教师不能面对面督促指导学生,只能依靠家长培养孩子自律自控能力,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保持与平时在校一样的学习状态。

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特别是接受线上教育的良好环境。家长要多多体谅孩子,在家尽可能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包括高速通畅的网络、适用于网络课堂学习的电子设备、比较安静的室内环境等。

注意孩子的身体健康,特别是对视力健康状况的监测。对学校提供的视力检测结果高度重视,如有近视情况出现应及时采取措施,带孩子到专业眼科医疗机构矫正治疗;若学校没有为学生进行定期视力监测,家长要定期带孩子到眼科医疗机构进行检查。家长自己也要以身作则避免过度沉迷电子用品,积极引导孩子在网课之余进行户外活动或体育锻炼,引导孩子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

配合学校切实减轻孩子负担,不要盲目参加课外培训、跟风报班。疫情期间,孩子长期不能到校上课,家长看到孩子网课效率没有线下课堂效率高,难免会有焦虑情绪,进而向孩子输出负能量,不但影响家庭氛围,无形之中也给孩子带来巨大压力。家长应注重营造家庭学习氛围,尽可能抽出时间陪伴孩子学习,避免孩子边学边玩、效率低下。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