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稿查询
联系我们
在线投稿
刊文精选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高校班导师工作机制探索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9-2-25 20:20:05      点击:

张翠 蒋宁 何桂强

摘要:经济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高校班导师工作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思路。在剖析供给侧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实证调查,指出班导师供给面临制度供给不足、服务供给不够、信息供给缺乏、标准供给缺位等供给困境,进而从供给侧视角提出构建多元主体合作治理机制、班导师选聘培训机制、班導师考核激励机制、班导师—学生互动沟通机制等措施。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高校班导师;工作机制

中图分类号:G52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50-0204-02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指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自此成为经济领域的重头戏。[1]”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取得了巨大成绩,而作为班级领头羊的班导师在这一过程中更是产生了重要作用。然而班导师制度也依旧存在诸如参与不足、技能较低、缺少评估等问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思路,成为班导师机制改革发展的新方向。

一、高校班导师制度发展现状和供给侧理论内涵

(一)高校班导师制度发展现状

高校班导师是大学生学习、生活以及工作的直接管理者、教育者和指导者,对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作用[2]。班导师的职责主要集中在思想政治教育、班级建设、学生身心健康教育等。为了更清晰地了解班导师制度的发展现状,笔者随机抽取217名大四学生和研究生进行了调查,了解他们大学四年班导师工作的基本情况。

班导师一般由辅导员、教学教师、研究生等担任,其中又以辅导员和教学老师为主。数据显示,由辅导员和教学老师担任班导师的分别占比36.87%和36.41%;班导师中经常参加班级事务仅占34.56%。少部分班级聘任高年级学生担任班导师助理,协助开展工作。

(二)供给侧理论内涵

供给侧理论可溯源至19世纪初的“萨伊定律”,该定律认为人通过劳动创造价值,同时生产为产品创造需求[3]。供给侧是相对需求侧而言的,两者既对立又统一。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恢复经济活力以提高社会供给来促进经济发展。供给侧的核心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逐步实现供需平衡,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4]。

适应于经济领域的供给侧理论同样可以运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中的班导师制度。在高校中,班导师管理负责班级,从供给侧的视角来进行分析,相对于学生,班导师相当于提供服务,属于一种典型的服务供给。

二、高校班导师面临的供给困境

在我国,绝大多数高校班导师为兼职担任,再加上制度、政策、标准、机制等的不完善,由此造成的有效供给不足十分严重,进而给班导师制度带来了诸多挑战。

(一)班导师的制度供给不足

制度供给主要体现在制度、政策层面的供给,具体到班导师则表现为制定一系列相关政策和制度,对班导师工作进行规定和指导。当前,国家和学校层面相关政策很少。对国家层面而言,教育部于2004年12月出台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意见从宏观层面对班导师工作进行了规定,但没有相关的更新和细化。而到学校层面,很多高校没有对其进行具体规定。

(二)班导师的服务供给不够

服务供给体现在价值、服务等的供给上。具体到班导师则主要体现在班导师投入到班级上的精力以及服务效果上。目前,班导师在班级上的服务供给存在严重不足的现象,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班导师投入精力少,也就是参与不足。数据显示,只有17.97%的班导师一周选择跟学生见一次,51.61%的班导师能叫出全班级每个学生名字,29.49%的班导师经常参与班级活动。二是班导师工作技能较低,也就是工作质量差。由于班导师基本上都是兼职担任,再加上学校培训少,班导师在思想政治、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并不具备专业技能,无法产生良好的效果。

(三)班导师的信息供给缺乏

信息供给表现在各类信息、消息等方面的供给。具体到班导师工作则表现为班导师为学生提供的各类信息以及班导师搭建起和学生之间互动的有效渠道。当前,班导师的信息供给非常缺乏,一方面班导师很少为学生提供关于学习、实习、就业等方面的信息;另一方面,班导师没有搭建起跟学生互动的有效渠道,数据显示只有17.05%的学生会经常主动向班导师求助。

(四)班导师的标准供给缺位

标准供给主要表现在设置相关的标准以对工作进行限定、规范和评估。具体到班导师工作则表现为职能确定、工作规程以及评估标准等。目前班导师标准供给还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缺位,容易陷入以下三大困境:一是身份困境,即班导师的职能没有进行明确规定,造成身份上的混淆或不适应。二是执行困境,即在工作过程中没有相应的工作规程进行参考,无法提供准绳。三是评估困境,即没有统一科学的标准对班导师工作进行评估。

三、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高校班导师工作机制发展之道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高校班导师工作机制完善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与发展方向,新形势下如何提高班导师的有效供给则成为完善班导师工作机制的重点和关键。

(一)构建多元主体合作治理机制

班导师要转变以往“单一管理”的思路,迈向多元合作治理,积极动员教学老师、辅导员、校友、学生干部、助理班导师、家长以及学生本人参与,发挥协同育人作用。一是发挥教学老师专业知识优势;二是与辅导员形成合力;三是发挥校友潜在指导力量;四是要组织发动班干部;五是聘请高年级优秀学生担任助理班导师;六是加强家校联络;最后要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力。

(二)构建班导师选聘培训机制

当前,针对班导师的选聘处于粗放管理的境地,选聘门槛低,导致整体素质低。因此,针对班导师的选聘必须制定统一标准,严格准入制度,同时加强业务培训。首先,要制定统一的工作章程,就班导师日常的各项工作内容作出相应的规定和指导,同时定期组织相关业务培训。最后,班导师个人也要加强学习,深入探索和研究。

(三)构建班导师考核激励机制

班导师工作离不开科学的考核和有效的激励。当前针对班导师工作的考核还很不专业,如有的高校在评选优秀班导师的时候往往论资排辈,或者根据班导师个人的职称、地位等来进行决定,而不实际参考付出及产出的效果。因此,针对班导师的考核必须建立严格的考核评估机制,制定统一的标准,规范评选流程,实现过程评估和结果考核的有机结合。同时,也要积极听取学生意见,参考学生的评价。

(四)构建班导师—学生互动沟通机制

班导师最核心的职能在于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而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双方的有效沟通,离不开信息的有效供给。缺乏畅通的信息沟通渠道往往容易导致班导师和学生的隔阂,导致班导师工作步入盲点。因此,必须构建畅通有效的班导师—学生互动沟通机制。第一,建立定期班会制度和查寝制度,班导师要多走近学生,多与学生对话。第二,依托新媒体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积极将实习、就业等信息反馈到新媒体群里。第三,建立信息搜集与反馈渠道,可设立服务热线进行解惑。

总而言之,班导师作为学生大学生活的引路人,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一环。相对于学生的各类需求,班导师作为供给方,必须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宗旨,在各项制度、机制以及措施的保障下实现有效供给,不断完善班导师工作机制,提升班导师工作技能,助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