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文精选

微视频在能动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9-3-14 20:41:30      点击:

张莉 姜未汀 刘青荣

摘要:结合微视频和能动专业基础课二者的特点,提出了将微视频引入能动专业基础课的教学思路,并将其付诸实施。文中分析了微视频的内涵和特点,以及能动专业基础课的特点;筛选了三门专业基础课的微视频主题,采用专业软件对微视频进行了制作,并进行了将微视频引入教学的尝试,为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微视频;专业基础课;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41-0173-02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包括工程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和传热学三门课程。学生通过这三门课程的学习,可以掌握流体流动、热功转换和热量传递的基本规律,熟悉与之相关的现象,初步建立专业工程概念,了解相关专业技术。但是由于这三门课程均具有理论性强、逻辑性强、教学内容抽象等特点,需要对课程内容进行详细的讲解才能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很好的吸收。但是目前这三门专业基础课都存在教学课时不足的现象,教师们不得不将原理性内容(如:公式推导)适当缩减,而侧重于知识应用的讲解。但是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跳跃”性地学习,对知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如何解决这样的教学现状就成了教师需要探讨的问题。

运用多媒体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历来受到教育界的重视。随着新媒体环境下信息时代的来临,人们更乐于接受以网络和移动终端为手段的碎片化学习方式,文献[1]就曾对“学生角度看微视频”进行了调研,研究表明微视频可作为课堂学习的有益补充。与此同时,有些课程[2-4]已在微视频教学方面进行了尝试,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由此,笔者亦通过对微视频教学模式的分析,针对能源与动力工程的专业基础课程进行微视频教学尝试,以期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一、微视频的内涵和特点

微视频最早由美国青年SalmanKhan尝试并付诸实施,他用视频设备录制10分钟左右的教学视频,上传到网络供大家免费使用,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后来业内称之为微视频。

2011年左右,微视频概念传入我国并得到迅速发展。目前,关于微视频比较权威的描述是“短则30s,长则不超过20min,内容题材广泛,涵盖小电影、纪录片、DV短片、视频剪辑、广告片段等多种视频形态,可通过PC、手机、iPad、DV、摄像头、MP4等多种视频终端摄录或播放的视频短片的统称”[5]。微视频应用于教学即是教学微视频,其以小视频为主要载体着重讲解某个知识点,其本质是一种新型的教学视频资源,但同时也具有以下特点:(1)主题突出。教学内容问题聚焦,针对性强,一个微视频只讲一个知识点,详细讲解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由于内容精练,便于学生利用零散时间进行针对性的学习。(2)再现性强。制作完成的微视频上传于网络,只要有一台上网终端,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和接受程度控制视频播放的快慢,还可以反复播放,提高学习效果。(3)传播多样化。微视频资源容量小,支持多种主流媒体格式,实现传播形式的多样化,可以方便地在手机、平板等设备上随时随地实现移动学习,有很大的自主学习空间。由此,微视频参与到课程教学中具有一定的优势。在目前高校强调“宽口径”、专业课程学时减少的当下,微视频让线上学习与课堂教学互为补充,为教与学拓展了思路。

二、能动类专业基础课程特点分析

能动类专业的三门专业基础课一般为4个学分。通常开设于大学二年级。三门课程均主要采用课堂讲授形式,教学方面具有以下共同特点:(1)知识面广。三门课程需要先修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等课程,尤其对高数和物理知识要求较高。(2)理论性、逻辑性强。教学内容中有大量的理论公式,公式的获得多数需要经过严谨的推导,知识点一环扣一环,任何一环理解的缺失就有可能影响下一环的掌握。(3)课程内容抽象,方程复杂。自然界流动现象千变万化,热功转化和传热现象只能体会而很难感性认知,而且现象中蕴含的内在规律抽象,描述现象的方程复杂难以理解,学习难度大。(4)教学内容多,课时少。三门课程均是经典课程,内容丰满,体系完善。但是教学课时却不断被压缩,教师在较少的学时数下难以讲授较多的内容和信息,学生在短时间内也难以消化和吸收。经过以上分析可知,三门课程的课程特点存在对新型教学方式补充的需求,而微视频的特点恰好可以克服课堂讲解时间受限的矛盾。

三、教学微视频的制作

1.课程内容的梳理。微视频制作实施的第一个环节是知识点的梳理,筛选出制作微视频的主题。三门专业基础课程组的老师首先梳理教学内容,根据各自的课程特点以及知识体系,选定教学内容,原则如下:(1)课程重点。课程的核心知识,即课程知识里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以及由内容所反映的思想方法。比如流体静力学方程式和伯努利方程等是《工程流体力学》的重点;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等是《工程热力学》的重点;导热微分方程、对流换热实验关联式、传热方程等是《传热学的》的重点。这些重点是课程的精髓内容,是必须要掌握的,对其制作微视频可以帮助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2)教学难点。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或不易掌握的技能技巧。三门课程中基本方程的建立和推导都是学生不易理解的。而《工程流体力学》中动量方程的应用、《工程热力学中》中热力过程分析、《传热学》中的热辐射网络法等知识的应用均需要一定的技巧。對教学难点制作微视频可以帮助学生对课程内容进行深入的理解。

2.微视频的制作。经过课程内容梳理,《工程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和《传热学》三门功课分别选定了10个微视频主题。针对微视频主题,在微视频制作之前均进行了适用于微视频的演示文稿的制作。微视频的制作选用最专业的屏幕录像和编辑软件——Camtasia_Studio。由授课经验丰富的主讲教师对微视频内容进行讲解和录制,制作过程中,教师自己先行观看微视频,反思改进,反复修改,保证了微视频的授课质量。制作完成的微视频均保存成mp4格式,上传于三门课程各自的教学平台,便于学生下载学习收看。

四、教学微视频的应用

课堂的授课时间是有限的,而微视频尽管精悍,但播放时间也少则十几分钟,多则半小时,无法在课堂上展现,因此微视频最好的应用是课堂外运用。三门专业基础课的授课老师经过探索,在微视频应用过程中使用“任务驱动,问题导向”的引导法:在课前结合相应的微视内容设置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提供学习任务,由学生通过微视频的自主学习事先思考一些问题,带着问题进课堂。在课堂上,适当使用代表性的微视频组织教学,播放中及时进行适当的讲解,提出问题辅助思考,让学生主动参与微视频教学内容的讨论。在课后引导学生对相关微视频进行反复学习,再通过课堂内的提问检测学生的自学效果。教学微视频在能动类专业基础课上的应用不仅为学生提供一种反复学习的有效途径,也为教师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课后补充教学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结束语

微视频作为一种促进教学发展的新兴教学方式,已成为目前教育领域关注的热点。在信息化的今天,将微视频引入课程教学中,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有利于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学生课前能够预习,课后可以复习,知识得到了巩固,同时也促进教师业务技能的发展。当然微视频也不是万能的,如何将微视频与传统教学方法相融合,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值得我们继续深入研究与探索下去。

参考文献:

[1]周素会,刘祺慧,刘丽丹.从学生角度看高校微视频学习平台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18):50-51,56

[2]刘颖,殷学贵.微视频教学在生物能源课程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7,45(1):247-248,250

[3]薛芒,张新欣,董晓丽,等.微视频在环境工程专业实验中的应用[J].轻工科技,2016,(10):157-158

[4]王丽彬,何琴,李爱华,等.微视频应用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探讨[J].人才培养,2016,(11):88-89

[5]杨纯,古永锵.微视频市场机会激动人心[J].中国电子商务,2006,(11):112-113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