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文精选

略谈魏晋南北朝多元文化对隋代教育的影响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9-4-17 11:09:20      点击:

  【摘要】本文概述了魏晋南北朝多元文化的发展,论述了魏晋南北朝多元文化的发展对隋朝教育制度形成的影响。认为,隋朝是我国科举教育时代的开创时期,影响深远,意义重大,可以说是一个全新的教育制度。从文化视角来看,隋代教育的变革和创新是魏晋南北朝多元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
  【关键词】魏晋南北朝;多元文化;隋代教育;影响
  从中国传统教育发展的历史看,隋代的教育在中国教育发展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所创立的科举教育制度,标志着我国传统教育科举时代的到来。这一制度为唐及其以后王朝所继承和发展,对我国后来的社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现今,当我们身处多元文化碰撞的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重新审视隋代教育,不难发现,其与魏晋南北朝时期多元文化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关系。
  一、魏晋南北朝多元文化的发展概述
  东汉末年的黄巾大起义,不仅瓦解了汉代统一的政权,而且也有力地冲击了维护统一封建政权的儒家伦理纲常,把人们的思想从儒家名教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曹操“唯才是举”政策的执行,甚至在政治上录用“负污辱之名,见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者”,激荡出曹魏正始年间以老庄思想为根据的“越名教而任自然”之玄学思潮的泛滥,并逐渐成为魏晋南北朝思想文化的主旋律。虽然这种思潮,在政治上迎合了门阀世族的需要,反映并维护着门阀世族的利益,但却对长期禁锢在儒家纲常伦理中的人们的思想,无疑在客观上起到了解放的作用,因而促使了学术思想界儒、玄、墨、名、法、纵横、佛、道以至兵家都应时而出,形成了我国历史上所谓第二个百家争鸣的时代。
  政治统治思想的禁锢一旦被打开缺口,就促使整个社会朝着开放的方向前进。原来封闭的状态被打破,各民族之间便表现出包容和吸取的积极精神。这一点尤其在北方表现得十分突出,无论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教育、生活等各个方面,尽管汉族拥有相对的先进文化,但在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下,也积极吸取和接受少数民族的文化习俗;少数民族则更是不甘落后,努力学习和吸收汉族先进文明,改进落后生存方式及文化,因此北方并不是单一民族文化的方式,而是多民族的混合形式,如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胡汉二重体制,便是这种开放性的社会文化思想在政治上的反映。反映在教育中,要先看到多学科发展的态势在家学教育形式下的传承与发展,导致实科教育的萌芽,如医学、书学等的教育。再如,在社会生活上,西晋泰始(265一274)以后,史称“中国相尚用胡床貂梁,及为羌煮貂炙,贵人富室,必蓄其器,吉享嘉会,皆以为先”;太康(280一289)时期,人们普遍以胡人生产的毽“为拍头及带身、挎口”,并相习成风。到魏孝文帝改革后,社会文化思想开放的结果,更加突出,促进民族间隔阂的消失,文化礼仪更加趋同,最终带来了各民族在隋朝下的再次统一。
  文化思想的开放,加速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佛教也因此加快了向东传播的速度,进而便有佛教与玄学、儒家以及土生道教之间的角逐。因此儒释道之间的大争论也就成为魏晋思想文化中的特色和焦点。争论的结果,却并没有降低任何一方的地位,相反却促进了三者之间的融合。其中,佛教的援儒入佛,促使了佛教的中国本土化,受到统治阶级以及民众的支持,生了根,发了芽,构成了另外一种以寺院为中心的文化思想体系,也就有了寺院教育的萌芽与发展。它宣扬的终生平等思想,在一定的程度上,对门阀贵族垄断教育是有所冲击的。再说道教,本来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巫术文化与道家思想结合下的民间信仰,此时,引进佛教的组织方式和宗教仪式,便逐渐削弱了原来很强的迷信色彩,转化为宗教的性质,采用玄学下的理论,也形成了与儒家文化较为不同的文化思想体系,也就产生了自己不同的以道观为中心的教育机构,与儒家教育、佛教寺院教育一起,相互辉映。
  二、魏晋南北朝多元文化发展对隋代教育的影响
  我们知道,自从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统一文教政策后,儒家的诗、书、礼、易、春秋等就被尊崇为“经”,致使汉代的教育成为了经学教育,束缚了人们的思想,最终教育被门阀世族所垄断,极大限制了教育的发展。而魏晋南北朝之际,由于长期的分裂,多元文化的发展,哲学、科技、文学得到自由发展。特别是佛教、道教、玄学也发展了自己的教育,打破了经学教育对人们的束缚,形成了多种教育并存的局面。如在那一时期,虽然官学时兴时衰,但却也出现开设儒学、玄学、史学、文学的“四学格局”,还有算学、书学等专门学校。这一多元教育局面的发展,最终的影响使隋代并没有实行独尊儒学的单一文教政策,而实际是推行了儒、佛并立、兼遵道教的文教政策。
  实际上,隋代教育在倡导儒家经学教育时,也并不反对其它文化思想意识下的教育。如因隋代佛教的发达而导致事实上还存在的佛教寺院教育,以及道教在魏晋南北朝产生并逐渐发展而事实上存在的道教道观教育。尽管这两种宗教性质的教育,在隋代并非具有很大的规模,但这种教育的存在,从逻辑理论上来讲,确实是存在的客观事实。特别是佛教的寺院教育,对发端于隋唐之际,兴盛于五代和两宋时期的我国古代传统的书院教育制度具有重要的影响。另外,再从隋一代儒学大师、著名的教育家王通明确提出“三教可一”的主张来看,至少说明,隋代的教育应该还是存在着多元化格局的显著特征。这种多元化教育格局局面的形成,毫无疑问是魏晋南北朝文化思想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并走向融合趋势的产物。
  再者,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多民族融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各个民族在自己发展的过程中,都会形成适合本民族发展需要的教育。因此,尽管由于历史上少数民族的教育文献的不足,我们无法窥其大概,但不难想象,经由民族融合时期而形成隋代,它的教育应该还有着少数民族教育影响的痕迹。如果,我们把文化本身就看作是教育的话,那么,在隋代一切带有少数民族文化生活性质的事物,也可以当成就是少数民族文化这个大教育对隋代社会文化这个大教育的影响,这种影响可以说是比比皆见,无疑还是魏晋南北朝社会文化思想朝着开放、多元化方向发展的产物。
  三、结语
  隋代虽然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短命的王朝,但它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长达360多年的分裂局面,国家实现了大一统。这一时期的教育成就是十分突出的,开辟了我国传统教育的新时代――科举时代,是我国教育从封闭走向相对开放的转折点。隋代的教育发展之所以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和意义,从一定意义上讲,这与魏晋南北朝时期多元文化的发展有着必然的联系,可以说是魏晋南北朝多元文化发展和碰撞的结果。
  【参考文献】
  [1](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中华书局,1999.
  [2](唐)魏征.隋书.中华书局,1973.
  [3](唐)李百药.北齐书.中华书局,1972.
  [4](唐)魏征、令狐德??.隋书.中华书局,1973.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