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文精选

教育教学论文: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实践研究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21/11/30 14:05:14

陈彧 金鑫 李彬

[摘 要] 本课程按照供应链采购、供应链管理等核心工作岗位对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结合学生职业能力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及1+x证书要求选取教学内容,深挖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塑造课堂新形态。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坚持以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为导向,锚定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学情因材施教,开展教学模式改革,关注课前、课中、课后教学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实现知识技能传授与思想政治教育同频共振。锁定教学内容,科学合理设计教学,采取“引、思、学、练、完、评”六大环节组织教学,采用“一平台、两环境、三阶段、四结合”的原则创新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动力,打造了守初心、铸匠魂、强技能的高效课堂,精准突破核心技能岗位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有效达成教学目标,实现学生知识技能与职业素养共成长。

[关键词]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策略

[基金项目] 2020年度天津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基地支持项目“产教融合背景下大学生就业能力培育路径研究”(津教学生函〔2020〕111号)

[作者简介] 陈 彧(1982—),女,天津人,物流工程硕士,天津滨海职业学院物流管理系副教授,主要从事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与职业教育研究;金 鑫(1978—),女,吉林榆树人,硕士,天津滨海职业学院物流管理系副教授,主要从事国际贸易、高等职业教育研究;李 彬(1979-),河北唐山人,物流工程硕士,天津滨海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法律法规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26-0112-05   [收稿日期] 2021-04-06

一、课程概况

“采购与供应链管理实务”是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依据教育部普通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流行业标准、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对接核心岗位群工作过程及物流职业水平等级证书考试要求,将该课程设置为认识供应链管理、供应链采购管理、生产管理、供应链销售管理、供应链全程综合管理、供应链前沿与趋势等六大教学模块。

该课程开设在大二下学期,是学生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敏感期。他们面临着实习和升学的双重压力,迫切需要正确的思想引导,构建正确的价值观、坚定的理想信念。因此,课程团队成员在课程思政建设的过程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职业道德素养和中华优秀传统美德为灵魂,以专业技能知识为载体,深入挖掘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构建课程思政元素地图,找准对应课程内容的切入点,构建了六条课程思政主线并行的供应链课程思政内容体系[1]。

课程以供应链领域核心岗位群的工作业务为出发点,对接物流管理1+X证书,采用分岗学习—理论认知—仿真综合实训的项目化教学设计,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学习、职业技能提升、职业素养养成融入教学全过程。

二、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点

教学团队紧密围绕课程思政建设开展教学,与时俱进,深挖抗击疫情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点,因事而化,不断突破课程思政结合点,丰富课程思政案例,开发课程思政教学资源,打造六条课程思政主线并行的课程新形态(如图1)。

主线一:培养政治认同。

通过深度发掘疫情背景下典型供应链管理案例及优秀行业链供应链管理实战案例,实现该课程知识技能点与抗疫精神有机融合,強化学生“四个自信”、践行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

主线二:深刻理解国家战略及思想

通过各类型供应链管理内容及方法的相关案例,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机融入课堂教学,使学生深刻理解新发展理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国家战略及思想。

主线三: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

通过供应链采购、生产、销售、物流各关键环节的管理方法及手段,结合多种实训方式,培养学生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素养,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

主线四:树立法治思维

紧密结合供应链领域的法律法规、新政策、新热点、新标准、新规范,在注重培养学生的供应链管理思维的同时,培育学生的法治意识,使学生树立法治思维,掌握法治思维方法。

主线五:掌握辩证思维方法

通过挖掘课程本身具有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与元素,针对供应链系统管理、供应链物流管理、供应链风险与绩效等教学内容,使学生掌握全局观、系统观、对立统一等辩证思维方法。

主线六: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依托课程各模块下的指尖课堂游戏和供应链沙盘实训,将供应链合作共赢、风险共担与利益共享、以客户为中心等核心理念与中华传统美德有机融合,培养学生重视整体利益、强调责任奉献的中华传统美德。

三、课程目标达成情况

(一)靶定课程高度,提升课堂活力,实现知识技能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融合

在课程教学全过程中,教师重点加强了学生对供应链采购、生产、库存管理的方法和技巧等知识点的学习,使学生深刻理解新发展理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国家战略及思想;更好地掌握全局观、系统观、对立统一等辩证思维方法。教师根据供应链管理岗位的工作内容设置实训项目,通过参与式、体验式、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以企业员工的角色参与到供应链运营管理实战平台和企业真实的运营项目中,在实践中增长智慧才干。同时,在教学中,教师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将职业道德修养、“服务人民、无私奉献”的人生观、“遵纪守法、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诚实守信”的价值观融入教学的各个环节,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并自觉践行物流行业的职业精神和职业规范,增强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进而实现知识技能传授与职业素养养成有机融合,有效达成课程实践育人的目标。

(二)锚定教学目标,改进教学模式,实现知识技能传授与思想政治教育同频共振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坚持以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为导向,关注课前、课中、课后教学全过程,根据学生学情因材施教,构建“三课堂”联动的协同育人平台。通过理论课时学习的第一课堂实现学生的知识培养;通过课前、课后自学的第二课堂实现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增长知识的过程中提高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通过指尖课堂、企业岗位实践、实训平台实战等专业实训教学为主的第三课堂实现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力及职业发展力[2]。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聚焦立德树人,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学习、职业技能提升、职业素养养成有效地融入教学全过程,聚焦课证融通、赛训结合,将物流1+x取证、技能比赛与实践训练相结合,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聚焦教学方法改革,将线上教学与线下实训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创业能力。

(三)锁定教学内容,打造高效课堂,实现学生知识技能与职业素养共成长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供应链领域核心岗位群的工作业务为出发点,锁定教学内容,以专业技能知识为载体,深入挖掘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对接物流管理1+x证书采用分岗学习—理论认知—仿真综合实训的项目化教学设計,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学习、职业技能提升、职业素养养成融入教学全过程(如表1)。

四、教学手段运用情况

(一)依据大数据分析,精准把握学情,做到因材施教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团队要利用网络调查问卷、学习通、大数据等互联网技术,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知识点掌握情况、思想动态、关注热点等方面的数据进行系统采集、动态观测与综合分析,精准把握学生学习能力及思想状况。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家中长期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将物流产业链、供应链领域的新知识、新成果、经济热点、新标准、新规范等专业知识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和话语体系引入教学,做到因材施教,从而达到教书育人、思想引导、传播主流价值观的教育目标。

(二)以移动学习平台为依托,构建学与教的闭环生态

为有效达成教学目标,实现预设教学模式,教学团队要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智慧职教在线平台和移动端App等移动学习平台组织教学,构建学与教的闭环生态(如图2),让手机从“低头的工具”变成“抬头的利器”。在网络课程平台,教学团队上传了包括微课、案例、视频、动画、在线题库、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库等丰富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多个终端设备上随时随地按需参与教学活动。课上,教师通过学习通App,组织课堂签到、问题抢答、课堂投票、课堂测验、多屏互动、随机选人、资料共享、教学评价等,让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与学有机融合。在实训教学环节,教师引入“指尖课堂”移动端实训教学平台,通过基于企业案例和真实数据的岗位模拟,引导学习供应链运营管理技能,将复杂的行业理论知识,通过轻触指尖便能融入寓教于乐的学习之中。

(三)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丰富课堂教学形式,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教室开展教学,充分使用微课、动画、视频、企业真实工作场景录像等多媒体资源,巧妙结合专业知识,将家国情怀、科技创新、遵纪守法等基本理念融入教学过程,引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参与课程教学;通过视频、动画进行知识梳理,视频动画直击物流企业工作场景,可以达到以情育情的目的;通过实训项目进行实践,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在培养独立管理能力的同时,学会合作、共赢的职业精神;通过指尖课堂游戏活动检测学习成果,在检测环节摒弃传统的知识测验,通过交互式动画,使学生在闯关竞技的同时,激发求知欲,树立自信心;通过合理运用供应链管理仿真实训平台,实现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有效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五、课程特色与创新

(一)深挖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构建六条课程思政主线并行的课程思政内容体系

教学团队要紧密围绕课程思政建设开展教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职业道德素养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灵魂,以专业技能知识为载体,深入挖掘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凝练六项二级指标,找准对应课程内容的切入点,构建六条课程思政主线并行的供应链课程思政内容体系。

(二)将思想政治育人要素贯穿教学全过程,构建课程思政教学闭环

拓展和创新课程思政路径,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与德育、智育相结合,确保专业课程的价值引领功能。通过教学内容结合思想政治教育、案例分析引导思想政治教育、总结评价体现思想政治教育,实现教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闭环。整个过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措施,可为其他专业课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三)创新“三课堂、四聚焦”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因时而进,因事而新,激发课程思政的活力

教学团队要立足“三全育人”,因时而进,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在教学实施中,通过共情教育,打造了有温度的课堂;通过共惑交流,实现了知识技能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融合,通过共同参与,激发课程思政的活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将思想政治教育充分融入“三课堂”教育,初步形成“三课堂”联动的协同育人平台,实现知识技能传授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同频共振。同时,课程对接物流管理1+X证书和行业标准,比照供应链岗位工作技能,将知识、技能、思想政治三要素有机融合,通过目标、价值、兴趣、爱好等多因素的相互支撑,激发课程思政的活力。

(四)创新教学方式,因材施教,思想政治育人效果显著

教学团队要紧密围绕课程思政建设,遵循“引、思、学、练、完、评”六大环节要求组织教学,完善教学设计,采用“一平台、两环境、三阶段、四结合”的创新教学方式,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促进思想政治育人效果不断提升。

(五)創新课程教学团队,形成全员育人“大合力”

组建一支由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课教师、教学管理者共建的融合式教学团队,将打造专业“金课”与思想政治“金课”同步推进,根据专业课程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围绕“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个维度,挖掘课程思政元素,重构课程框架和内容,再造课堂教学流程,并通过反复“磨课”,实现精准讲解。

(六)依托PDCA循环,创新教学评价方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课程团队按照思想目标、政治目标、价值目标、道德目标,分别从学习进度、学习表现、能力展示、学习成果四个维度对课程思政进行评价和考核,并按照PDCA循环将评价过程分为诊断性评价、过程式评价和结果评价三部分。通过建立PDCA循环机制,不断调整授课方法、授课资源,从而优化并提升教学效果。

六、课程建设计划

(一)形成系统化的课程思政案例集

问题:专业教师对思想政治教育素材的专业化甄别,还未形成系统化的课程思政案例集。

改进措施:组建一支由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课教师、辅导员共建的融合式教学团队,对专业课程设计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进行广泛搜集、深入挖掘、讨论甄别,形成系统化的课程思政案例集。

(二)将学训交替教学常态化、制度化,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问题:校企资源还未完全融合,学训交替教学如何常态化、制度化,有待校企双方的进一步沟通。

改进措施:建立产教融合型企业,进一步将工作过程全面转化为课堂教学活动,结合岗位需求,推进“1+x”证书的实施。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重要讲话[EB/OL].新华社,2016-12-08.

[2]金鑫.CBE视角下高职报关专业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21(2):33-37.

Research on the Practi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in Professional Courses: Taking the Course of Purchasing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Practices as an Example

CHEN Yua, JIN Xina, LI Binb

(a. Department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b. Marxism School, Tianjin Coastal Polytechnic, Tianjin 300451, China)

Abstract: This course selects teaching content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core jobs such as supply chain procurement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for knowledge, ability, and quality, combined with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professional ability and 1+x certificate requirements, and digs in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lements. Through knowledge transfer and ability training, a new form of classroom is shaped.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implementation, teachers adhere to the training of students professional quality, anchor the teaching goals, teach students in accordance with their aptitude, carry out teaching model reforms, pay attention to the whole process of pre-class, in-class and post-class teaching, strengthen students ideals and beliefs in a subtle way, cultivate patriotism, strengthen moral cultivation, increase knowledge, cultivate the spirit of struggle, and attach equal importance to knowledge and skill education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 teaching content is locked. The teaching is designed scientifically and rationally. The teaching is organized in six links of “introduction, thinking, learning, practice, completion, and evaluation”, and the innovative teaching method of “one platform, two environments, three stages, and four combinations” is used to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nal learning motivation, create an efficient classroom that keeps the original aspiration, the craftsmanship, and strong skills, which accurately breaks through the key and difficult teaching points of core skills, effectively achieves the teaching goals, and realizes the growth of students knowledge, skills and professionalism.

Key words:“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eaching design; teaching implementation; teaching strategy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